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究预裂爆破裂纹产生的机理及过程,深入研究其扩展规律,通过制备的素混凝土模型进行数孔一响预裂爆破模型试验,利用高速摄影仪对爆破过程中模型上表面进行观测,分析比较了逐孔起爆、两孔一响及齐发三种起爆方式下模型爆破预裂缝的成缝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齐发时成缝时间最短(0.9ms),其次为两孔一响,逐孔起爆的成缝时间最长;裂纹扩展的起始速度齐发式起爆(632.58mm/ms)两孔一响(427.71mm/ms)逐孔起爆(284.38mm/ms)。逐孔起爆时的应力叠加作用最小,导致爆破所成预裂缝相比于齐发更为不规则,更容易出现分支裂纹。但其成缝速度稳定,能量的利用率最高,且由于没有了齐发时的应力叠加效应,对周边岩体损伤最小。  相似文献   

2.
应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水下爆炸冲击作用下的船舶艉轴架轴承仿真模型,研究水下爆炸冲击对船舶艉轴架轴承响应特性的影响,计算得到在不同的炸药当量和爆点位置下船舶艉轴架轴承的位移、应力和速度等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炸药当量的增加,艉轴架轴承的位移、应力和速度等响应峰值也会线性增加;当爆心在横向远离艉轴架轴承时,轴承的位移响应峰值先增大后减小;当爆心在纵向时远离轴承时,轴承的位移、应力和速度等响应峰值则基本呈现线性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多米诺”压力驱动引爆剂是水下爆炸用的一项新产品,它是埃尔郡的诺贝尔炸药有限公司研制的,该压力驱动引爆剂引起的水下爆炸,会产生一种震动波,使安置在管子或板条上的其它炸药连续爆炸。常规深水爆炸时,钻好孔装好炸药以后,在引爆中可能出问题,尤其是使用的引爆线长度,作业深度  相似文献   

4.
钢纤维混凝土是拉应力敏感材料,在外荷载作用下,裂纹端部会产生微裂纹形成微裂区。这一特征使线弹性断裂力学不能直接分析钢纤维混凝土的断裂。同时钢纤维混凝土开裂后,钢纤维在开裂区通过提供拉应力,限制裂纹的扩展。针对钢纤维混凝土这两个特征,本文用理论和实验的方法,对钢纤维混凝土I型断裂的裂纹产生和裂纹扩展进行了研究,并得到可用有效裂纹长度代替真实裂纹长度和用闭合力等效钢纤维阻裂作用的结论。最后用线弹性断裂力学方法计算钢纤维混凝土I型断裂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和钢纤维拉应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相似原则设计了全封闭对称结构船体梁模型,将TNT炸药置于模型中部正下方爆炸,通过改变爆距和药量来研究梁模型在水下近距非接触爆炸作用下的整体损伤特性,比较爆炸气泡运动对梁结构造成的中垂和中拱弯曲损伤作用,探索近距条件下炸药爆炸造成梁发生整体损伤变形时的高效攻击方式。研究发现:在近距非接触爆炸作用下,当爆炸气泡脉动频率与梁一阶湿频率相近时,水下爆炸气泡对梁结构造成的损伤作用以中垂弯曲为主,且爆径比越小,中垂损伤作用越明显;若爆径比不变,随着药量的增大,梁的整体损伤模式会由中垂弯曲向中拱弯曲转变;一定爆距范围内,炸药在远距离多次爆炸比近距离一次爆炸所造成的梁结构中垂损伤变形要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竖井工程施工困难的特点,详细介绍了方形竖井预裂爆破一次成型施工中预裂孔及辅助孔布置、钻孔精度控制、装药结构改善技术和工艺。爆破结果表明,分层开挖后的井壁完整,整体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一固支方板结构建立自由场爆炸和背基爆炸2种计算模型,通过改变炸药质量和相对爆距等参数,对比不同工况下2种爆炸模型中目标方板所受到的爆炸冲量,结果表明,与自由场爆炸相比,背基爆炸的爆炸冲量会显著增强。冲量增强因子仅与相对爆距有关,与炸药质量无关。当相对爆距增大时,冲量增强因子先随其增大而减小,当相对爆距超过一个临界值后,冲量增强因子为一定值。根据计算结果,提出冲量增强因子的经验计算公式,以方便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8.
胡日金 《中国水运》2007,5(9):22-24
本文针对预裂爆破应用在码头前沿边坡开挖施工这一关键技术工序,介绍预裂爆破的设计与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
预弯复合梁构件抗裂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一、前言在砼构件上建立预应力,一般是通过张拉钢筋来建立的。利用钢筋的弹性回缩使砼受到预压应力,从而提高了砼构件的抗裂度。随着预应力技术的发展,预加砼应力的方法与工艺也不断改进和完善,预弯复合梁构件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将一根屈服强度较高的工字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箱型梁在舰船结构抗爆中的止裂效应,首先通过模型试验分析不同加筋对板架破口大小和裂纹扩展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商用有限元程序MSC/Dytran对舰船箱型梁结构的抗爆止裂效果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接触爆炸下,板架的强力构件(如特大筋)对破口大小和裂纹扩展能起到很好的限制作用;通过将模型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应用程序和计算模型参数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箱型梁在舰船结构抗爆中能起到很好的止裂效果,这是由于一方面箱型梁的存在对甲板边板和舷侧顶板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进行了加强,减小了甲板和舷侧外板连接处的应力,另一方面,作为舰船整体结构的强力构件,箱型梁本身就能有效阻止破口及其裂纹的扩展,从而大大降低舰船结构整体的毁伤程度。  相似文献   

11.
滕树强  吴亮  代颖  刘汉龙 《水运工程》2023,(10):104-109
为研究岷江龙溪口水下岩体钻爆的破岩效率,建立动力有限元模型,对比水与空气耦合介质对爆炸能量传递效率的影响,分析露天与水下爆破中岩体动力响应与能量特征。结果表明,水耦合装药条件下爆炸传入岩体的爆破能量和传递效率大于空气耦合装药条件,可见水介质耦合可以增强破岩效果。在水耦合装药条件下,覆水条件对初始阶段爆炸应力波的传播不存在影响;当压缩应力波从自由面反射后,露天水耦合爆破的单元动能以及内能较大,说明在水下爆破中与自由面接触的水介质抑制了岩体的运动并吸收了部分爆破能量。水下爆破需要增加炸药单耗才能获得露天水耦合同样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水下聚能爆破技术在航道开挖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远洋岛礁施工中航道开挖工程特点,着重介绍了聚能弹的主要参数设计、施工工艺及应用。实践表明,水下聚能爆破具有现场施工工艺简单,无需大型设备,爆破点灵活,一次爆破的范围大,航道成型见效快等特点。对于同类工程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抛丸装置操纵控制不便、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设计一种船舶甲板抛丸机器人系统。论述该系统的结构组成、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和激光导引规划工作流程,并在实船甲板上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对抛丸、除尘和移动等作业环节的控制,并具备一定的自主导引抛丸作业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进行港口和航道工程的水下爆破时,如果爆破设计或防护措施不当,常会造成周围环境特别是水工建筑物的损害。文中以厦门国际旅游码头工程为实例,介绍了码头工程水下钻孔爆破的安全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15.
偏心爆破挤淤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心爆破挤淤法是在爆破挤淤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新尝试,文中以连云港海滨新城金海一期陆域形成海堤及围堰工程为例,通过对其施工工艺介绍和设计断面稳定性验算,得出该种尝试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并对围堤工后进行钻孔检测和位移监测,进一步确定偏心爆破挤淤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与传统的爆破挤淤法相比,具有节约成本,节省时间的优点,这次新尝试也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在船舶外场涂装阶段除锈和拉毛施工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设计一款用于船舶甲板的智能抛丸机器人。简介该型机器人系统组成,阐述其抛丸分系统、除尘分系统和越障辅助机构的硬件设计及其软件设计,并设计手动遥控和自主导引操作方式。实船测试结果表明,该型机器人可满足船舶甲板除锈清理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文章叙述了某深水高基床防波堤的基床爆夯施工中,通过典型施工确定爆夯参数的可行性和起爆网络设计,并介绍了爆夯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实测效果及爆夯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8.
爆破挤淤技术在水工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漳州人工岛填海工程B标段外护岸大部分为深层软基地段,且软土厚度变化大,设计要求采用抛石爆破挤淤法处理软基。根据典型试验段施工及土方平衡分析、钻孔效果检测等,优化调整了爆破设计参数,确保了外护岸堤身的落底宽度与深度,并有效地减少了理坡工程量,是爆破挤淤法用于软土地基上填筑堤坝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以连续介质力学和动力非线性有限元理论为基础,推导了炸药、岩石和水的ALE控制方程,采用多物质的ALE算法模拟了实际工程水下岩石钻孔爆破装药中不同位置起爆时爆炸产生的应力波在岩石介质中的传播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无论以何种方式起爆,端部效应现象始终存在,都会影响水下钻孔爆破上部岩石破碎质量;岩石与水接触面处由于反射波作用,提高了岩石爆破质量;两点起爆效果比单点起爆好,距两端1/4处同时起爆药包的爆破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水下钻孔爆破工程应用和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所追求的管理模式,在精细化管理下,员工个人能力得到合理安排,整体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冲砂作业是涂装作业中重要一环,其精细化派工的实现有利于涂装效率的提升.本文通过对冲砂作业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冲砂效率影响,其中着重研究了作业环境所造成工作人员不同姿势及其对效率的影响,综合分析冲砂作业在不同姿势下的作业效率,并对涂装设计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为精细化派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