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汽车车身中的减震胶粘接结构在烘烤固化后出现凹陷变形的问题,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有限元仿真模拟研究。通过选取合理的仿真材料模型,实现了汽车常用减震胶粘剂的固化特性、膨胀特性及粘弹性特性的仿真再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粘接结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简单样件试验及模拟对模型进行了调试和验证。将模型用于轿车车顶结构的模拟分析,成功预测了车顶结构在烘烤固化后的变形行为。  相似文献   

2.
汽车轻量化推动胶接技术在车身中的应用,但湿热的汽车服役环境对胶粘接头的力学性能存在不利影响。该研究利用试验方法揭示一种环氧胶黏剂及其接头的湿热老化规律,制作了单向拉伸和缺口拉伸形式的胶黏剂本体试样,以及双悬臂梁剥离和十字拉伸剥离形式的胶粘接头试样,比较了本体和接头的初始、湿热老化和恢复性能。结果表明:胶黏剂本体的弹性模量、峰值应力、失效应变和能量吸收均随湿热老化而降低;烘烤除湿后,各性能恢复程度不一;湿热老化导致胶黏剂与母材界面的粘接强度降低,但在烘烤除湿后显著恢复。因而,在对湿热老化后粘接车身的强度进行分析时,要考虑胶本体和界面,并按最坏情形设计。  相似文献   

3.
通过某高端车型车身使用的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为基材的发泡材料测试,获取其在温度时间下的膨胀性能曲线。试验表明,该发泡材料产生膨胀的门槛温度为120℃,当<120℃时,发泡材料不产生膨胀。随着温度升高,膨胀至临界状态所需的时间降低。达到相同膨胀率,间隔加热比连续加热所需的时间更长。基于试验制定热循环曲线,为烤箱停机时制定维修策略和判断过烘烤车身是否合格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粘接密封成为汽车生产所必需的一类重要辅助制造方式,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装焊车间用胶的类型及分布位置做了重点介绍,包括点焊密封胶、减震胶、结构胶、补强胶片及隔断等,用于指导车身粘接密封优化设计以及新车型开发中白车身用胶的涂布。最后简要描述了装焊用胶中现存问题及未来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改性聚丙烯(PP)的TVOC组成及产生原因,开展改性PP散发测试TVOC超差案例分析和PP-T20材料散发特性、改进方案分析以及试验验证,得到符合汽车主机厂汽车内饰用改性PP材料散发性中TVOC要求的汽车用改性PP材料,并总结出通过提高真空度水平、提高后处理烘烤温度和延长后处理的烘烤时间能够显著降低了 TVOC...  相似文献   

6.
以某汽车为研究对象,利用CAE软件对该款车型的白车身数模进行网格划分,模拟计算出白车身的模态振型。通过整车频谱特征采集分析和阶次跟踪寻找引起车身异常振动的激励源,通过悬架和轮胎的偏频试验和局部传递特性测试分析和验证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特征。  相似文献   

7.
汽车玻璃胶作为玻璃和车身的粘结密封材料,当前主要采用单组份湿固化聚氨酯玻璃胶。单组份聚氨酯胶具有吸水固化特性,其对环境温湿度要求较高,冬天固化速度缓慢容易造成玻璃下滑、动态测试玻璃异响等严重问题。着重对后窗玻璃下滑以及在动态测试中后窗异响问题,提出了PU(Polyurethane,聚氨酯)胶的固化性能优化、结构优化和工艺优化等方法。结果表明,结构优化和工艺优化方法能有效降低后窗玻璃下滑问题的出现和异响抱怨率。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聚氨酯胶黏剂粘接特性,通过对几种聚氨酯胶黏剂在汽车不同金属间粘结性能进行试验测试,确定聚氨酯胶黏剂在不同金属间粘结的可行性,指出聚氨酯胶黏剂在汽车不同金属件上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烘干是涂膜形成的重要工序,因此烘干室是汽车涂装线的关键设备。固化方法及设备的选用是否合理,烘干规范的制订是否正确及能否严格执行规范,都会直接影响涂层质量和涂装成本。针对涂装车间车身电泳漆膜局部烘烤不良的问题,对烘干室结构优化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车身补强材料是轿车NVH(振动、噪声和舒适性)工程的选用材料之一。将补强材料烘烤后粘接到车身上,就形成了补强结构——可增强车身相应部位的刚度。补强结构的刚度比是衡量补强结构增强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介绍了1种车身补强结构刚度比的测试方法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离子型土固化材料对膨胀土的加固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型土固化材料对广西南宁膨胀土进行化学加固,通过试验获得不同配合比加固土的化学成分、阳离子交换量和比表面积,对加固土的物理化学性质等进行表征.同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加固土的微观形貌,并试验测试加固土的膨胀性和强度特性,探讨离子型土固化材料对膨胀土的加固机理.结果表明:离子型土固化材料使得膨胀土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和比表面积显著降低,土对水的吸附能力减小,土的结构稳定性得到增强;离子型土固化材料与石灰共同作用.使得膨胀土的层状结构形式改变为粒状结构,土粒之间的联结增强,土一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系发生改变,土的胀缩总率和塑性指数明显减小,土的强度和水稳定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对某多功能商用车白车身进行了静态、动态特性试验测试.通过分析静态特性试验结果可知,车身弯曲刚度曲线基本光滑,车身各部位变形不大,其参数可作为新车设计参考;车身扭转刚度值中等,新车开发时需要进一步提高.通过分析动态特性试验结果可知,该车整体模态值较高,分布基本合理,表明其低阶动态特性良好,但需注意与动力总成的匹配,防止出现过大振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结构粘接技术在轻量化前瞻车上碳纤维复合材料、铸铝等轻量化材料连接上的应用及优势,对影响结构粘接的各项因素,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粘接方向、粘接接头设计、粘接基材的表面处理、胶层厚度、使用温度、施工环境、固化压力等对结构粘接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田永  韦俊 《汽车与配件》2012,(11):40-41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聚氨酯粘合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越发广泛。单组份湿气固化聚氨酯粘合胶是聚氨酯胶的一种,除具有良好的粘接强度和冲击强度外,还具有耐老化、耐低温、耐疲劳、耐水、耐油等特点,它使用方便、粘接强度高、堆积性好,是目前车窗玻璃装配中采用粘接结构最理想的粘接密封材料。  相似文献   

15.
SUV白车身静态刚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汽车公司引进的SUV汽车,建立了白车身刚度试验测量系统,利用该系统对SUV白车身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进行了测试试验,得到了SUV白车身在弯曲、扭转工况下的刚度和关键部位的变形规律.试验研究表明,该测量系统的固定及加载方式合理,使得试验结果重复性好;所述刚度测试方法适用于其它SUV汽车或轿车.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试验,分析某款轻型客车车顶雪载试验,详细介绍了雪载加载试验方法,及客车车顶设计要项。通过车身顶盖雪载试验,了解其承受不同厚度抗雪压能力,并研究车顶抵抗屈曲和局部凹陷变形的能力,为新车型开发提供基本性能数据和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汽车后D柱区域PVC密封胶开裂问题,从胶品性能、换胶过程、胶品残留厚度、烘烤工艺、车身结构等方面简单探讨了PVC密封胶开裂的类型、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善对策,为其它汽车制造厂提供经验方向。  相似文献   

18.
双相钢(Dual Phase steel,简称DP钢)是先进高强钢的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通过力学试验、成形性能分析及网格试验、抗凹性分析及试验,全面对比DP钢与烘烤硬化钢的特性,证明DP钢完全适用于外覆盖件,达到车身轻量化的效果,为汽车外覆盖件选材拓展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黄土隧道结构在不同地震波及降雨条件下的地震响应和橡胶减震层的减震效果,按相似理论分别设计制作了缩尺比为1∶40的减震黄土隧道及非减震黄土隧道,在总降雨量50 mm,降雨强度10 mm·h-1的条件下,分别加载近、远场地震波El-Centro波和Taft波,对比了地震波不同加速度条件下黄土隧道各测点的地震响应情况及土压力变化情况,通过减震模型和非减震模型各测点的应变变化情况分析了黄土隧道的减震效率。结果表明:在调幅和持时一致的情况下,黄土隧道结构对于不同的地震动具有明显的选择性,El-Centro地震动条件下的动力响应大于Taft地震动条件下的动力响应,说明黄土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不仅取决于地震动的强度及持时,也与地震波的频谱特性有关,黄土隧道结构对近场地震波的响应大于远场地震波;对模型横向加载,模型各点的横向加速度和竖向加速度均有变化,横向的加速度响应大于竖向的加速度响应;拱顶位置的土压力较大,拱脚位置虽然土压力较小,但应变变化较大,应力集中现象明显;通过设置减震层可使衬砌不同部位的应变值均有所减小,且应变越大的部位减震率越高,不同工况下拱顶及拱脚的应变减震率接近50%,设置减震层不但可以减小衬砌结构的变形,而且能吸收地震能量,发挥围岩结构和衬砌结构的协同作用,减小土体的裂缝宽度及深度。  相似文献   

20.
电动汽车车身模态分析与实验模态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青松 《天津汽车》2008,(2):24-27,37
在车身方面,电动汽车的开发与传统汽车基本相同.现建立某自主研发电动汽车白车身的有限元模型,并在保证车身结构力学特性的前提下,对白车身结构进行简化.通过对该有限元模型进行自由模态分析,得到白车身的各阶模态频率和模态特性,与实验模态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评价该白车身动态特性.结果显示,该车身的模态可以评价为中等,局部结构需要改进,以得到更好的白车身模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