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合流制排水系统调蓄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蓄池能提高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截流倍数,最大限度地削减河流入湖污染负荷。该文在分析调蓄池的工作原理及不同调蓄类型组合技术基础之上,讨论调蓄池的功能应用、调蓄池的设计及优化,主要包括调蓄池容积设计、调蓄池冲洗方式的设计及调蓄池优化设计研究进展,突出了调蓄池在控制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老城区排水系统现状和近期以合流制为主,部分城区远期雨污分流后以分流制为主.为了控制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调蓄池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措施.以武汉老城区CB小流域为例,对武汉城区的降雨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武汉城区降雨量与降雨强度的关系,推导出CB小流域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截流倍数与溢流外排量之间的关系,并参考远期控制径流污染所需的调蓄池有效容积,进而得到CB小流域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调蓄池的推荐有效容积.  相似文献   

3.
合流制调蓄设计与优化是城市雨水面源污染控制的重要内容。考虑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和污染控制效果的同时,又需确保系统工程的经济效益,是当前合流制多目标优化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建立以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为目标函数,以不发生溢流、管网水力参数为约束条件的合流制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遗传算法(GA)寻求最优工程设计方案,提高投资回报率。将所建模型应用于上海某区域的优化设计,获得了较佳的效果,且相对于手工计算提高了准确度,减少10%~20%的投资,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其成果对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评估与规划具有现实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上海中心城区的合流制强排系统雨天放江,已成为上海城区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设置调蓄池可以减少排入黄浦江的污染物总量,减轻对黄浦江的污染。该文介绍了调蓄池在大定海低标排水系统改造工程中的作用、设置形式、调蓄容积计算、运行模式和防沉砂设计。  相似文献   

5.
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调蓄设施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借鉴国外雨水调蓄池的设计方法,以上海为例,分析上海市的降雨特征,并提出上海市合流制排水系统调蓄设施的池容计算的经验公式法和基于水力模型的调蓄容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合流制排水系统管网改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依托上海某一合流制排水系统达标改造工程为背景,深入研究了该工程的特点、建设要求和现场情况。在收集分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和解决措施通过进行总结,并就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初期雨水污染提出解决方案,对调蓄池的运行方式提出适合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地表径流是引起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雨水管道中的初期效应现象使得雨水调蓄池可以作为污染控制的工程措施之一。该文根据降雨过程中污染物迁移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而编制的计算机软件可以较好地模拟和指导雨水调蓄池的设计,并针对上海市四平地区合流制管网系统进行了模拟结果比较。  相似文献   

8.
随着污水治理技术的进步,点源水污染在得到较好控制的同时,面源水污染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合流制地区的雨季溢流污染问题,已成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的主要障碍。鉴于溢流污染治理工程的特殊性,科学合理地确定工程效果评价方法至关重要。结合广州市的相关研究成果,介绍溢流污染治理工程最主要的评价指标——溢流污染削减率的评估方法和思路,为其他城市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排水系统末端建设雨水泵站及调蓄池是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同时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有效途径.随着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越来越多的雨水泵站和调蓄池开始采用合建的形式.现以上海市某雨水泵站及调蓄池合建设计为例,分析泵站与调蓄池合建形式的选择,详细介绍工程设计方案及建成后的运行模式.该泵站设计流量22.2 m3/s,调蓄池设计规模11 000 m3,结合用地条件及周边环境,泵站及调蓄池选用"平铺设置式"方案.针对项目建设用地小、周边环境复杂、景观要求高的特点,将各构筑物同基坑进行集约化布置,采用"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建设一座花园型、海绵型泵站,并结合水力模型、BIM等新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此案例可为其他雨水泵站与调蓄池合建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市面源污染给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简要介绍城市面源污染特征的基础上,首先对水文气候、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方式、地表卫生管理、排水系统管理、社会经济因素等城市面源污染影响因子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其次重点阐述了下垫面改造、植被浅沟、生物滞留系统、人工湿地、调蓄设施等几个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最后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今后城市面源污染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分类,探讨了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现状,特别对上海市城市雨水利用的相关研究和工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上海实际情况,提出上海市城市雨水利用应与生态小区建设相结合、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相结合的观点,使雨水资源在源头得到资源利用,在末端得到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2.
微表处技术作为国内高级路面养护的一种新技术,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成本低,污染小,开放交通快等优点。该文结合微表处技术在杭宁高速公路路面养护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了微表处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问题,介绍了施工工艺过程。结果表明,采用MS-3型混合料配比进行现场施工控制是可行的,并通过了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3.
该文阐述了上海辰山植物园的雨水管理,并指出雨水资源的收集和使用是建设节约型绿地的重要内容。上海辰山植物园对雨水资源进行了收集和综合利用,在没有增加任何蓄水设施的情况下,已基本做到了植物园雨水的零排放,真正达到了建设节水、节能、环保、节约投资的节约型绿地的目标。同时在上海辰山植物园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上海地区绿地中"雨水管理"的概念,采用生态途经和措施控制雨水的径流和污染,减少对城市管网的冲击,并最大化地利用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上海市中心城区现状排水系统的分析,总结了中心城区排水系统运行现状。根据国内外初期雨水污染治理工程经验,结合上海市初期雨水调蓄处理工程实例,分析了上海市雨水治理设施运行现状及工程效果,并介绍了工程设计的相关经验,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该文收集整编了“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新奥尔良市之后新奥尔良市受灾情况资料,简述了该飓风重创美国的原因和美国自身的深刻反思。通过对上海市与新奥尔良市的社会经济等情况比较,从台风发生频率、潮位、地面沉降、防灾能力、日常管理、防汛手段等方面分析了上海市海塘防汛的近忧和远虑。详细阐明了“卡特里娜”飓风对上海市海塘管理的启示,以指导今后防汛防台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盾构法隧道穿越机场跑道沉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盾构施工穿越虹桥机场跑道工程,采用数值方法对上海软土地层盾构穿越机场跑道施工控制技术进行模拟,并和现场实测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提出进一步减小地层扰动影响措施,成功地应用于盾构穿越机场跑道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