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测量铁道车辆的振动,是保证车辆安全、乘坐舒适的一项必不可少的要求. 一般来说,要评价运输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就需要综合把握包括随时间变化在内的运输车辆摇摆状况.但是,以往对运输车辆的乘坐舒适性的评价方法存在着如下问题,即仅仅求得各测量时刻车辆的加速度大小,这种评价是片面的.它没有考虑振动的其他因素,如振动的周期、振幅及两者间的相关性,也没有考虑人体受振动影响的时间,所以,难以综合评价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影响高速列车舒适性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构建具有科学性、可测量性的高速列车舒适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粗糙集理论和模糊理论建立一种约简的高速列车舒适性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实例验证,表明其评价过程更具科学性、直观性和方便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车辆动态模拟装置在评价车辆乘坐舒适性方面的应用情况,并阐述了车辆动态模拟装置在车辆部件研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快速地铁车辆,从影响乘客舒适性的压力和噪声两个方面,对地铁车辆的舒适性、评价标准、控制标准进行描述;分析了与气动效应相关的阻塞比、列车运行速度、车体断面等车辆设计参数及其变化规律,从气动压力和噪声两个方面为快速地铁车辆的气动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参考已有车桥系统空间耦合振动模型,研究某市跨座式单轨交通Z206-25梁,利用fortran90软件编写程序。参考高速铁路评价方法,基于Sperling指标和车体加速度值评价车辆乘坐舒适性,研究轨道梁竖向与横向刚度的变化对车辆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轨道梁刚度对车辆乘坐舒适性影响很大,并且采用不同的评判准则,轨道梁刚度与乘坐舒适性之间的关系不同,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轨道梁的刚度限值。  相似文献   

6.
铁道车辆舒适性评价方法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铁道车辆舒适性评价方法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详细地介绍了相关的国际、国外标准,并且对摆式列车舒适性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以虚拟轨道列车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其舒适性影响因素,构建综合舒适性评价模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乘客舒适性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权重关系,对比分析现有指标以及平台试验确定单因素舒适性评价方法,建立舒适性评价体系,并完成综合舒适性评价.最后,以宜宾智轨为例进行实例分析,问卷调查结果与评价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善虚拟轨道列车舒适性意见,为虚拟轨道列车进一步设计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Simpack建立稳定轮失效而安全轮正常工作的跨坐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模型,根据安全性及舒适性评价指标,研究在横风作用下稳定轮失效对车辆的安全性及乘客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横向风条件下,稳定轮失效的单轨车辆仍具有一定的安全运行能力,通过曲线时不会发生倾覆;但抗倾覆稳定性变差,在直线或曲线时乘客舒适性恶化。建议稳定轮失效后车辆应减速行驶,尽快到邻近站点疏散乘客。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跨坐式单轨列车单节车辆为研究对象,将乘客作为热源,考虑太阳辐射对车室内气体流动的影响建立了物理模型.利用CFD软件对车辆客室内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采用热舒适性评价体系PMV-PPD(预期平均通感-不舒适人员比例)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车辆客室内的流场及温度场沿车厢长度方向具有...  相似文献   

10.
在轨道车辆实车动态测试中,运行舒适性指标对车辆性能评估至关重要.ISO 2631舒适性指标是针对人体振动舒适性分析而建立的标准,但在测试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舒适性时,ISO 2631没有对数据采集和计算参数进行明确规定.分析了时域滤波器的设计方法,研究了采样频率和计算窗口时长对舒适性指标计算结果的影响.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实测数据分析了不同状态下座椅的舒适性指标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计算窗口时长取值为8~10s较为合适,采样频率取值为512 Hz,座椅载重舒适性测试结果更接近载客时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加速度变化率评价列车运行的舒适度,应用模糊系统理论提出了3种舒适度评价模型,并实测数据确定了模糊集合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应用集成学习方法将这3种模型的输出集作为列车运行舒适度的综合评价指标.应用北京地铁亦庄线的实测数据对该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3种模糊模型有较好的一致性,集成学习能增强舒适度评价的精度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车轮踏面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走行部的关键部件,影响整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提高车轮踏面镟修的经济性,文章分析车轮踏面镟修量的影响因素,结合走行部车载故障诊断系统和轨旁检测系统数据的特征,建立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分析的踏面经济型镟修模型.根据模糊隶属度确定的各类指标及专家意见,确定车轮踏面故障类型、故障程度及故障发展趋势,综...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的模糊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空调中,采用模糊控制技术,选择空气温度作为直接受控参数,以车内PMV(Predicted Mean Vote)值的偏差及偏差变化率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进行热舒适的合理控制,使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的控制随着人体热舒适感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对地铁空调车厢的热舒适性提出以预测平均投票(PMV)指标为被控参数的模糊控制方式。根据地铁现场测试数据和调查结果,建立了PMV控制方程。对模糊控制器进行了设计并在Matlab软件中实现了仿真计算。通过与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方式比较发现,基于PMV指标的模糊控制方式在调节时间上缩短了57%,且在满足乘客热舒适要求的基础上,能很好地实现系统节能需要。  相似文献   

15.
BOT项目融资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OT是一种新兴的项目融资模式,其本身的特点决定项目公司必然会承担较大的风险。在项目投资决策中,风险的分析与评价是关键。此文分析了BOT项目风险的来源并运用模糊理论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项目公司在选择BOT项目时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编组站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回顾我国铁路编组站分类的历史及现状,然后从编组站分类问题的模糊性出发,确定适当的判断指标集,并利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模型对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编组站的分类提供一种量化途径。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安全性能是地铁运营的重要保障。为了科学地评价地铁安全综合性能,及时发现薄弱环节,本文构建了地铁安全性能的指标体系及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供各城市地铁建设、运营管理部门参考。研究结论:以某地铁为研究对象,对本文所构建的地铁安全性能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应用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铁安全的综合性能为"安全",本文所构建的地铁安全性能模糊综合评价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有利于及时发现地铁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因素的铁路旅客满意度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张琦  杨浩 《铁道学报》2006,28(1):22-25
从铁路旅客运输自身特性及旅客满意度评价特性两方面出发,通过分析铁路旅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确定评估旅客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铁路旅客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铁路旅客问卷调查结果,对目前铁路旅客满意度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从而为提高和改进铁路运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铁路运输的综合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服务水平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着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导向性的原则,从运行性能、方便性能、舒适性能、经济性能、安全保障性能等五大方面考虑,构建了轨道交通乘客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借鉴常规公交评价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轨道交通服务的特点,选择频数统计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该指标体系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运用该指标体系和模型对某轨道交通线路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准确评估铁路大雪灾害风险,提出一种基于群决策层次分析法的铁路大雪灾害风险模糊综合评估模型。首先,详细分析铁路大雪灾害风险因子,建立铁路大雪灾害风险评估量化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群决策层次分析法获得各指标权重;其次,引入和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计算最大隶属度原则的有效度,综合采用级别特征值公式和置信度准则确定铁路大雪灾害风险评估级别;最后以某铁路区段为例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模型合理可靠,能更准确地判定风险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