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目的:将以太网技术运用到的供电监控系统中。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自动化水平。研究方法:对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电力监控系统(SCADA)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详细论述,其中对控制中心主站系统配置、系统通信结构、系统软件构成以及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进行了重点介绍;对实际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变电所设备工况频繁退出及通信数据丢包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行反复调试和试验。研究结果:通过多次的试验研究,光纤以太网在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SCADA系统得到成功应用。研究结论:通过以太网在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SCADA系统中的成功应用,希望光纤以太网结构形式在未来轨道交通监控系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认为通信网络是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关键.介绍城市轨道交通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在分析通信网络技术特征和通信实时性要求的基础上,阐述现场总线和以太网在变电所综合自动化中适用的层次;提出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提高站内通信网的通信开放性的最佳途径是所有厂家都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  相似文献   

3.
在监控系统与被控站通信网以及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网中,实施光纤以太网替代传统串口总线通信方案能显著提高自动化系统的性能.该技术成功应用于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有效发挥了光纤以太网的优势,明显提高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通信效率.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实施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内外轨道交通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概况.论述了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优点及实施可行性.提出了适合于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集成度方案:构建一个分层分布式的计算机集成系统平台,尽量地将子系统互联,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全系统统一协调管理.对各类接口应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系统的应用开发也是综合自动化系统实施中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内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建设情况,提出地铁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定义和功能目标.以南京地铁2号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背景,立足于国产监控软件和星形千兆以太网,接入地铁各自动化设备系统的数据信息,对控制中心和车站控制室进行综合布置,为地铁运营维护管理提供有效的辅助决策手段.  相似文献   

6.
现场总线在轨道交通变电所综合自动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应用于轨道交通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现场总线进行了说明,提出了配置原则,并对选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轨道交通4号线(明珠线二期),全长22.032 km,设17座地下车站、1座停车场.其供电系统采用集中供电方式,共设置2座110 kV/35 kV主变电所、1座35 kV/10 kV中心降压变电所、8座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以及10座降压变电所.其电力监控系统(SCADA)由控制中心调度主站系统、各变电所内的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和通信通道三部分构成,主要是对主变电所、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实施实时监控,完成变电所事故分析处理和维护维修调度管理等工作.整个系统是维系地铁各个系统供电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8.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监测方案论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术合 《铁道工程学报》2003,(4):111-115,123
本文论述了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的必要性 ,并通过变电所综合自动化间隔层回路监测项目的分析 ,提出了综合自动化间隔层回路的检测模式 ,以及为了采集、传输、归档和分析这些数据而设置的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监测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变电所电磁干扰的危害,分析了轨道交通系统电磁干扰的产生源。从变电所设备的设计、制造、组装及其安装现场等方面提出解决系统抗干扰的有效措施。重点介绍了轨道交通变电所微机监控系统的抗干扰措施,从而达到抑制干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简单介绍了地铁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构成,针对地铁变电所内电磁干扰带来的后果,从分析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和传输路径入手,对所内综合自动化系统电磁兼容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阐述了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电磁防护措施:包括屏蔽、一次和二次系统接地、隔离以及数据输入输出的滤波处理等。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提高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电力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深度集成于综合监控系统的弊端分析,介绍了重庆环线电力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独立组网的自立分层分布式系统结构,及其在控制中心与综合监控系统的互联。介绍了基于电力系统CIM(公用信息模型)和CIS(组件接口规范)的电力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模型建立,详细阐述了重庆环线电力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的程序控制技术及远程图形服务技术,以及该系统在能源管理及其他高级应用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规划了地铁综合监控系统人机界面的系统功能,对综合监控系统进行了架构设计,利用GE Proficy/HMI SCADA-iFIX的技术优势,具体实现了用户安全策略与登陆界面、主菜单和主界面、电力监控PSCADA、环控BAS、火灾监控FAS、列车信号ATS、闭路电视CCTV、报警一栏等8项设计功能,在大型分层分布式集散控制系统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用户安全策略、实时视频监控等7个方面进行了技术尝试和方法创新,对相关应用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担负着对供电设备进行监控和数据采集,实现供电设备的自动化管理等功能。本文在对电力监控系统信息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电力监控系统信息流的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Profibus-DP规范和北京地铁5号线工程,给出5号线及其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整体结构;根据实际需求,提出Profibus-DP规范在其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的客运一体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探讨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布局、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客运一体化的换乘布局、无缝换乘和票制协调。提出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同时.应注重实施“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的客运一体化”——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以常规公共交通为辅,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紧密衔接。  相似文献   

16.
资源的可持续性是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资源视角,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在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的可持续性上寻求支撑。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困境提出"三位一体"发展战略,认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当构建市场化经营理念,将建设、运营和物业发展融为一体,促进资源实现可持续性的内生性循环和增长,保障运营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爽 《都市快轨交通》2015,(6):104--109
以CBD(中央商务区)的交通特征、用地特征和景观特征为出发点,分析CBD轨道交通用地控制的必要性,并对目前轨道交通用地控制与协调工作存在的用地控制工作滞后、没有统一的用地控制指标和管理方法、忽视对地下空间的用地控制、研究深度不足等问题进行剖析。结合CBD特征和用地控制经验,提出CBD轨道交通用地控制需绘制"轨道交通用地控制线"和"轨道交通与建筑结合线",并针对关键节点提出用地控制要求。为了使CBD轨道交通用地协调工作更加明晰,提出CBD轨道交通用地协调机制要求,包括对既有(新、改、扩建)建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市政设施的协调要求,对未批、已批地块的协调要求,以及对用地性质和土地开发强度的协调要求。以温州市杨府山CBD为例进行研究,为处于规划中的CBD区域轨道交通用地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乘数效应计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存在一定的投资乘数效应。正确评估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投资效应大小,有利于正确制定其发展策略。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的基础上,利用投入产出原理,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乘数的计算方法。并利用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流量表的数据,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示例计算,得到了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乘数为1.4073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工作的实践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工作的实践,阐明了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工作的意义。分析了国内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在借鉴香港地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土地储备机制、授予轨道交通投资主体土地开发权、建立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工作机制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快速道路公交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时间、基建费用和运营成本、票费收支比、补贴和投融资、载客量、速度和灵活性、能源消耗等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快速道路公交在费用、灵活性和建设周期上具有较大优势,轨道交通系统在载客能力、环境景观和服务水平上更有优势,还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在层次分析法框架下讨论了发展快速公共交通的决策准则.提出了快速道路公交和轨道交通的两种组合模式:快速道路公交作为轨道交通的补充和延伸,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服务水平;快速道路公交作为轨道交通发展的过渡阶段,先发展快速道路公交,培育客流,待轨道交通建成后再将快速道路公交路权返还给社会车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