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GT Show国际改装风尚秀是中国首个由汽车改装媒体主办的汽车改装专业博览会3月24日,2017 GT ShoW国际改装风尚秀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此次展会占地面积近4万平米,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余家品牌商、贸易商携近300个汽车改装及零部件升级产品品牌,展示了汽车个性化升级的前沿产品和消费理念,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参观者。GT ShoW国际改装风尚秀是中国首个由汽车改装媒体主办的汽车改装专业博览会。  相似文献   

2.
2013年6月15日,2013中国国际房车暨国际改装汽车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汽车改装行业是汽车市场中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市场主要涵盖改装整车领域和改装零部件领域。据国家发改委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汽车用品与改装技术中心统计,2012年我国汽车改装全年销售量约为259亿元,占整个汽车用品领域销售额的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配件》2014,(35):16-17
<正>新修订的《机动车登记规定》将实施的消息一出,立即激起汽车改装业的千层浪,业界一致看好新规对汽车改装的推进作用。但放开改装市场,并非放任自流,汽车改装业的有序发展需要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其实早在几年前,我国汽车改装市场曾被放宽,然而当时大部分改装私家车违规操作,致使事故频发,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迫于这种压力,各地关于汽车改装市场的禁令频出,市场发展进一步受到钳制,这道刚被放开的闸门又不得不再度紧闭,汽车改装也变得更为  相似文献   

4.
陈琦 《汽车与配件》2014,(42):40-41
<正>2014CAS改装车展为汽车改装行业展现最新的技术和产品。海内外汽车改装行业的专家通过CAS改装车展这一舞台向广大车迷呈现汽车改装行业的独特魅力,并解读汽车改装在发展之路上即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014年9月19日~21日,2014年度中国汽车改装业的盛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为期3天的中国(上海)改装车展暨国际汽车及升级配套产品展览会为参展人员带来了一场豪华盛宴,以"新起点·新视界"为主题,紧随产业发展热点,全面展示来自海内外汽车改  相似文献   

5.
9月24~26日,中国汽车改装业界最高盛典——"2009中国国际汽车改装及用品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这场以"推动中国汽车改装文化"为宗旨,定位"传递汽车时尚、引导改装潮流"的展会,汇集了来自欧美,日韩、中国台湾及国内众多知名品牌改装车、赛车及专业改装零部件,为众多汽车爱好者呈现一场炫彩夺目的汽车改  相似文献   

6.
纵观世界汽车改装行业的发展,地域不同,汽车改装的特点和目标指向也各不相同,美国SEMASHOW(专门从事性能改装的生产商联合会)首办于1963年,经过30多年的努力,汽车改装在美国取得合法地位。日本东京改装车展,作为亚洲的汽车改装先锋日本拥有先进的机械及电脑技术,改装产品的实用性,安全性达到很高的水平,而欧洲的汽车改装更注重于改装车的精致度和整车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改装市场的潜力究竟有多大,也许我们现在只看到了冰山一角。继9月北京汽配展(CIAPE)上改装车大放异彩,10月国际汽车改装博览会第四次登陆上海,引来了诸多汽车原厂改装商及国内改装配件企业的加盟与关注。这次博览会不仅是一次最高级别的改装盛宴,也给中国的汽车改装行业带来了些许开放的福音。  相似文献   

8.
以前,一提到汽车改装。很多人都会以为那是汽车发烧友的专利。而现在汽车改装则已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在改装车热情最高的日本和美国。甚至已经很少能见到未经任何改装的原车,一辆车的改装结果往往代表了车主的品位以及他对驾驶的理解。 一般说来,原来的汽车改装可分为外观、机械、音响等几个方面,当人类生活进入e时代后。汽车改装又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那就是智能。不过,在众多的改装项目中,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的汽车改装市场呈现出巨大的增长势头,但与国外汽车改装行业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差距尤为突出的是在政策方面,我国汽车产业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处于动态化调整时期,有些新增领域仍处于法规空白状态。全国工商联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业商会汽车改装专业委员会表示:汽车改装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将在2015年中旬发布,国标的颁布无疑是为汽车改装正名的最高认可。自2005年起,我国汽车改装市场历经十年,逐步从地下走向地面、从小众走向广泛、  相似文献   

10.
以前,一提到汽车改装。很多人都会以为那是汽车发烧友的专利。而现在汽车改装则已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在改装车热情最高的日本和美国。甚至已经很少能见到未经任何改装的原车,一辆车的改装结果往往代表了车主的品位以及他对驾驶的理解。 一般说来,原来的汽车改装可分为外观、机械、音响等几个方面,当人类生活进入e时代后。汽车改装又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那就是智能。不过,在众多的改装项目中,  相似文献   

11.
汽车改装最早源自汽车赛车运动,几乎所有的改装方式和改装部件都在赛车运动中通过不断的测试、改进,并经过长时间的试用,在解决了安全、稳定、合理、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后才向大众推广。根据car2100权威定义,汽车改装(Car modification)是指根据汽车车主需要,将汽车制造厂家生产的原形车进行外部造型、内部造型以及机械性能的改动,主要包括车身改装和动力改装两种。一辆车的改装效果代表了车主的品位以及他对驾驶的看法。一般来说,改装可以分为外观、机械、音响等几个方面,当我们进入一个新时代时,汽车改装也增加了一项新内容:ECU智能。不过在众多改装项目中,最令人心动的还是机械改装,它把车主的想象力和汽车有待开发的无穷潜力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这如果有任何一项作了修改,马上会感受到汽车本身受到的影响与改变。相信通过分析会更加了解改装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小天 《汽车驾驶员》2003,(12):32-33
自从有了汽车,改装汽车就成为了一个新兴的行业。近一两年,国内汽车改装开始成为一种时尚,在国外,私人汽车的改装率达到了60%。在北京,陈建华应该算得上汽车改装族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13.
汽车改装文化来源于赛车运动,汽车改装就是为了让汽车更漂亮,但汽车改装其实也有特别的功能。汽车加装尾翼,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有效地减少轿车在高速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和节省燃油。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阻力可分为纵向、侧向和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高职汽车造型与改装技术专业汽车电气改装技术课程的教学需要,对接1+X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汽车美容装饰与加装改装服务技术模块(中级)的技能考核标准,设计并研制一种汽车安全防护电气设备改装教学实训台,并将其应用于课程实训教学,以便教师展示设备功能、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操作演示线路接线和改装的规范流程,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动手参与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针对汽车改装的需求越来越多。为提升品牌价值、拓展新的盈利点,车企也加快了定制改装车型的研发,进一步推动汽车改装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汽车定制改装行业在商业模式、政策法规、企业及产品等方面的特征,深入研究车企改装模式,重点对共创改装的商业模式及优劣性进行剖析,并从合规性、组织体系、品牌及产品、渠道及营销、改装生态等方面为企业定制改装业务的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刚刚过去不久的东京改装车展上,日本本土车厂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改装汽车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场集改装产品、运动和经典汽车于一体的世界盛会中,也让我们见识了日本的汽车文化,日本的汽车改装业很发达,并且也由此衍生了许多不同风格的改装流派。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已经更为广泛的进入到人们生产生活。据统计,目前我市机动车保有量是470多万辆。由于汽车的广泛应用和赛车文化的普及,汽车消费的理念已经从"代步"向"个性""时尚"转变,致使汽车改装市场也同步提升。汽车改装源起于国外的赛车文化,现在国内大多数人热衷的汽车改装,并非完全是出自对汽车运动的热爱,而是出于标新立异的时尚思维,象北京出现的"二环十三郎"案例。但是,汽车改装带来的危害还没有被广泛的认识,对于改装汽车的管理成为了现代车辆管理新的课题。本文对乘用车改装后的特征、危害及管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你问我答     
《世界汽车》2005,(1):114-115
汽车改装应办什么手续? 北京车友张严目前在我国,改装汽车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指专门生产改装汽车的厂家, 用国家鉴定合格的发动机、底盘或总成, 重新设计、改装与原车型不同的汽车;二是已领有牌照的汽车,为了某种使用目的,在原车总成的基础上,作一些技术改造,改装出来的汽车,统称为改装车。批量改装的汽车,根据以往规定需要经过定型鉴定,按《全国汽车、民用改装车和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管理暂行规定》申报上"目录"后,可办理申领汽车牌照手续。按照与世界接轨的要求,今后如果取消"目录"管理和定型鉴定程序,必须经过产品认证。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汽车改装行业已得到了初步发展,全国几乎所有大中城市都出现了专业的汽车改装店,庞大的消费市场与迅速崛起的经济,蕴藏了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汽车改装及相关产业市场.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汽车改装业在一些大中城市迅速发展,这类市场也被称为汽车改装市场。 在欧洲各国、美国乃至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及中国的香港、台湾,汽车改装早已蔚然成风,“无车不改”成为青年车迷的座右铭。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商,如奔驰、宝马、丰田等,都推出了专业的改装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