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运输》2005,(2):95-95
汽笛声鸣,乌金涌动,黄骅港口,捷报频传。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黄骅港完成煤炭吞吐量454.3万吨,比计划增长19.55%.同比增长45.80%。仅用四年建设期和三年运营期.黄骅港已快速发展为继秦皇岛和天津港之后我国第三大煤炭输出港。  相似文献   

2.
李岚  张秋亮 《综合运输》2002,(11):16-17
神华工程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建设的跨世纪战略工程。黄骅港和神黄铁路、石黄高速公路(一港两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成后,河北省的黄骅地区已经成为影响和带动河北经济发展全局的龙头地区之一,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大流通和大贸易体系中的新支点。神黄铁路继续向西延伸,使黄骅港有可能成为亚欧大陆桥的又一个桥头堡,使朔黄铁路沿线地区形成双向开放的战略格局。黄骅港地区将会成为国内外经济发展战略专家和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决策者关注的地区。一、黄骅港的建设对带动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作用重大江总书记在对神华三期工程的题词中指…  相似文献   

3.
随着朔黄铁路的及时改造升级和运量逐年增加,黄骅港车站承担运输任务更加繁重,车站作业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源将会对作业安全带来更大的挑战。希望通过实行安全预控体系完善黄骅港车站作业区的安全管理工作。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整理、总结以及结合黄骅港车站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影响编组站作业安全的因素,并且结合安全科学工程理论以及超前管理、事前预防的管理理念,通过提出嵌套式的编组站风险预控体系,实现对黄骅港车站安全风险的提前控制。根据研究表明:在该风险预控体系中,危险源识别是核心层;防护层是具体法人实施措施;保障层是科学且长效的保障机制,保障层中3级监控系统是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希望以黄骅港车站为例探索基于嵌套模式的编组站的风险预控体系,从而提高编组站作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4.
港口公用基础设施(航道、防波堤)建设的筹融资问题一直困扰着政府和港口企业。本文介绍了港口管理模式,尤其着重探讨了地主港管理模式在解决上述问题上的优势,并以黄骅港为例,结合现行的法律法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 交通工程 国务院于本月下旬正式批准了《国家计委关于审批黄骅港一期工程和朔县——黄骅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再次请示》。至此,我国第二条西煤东运能源大通道建设正式拉开了帷幕。据悉,黄骅港一期工程动态投资50亿元,建设4个可停靠3.5万吨浅吃水肥大型船泊位,年装船能力3000万吨,整个一期工程计划7年建成。  相似文献   

6.
<正>遥远的鹿特丹又近了500公里。随着黄骅综合大港8月18日的开航,最短亚欧大陆桥随之出现。从沧州黄骅港经石家庄、山西太原、宁夏中卫,由新疆出境,途径中亚、  相似文献   

7.
<正>学科带头获奖连连20多年来,杨华教授一直从事海岸与河口港口航道工程泥沙研究等工作,是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港口航道泥沙专业学科带头人。他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重大关键性的技术难题,并取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在粉沙质海岸港口泥沙问题研究、高含沙强潮流群岛间泥沙问题研究和淤泥质海港适航水深技术的研究领域,为水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十一五"期间,他先后主持完成了曹妃甸港、黄骅港、潍坊港、洋山深水港等  相似文献   

8.
科学预测货运量对于铁路现场生产和中长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针对铁路日常货运量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将其视为随机变量,其次选用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和Gamma分布进行拟合,然后运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KS检验)方法评价拟合效果并确定最佳分布,进而以置信区间形式进行预测。最后,结合黄骅港站的每天接受重车的运量数据进行计算,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正> 为改善我国集装箱运输系统的运输条件,促进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发展,1997年5月30日,经铁道部批准,由柳州铁路局与湛江港务局共同组建的湛江港站正式对外办理集装箱运输业务,成为全国首家由铁路和港务部门联合经营管理的铁路集装箱办理站——集装箱港站。随后,青岛、天津、厦门、连云港等港口和当地铁路运输部门相继仿效,开设了集装箱港站。我国吞吐量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上海也于1998年7月开通了杨浦港站和军工路港站。集装箱港站这一新生事物的发生,是我国推进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必然产物,它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必将为实现集装箱海铁联运一体化经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骅港“角色转换”,四大港口竞争愈演愈烈在河北、天津640公里长的海岸线上,从北到南依次分布着秦皇岛、唐山、天津、黄骅四个大港口,在不远的将来,还将有曹妃甸这一深水大港的加入,竞争之势正在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1.
打开中国铁路分布图,你会发现从西部神府东胜煤田到渤海湾的黄骅港,有一条铁路以最短的路径,使地处内陆腹地的陕北、内蒙的新兴能源基地与渤海湾现代化的黄骅港牵手,成为连接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能源大动脉,这就是朔黄铁路。当前,煤炭告急,拉闸限电,能源和运输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一支铁路运输“铁军”,在朔黄铁路建成后短短4年时间里,将年运量提升到7500万吨,累计运送煤炭及其他货物总量1.84亿吨。去年国庆节前夕,朔黄铁路双线电气化全线贯通,提前6年达到了年运量1.2亿吨的设计能力。这支“铁军”的领头人是薛继连,一位军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宁波港及集装箱集疏运体系概况,梳理了宁波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开行和海铁联运集装箱箱量增长情况,从多方合作、扶持政策、港站设置、服务体系等方面剖析了宁波港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的经验,从加强各方合作、出台扶持政策、推进港站一体化、构建服务联盟等方面提出了上海港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铁路电气化直通运输是沿海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面临的热点问题,对于综合性港口而言,作为汇集多种运输方式的枢纽,其整体效率取决于各种运输方式的装卸工艺、运营效率和相互衔接,其中任何一种运输方式的运营效率都将受到整体效率的制约,"相互协调"才是港口内各种集疏运设施安排的首要因素。本文以黄骅港、宁波—舟山港为例,深入分析电气化铁路适用的港口类型,探讨综合性港口疏港铁路衔接方案及运营管理模式,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严峻,国内经济增速回落,港口货运需求萎缩,港口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黄骅港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自身发展诉求来看,都面临着从一个煤炭港口向一个综合性港口转型的压力,并且其作为津冀沿海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冀中南地区重要战略支点和发展引擎,如何立足自身腹地和资源条件,构建港口、产业和城市之间共生共荣的良性互动关系,在区域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立足点,是转型发展的核心与关键。  相似文献   

15.
神华集团铁路及港口发展战略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克虎  王稼琼 《综合运输》2006,(2):68-70,78
神华集团路港发展模式在中国交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神华集团路港的建设和发展的由来和历史,然后分析了神华集团对路港的定位及带来的相关问题。在铁路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对神华集团路港的战略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在此基础上对神华集团路港发展战略作了深层次的思考。包括四个主要方面,即重新定位神华集团路港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神华集团路港发展战略目标、思路和任务,积极推动神华集团铁路重组,抓住机遇实现神华集团路港的快速发展。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神华集团路港发展战略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港口博弈催动产业变局天津、青岛、大连之间关于谁是北方航运中心之争在业内已经成为老话题。随着秦皇岛港综合性稳步提升,曹妃甸港区规划建设异军突进,以及黄骅港与日俱增的吞吐量, 港口之间的博弈背后,还将带动港口所在区域乃至腹地产业格局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张菁 《综合运输》2006,(8):164-169
连云港港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亚欧问重要的水陆中转港。在我国港口建设的新一轮热潮中,连云港港跻身于全国沿海十大集装箱港口和全球百强集装箱港口行列。走进“十一五”,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十一五’期间,连云港港将努力实现吞吐能力和吞吐量的双倍增,力争2008年建成亿吨大港,集装箱突破300万TEU。”站在连云港港发展规划模型图板前,连云港市港口管理局局长丁军华如是说。  相似文献   

18.
港站是各种运输方式上的节点。鉴于管道运输只适用于货运,且运输货物品种相当有限,本文所指的港站中暂不包括管道运输中的节点—各种泵站,加压站等,而是将重点集中于客货运兼有的其他几种运输方式的节点,包括港口(水运港口)、机场(航空港口)、火车站(场)、汽车站(场)。  相似文献   

19.
微建议     
<正>在港口工程中,有时留给装船机整机上岸的时间十分紧迫。中交一航局黄骅港项目部给装船机穿上了"轮滑鞋",大大减少了其上岸时间。装船机机身高38米,固定臂20.3米,伸缩臂14.5米,总重量达800吨。常规的上岸方法是将装船机行走轮组借助千斤顶旋转90度,通过临时轨道牵引下船,到达指定位置后再回转90度。如果另外加工4个组轮,分别放至4  相似文献   

20.
<正>"旅游客运产业是宜昌交运近年来致力于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兴产业。借助长江三峡的天然资源,依托自身"港、站、车、船"形成的优势,宜昌交运以品牌建设为核心,以市场营销为龙头,实施水上客运转型发展,打造集旅游港站、游船、旅游车、旅行社、酒店、景区为一体的"交运·长江三峡"旅游综合服务体系,为宜昌市建设三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际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