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混凝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工程建筑材料,其是一种脆性材料,韧性差,抗疲劳能力低,易产生裂纹.抗;中击碎裂性差,这种问题不是因为强度不够.而是耐久性不够。多年来,人们从原材料、配合比、外加剂、制造工艺、养护工艺等多方面加以研究改进.并开发了许多种外加剂产品.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多个不同的倒装式路面结构模型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导入到nSoft软件进行疲劳分析,得到不同倒装式路面结构模型的抗疲劳性能。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得到的不同倒装式路面结构的抗疲劳性能进行灰关联分析,得出各倒装式路面结构参数对倒装式路面结构抗疲劳性能影响程度的依次顺序。研究结论对以提高倒装式路面结构抗疲劳性能为目标的路面结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日益广泛的无粘结预应力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我国应用概况,并根据几个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桥梁方面成功的设计及施工实例,分析了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桥梁方面应用的广阔前景。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有关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设计施工规程、无粘结预应力筋束的生产工艺及我们有关无粘结预应力砼梁斜截面抗剪和抗疲劳方面的科研成果,希望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使这项新技术在我国得到进一步推广,带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文中介绍了现代制造工业的先进性,分析了现代制造工业与现代汽车之间的联系,以及只有掌握现代制造技术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其快速发展给交通运输史上带来一次重 大的飞跃.虽然中国高铁建设发展时间短,但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运营里程最长、在 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动车、高铁和磁悬浮高速列车等对安全与技术要求非常高.论坛以“中 国高铁安全与技术”为主题,关注运营控制安全、基础设施安全、移动装备安全等领域,探 讨了中国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理论与实践问题,焊接结构抗疲劳设计与健康监测理论、方 法与应用问题,以及高速列车制动闸片设计与制造问题.  相似文献   

6.
虚拟制造是现代制造技术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系统介绍虚拟制造的概念和内涵,全面论述了现有的虚拟制造系统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基于网络的开放式层次化虚拟制造系统体系结构的分层原则,并提出了基于这些分层原则的层次化体系结构及体系特征。  相似文献   

7.
疲劳破坏是路面结构损伤的主要现象,路面材料的抗疲劳性能直接关系到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路面的抗疲劳性能必须从两方面加强配合,首先是合理的材料设计,以使混合料达到最佳配合比和最大密度,使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其次是合理的结构设计,旨在使各结构层的层位与厚度达到理想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新型低成本精密快速制模机,阐述了以PVC薄膜为原材料,采用刀具切割的分层制造技术,将模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快速制造模型的工艺原理,机器结构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铁路车辆部件抗疲劳评估的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铁路车辆的安全运用及服役评估出发,论述了转向架部件(如构架、车轴等)的抗疲劳评估及应用进展,重点分析了合金钢EA4T车轴和碳素钢S38C车轴的设计理念差别,阐明了车轴运用评估中存在的难定量和过保守的理论局限性; 首创了“名义应力”+“损伤容限”有机融合的阶梯疲劳评估方法,给出了样本信息聚集改进原理、基于单轴拉伸的裂纹扩展模型、应力-缺陷-寿命的三参数评估图和表面残余应力重建等四大关键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传统名义应力法的抗疲劳设计给出的寿命预测偏于保守,导致车辆部件维修不足或者过度维修; 基于单轴拉伸性能的新型裂纹扩展模型的精度优于NASGRO方程; Kitagawa-Takahashi图把基于名义应力的疲劳极限和基于断裂力学的缺陷特征有机关联起来,比Goodman图更直观、定量和全面; 基于表面单位压力法,获得了与实测结果一致的S38C车轴的压缩残余应力分布,表明压缩残余应力的引入提高了新干线车轴的抗微动磨损能力和抗疲劳裂纹扩展能力; 广域环境服役、超高周疲劳、增材修复再制造、断裂求解技术及动力学和强度学结合等问题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制造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随着制造及其模式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制造概念正在发生变化,其研究范围也从原先的狭义制造增至包括市场研究和预测、产品决策、产品设计,选材和工艺设计,生产加工,质量保证、生产过程管理、营销、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内的一系列广义制造活动,并向网络制造延伸,本文结合实践经验,从网络制造方面探讨了产学研之间的关系,人才培养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