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广东造船》2009,(3):72-72
世界造船业正向我国转移。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2008年全国造船完工量2881万DWT,新承接船舶订单5818万DWT,手持船舶订单20460万DWT,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29.5%、37.7%和35.5%,造船三大指标已全面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2.
近日,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正式发布2007年中国船舶工业三大指标:我国2007年造船完工189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承接新船订单984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2%;手持船舶订单1.5889亿载重吨,同比增长131%。相关数据显示,除中船集团公司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外,2007年地方船舶工业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4%、60%和52%。  相似文献   

3.
秦萍 《中国船检》2008,(9):50-51
●我国的年造船能力、年产量、手持订单均居于世界前列.标志着中国已经跨入了世界造船大国的行列。 ●2007年.中国船舶工业创下了造船完工量世界第三,手持订单量世界第二.新接订单量世界第一的骄人业绩。 ●2007年,中国造船完工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3%,首次突破全球造船量的1/5。2008年1~6.PJ份.中国造船完工量1024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到26%。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对中韩日三国造船业进行对比分析,从船舶工业经济总产值、出口载重吨及交货值、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等方面对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进行回顾,分析了船舶工业经济的运行现状特点;从需求结构、需求量、需求重点等方面对船舶工业经济运行进行预测分析,提出了应对船舶市场需求变化的建议,以期为有关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2004年,我国船舶工业克服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造船完工量、手持船舶订单量再创历史新高,船舶出口快速增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造船完工量大幅增长,手持船舶订单充足    据船舶工业统计快报数  相似文献   

6.
行业信息     
《船艇》2006,(7)
◆国内造船动态◆一季度全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2006年一季度,我国船舶工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实现良好开局。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一)新接、手持船舶订单量大幅增长,造船完工量有所下降全国承接新船订单74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8%;手持船舶订单446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受造船周期规律性影响,全国造船完工量24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7%。按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数据,我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5.4%、27.4%和19%。(二)生产持续高速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同步增…  相似文献   

7.
许嵩  韩光 《中国船检》2011,(6):62-64,123
"十一五"期间,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和新接订单量三大指标全面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近来,以韩国船企为首的国外造船企业改变了对华投资战略,屡次突破我国产业调控政策,不断在我国投资中低端造船厂,或将在华分段厂转产整船建造。不少投资、扩大产能行为已违反我国产业调控政策,对船舶产业安全,甚至国防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相似文献   

8.
《船舶工程》2007,29(4):I0004-I0005
2006年是我国船舶工业贯彻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经各船舶企业的努力奋斗,使船舶工业呈现出了持续、稳步、健康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全国造船完工量达1452载重吨,同比增长20%,新承接造船订单达425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3%.我国造船完工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9%,连续12年稳居世界第三,与韩国、日本等先进造船大国的差距大幅缩小;新承接船舶订单占世界份额的32%,位居世界第二;手持船舶订单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4%.  相似文献   

9.
王春华 《海运情报》2007,(10):34-35
我国船舶工业作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发展优势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在200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就已经占世界份额的11.8%,突破了中国造船业近十年来占世界市场份额5%~7%的徘徊局面。我国船舶工业2006年船舶完工量比上年增长20%,新接订单4251万吨,手持订单6872万吨,占全球订单的24%。[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我国船舶工业生产快速增长,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手持船舶订单再创历史新高,船舶出口增势强劲,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实现了年初制订的行业发展目标。 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造船三大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全国  相似文献   

11.
东亚各国对造船业的扶持力度日益加大。不过最近的数据显示,中国已赶超韩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国,两国在这个领域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根据Clarksons提供的数据,截至10月底,中国持有订单量达到5490万修正总吨(cgt),首次超过韩国,后者为5360万修正总吨。目前中国持有的造船合同占全球总量的34.7%,而韩国占33.8%。  相似文献   

12.
胡颖  李成强 《中国船检》2010,(3):68-71,138
2009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继续全面超越日本,其中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更是首次超过韩国,仅完工量指标低于韩国。从三大指标上看,竞争格局已由"韩日中"演变为"韩中日"。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两年来的中国和世界海运经济发展,介绍了中国航运和造船业现状和两年来的发展,回顾了这两年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及其对航运业和海运贸易的影响,指出最严峻的挑战是如何应对此次造船订单和产能危机,总结了可能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4.
为迎接全球船舶行业面临的世界经济发展停滞和船海市场需求不足带来的严峻挑战,全面对标分析中国造船企业与世界一流的韩国造船企业之间的差距。对比2020年中韩造船三大指标和主要船型建造的实动工时与关键周期数据,对中韩造船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等三大方面的精细化、标准化、机制模式等关键性问题进行对标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中国造船业应积极开展常态化、精细化的对标工作,准确研判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明确主攻方向,聚焦关键环节,找准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当前中国造船在世界造船中心东移的历史机遇中做大做强造船业的具体考量指标,做了初步探讨,旨在为中国造船业的蓬勃发展作一些有所裨益的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16.
我国船舶工业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世界造船业形势的基础上,通过中、日、韩三国造船业情况对比,找出我国船舶工业与日本和韩国在造船技术等方面的差距和问题。从而提出新世纪发展我国船舶工业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制约中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王俊 《中国造船》2006,47(3):125-129
运用加权指数法对中、韩两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评,再对两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各项指标数值进行对比,找出中国与韩国船舶工业的差距;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差距影响度,得到制约中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与先进造船技术的融合创新,全球造船市场竞争格局、成本结构和产业供应链结构均发生深刻变化。跟踪掌握全球智能船厂IoT技术创新态势,有助于中国造船产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缩短技术差距、发挥竞争优势。采用优势、劣势、机会、风险(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ies, Threats,SWOT)分析法对日本和韩国的造船产业政策制定思路进行深入解读,运用专利技术路线图对美国和韩国智能船厂IoT技术的创新路径进行梳理与分析,并对比美国、韩国和中国的智能船厂IoT技术路线关键节点,评估中国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建议中国以上海为策源地加快提升研发水平并构建国内智能船厂IoT创新供应链。  相似文献   

19.
An Fei 《中国船检》2009,(12):21-23,100
世事变迁,历史更迭,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自然法则。在此法则下,无论你昔日有多荣光,但终有黯然离场的那一天。如果说2008年的海事界让我们见证了航运高潮,那么2009年则让我们感受了亢奋消退后的苍凉。  相似文献   

20.
We developed an empirical model to explain the changing global competition among major countries involved in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In order to develop future strategies for not only shipbuilding companies but shipping companies and governments,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past logic of their competitive strategies. Using the real strategic behaviours and decision rules of shipbuilding companies derived through a literature survey and interviews, we developed a model using the Cournot oligopoly with Choquet Expected Utility (CEU) theory. Three national players, Japan, Korea and China, are supposed to be either optimistic or pessimistic, which allows us to incorporate the different attitude of the players into the demand uncertainty for our model. Competitive reaction functions are deriv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estimation results via multiple regression with annual shipbuilding tonnage data. Our results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that the major players are bound to use simple rules for competitive quantity decisions, but change the rules completely when they become ineffective. In addition, the competitive behaviour of the players depends on both the degree of demand uncertainty and the different attitudes of the players towards uncertain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