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海峡船舶碰撞事故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文根据台湾海峡近10年船舶碰撞事故的统计资料,分析海峡内发生船舶碰撞事故的规律、影响因素及成因等,提出减少台湾海峡碰撞事故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海损事故原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损事故与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之间的关联矩阵,并以我国某港口水域的海损事故为例,进行了初步的事故原因关联分析。 相似文献
3.
4.
5.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序分析方法,建立海损事故类型与导致海损事故原因之间的灰色关联矩阵分析方法。并以1983~1992年10年间加拿大海域中发生的海损事故为例,进行了海损事故类型与事故原因的灰色关联矩阵分析。 相似文献
8.
9.
浙江省海运集团是2000年由国有老企业浙江省海运总公司改制后成立的,其母公司是国有独资的浙江省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集团公司),下属八家子公司中有四家海运公司,还有一家委托代管的联营海运企业。按交通部和省交通厅的决定,集团公司是下属公司和联营海运企业的安全主管单位。集 相似文献
10.
11.
综合考虑台湾海峡的交通量、航行环境、海上交通事故等多种因素,建立评价台湾海峡船舶交通安全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模糊数学原理构建每个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的模糊子集,并由层次分析法得到每个指标的权重,从而建立综合评判模型,对海峡交通安全进行定量的评价,为台湾海峡定线制的实施,改善台湾海峡交通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船舶搁浅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海洋环境污染是台湾海峡水域主要危害之一.为减少搁浅事故的发生,使台湾海峡水域的船舶航行更安全、海洋环境更清洁,以台湾海峡水域搁浅事故为例,在统计分析船舶搁浅事故特征的基础上,选用方差分析法对搁浅事故因素相关性和差异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台湾海峡水域搁浅事故中人为因素所占比例最高,水深不足... 相似文献
13.
台湾海峡船舶交通流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雷达观测方法获取台湾海峡船舶交通实况,应用自行开发的基于电子海图的观测数据与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台湾海峡船舶交通流分布,建立交通流模型,揭示台湾海峡船舶交通流特点和潜在危险。其调查与分析结果为实施台湾海峡船舶交通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关于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标准体系实施过程中质量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主题。按照国际海事组织的公约规定,所有从事航海教育培训的院校和机构缔约国各方要按照1995年修正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要求,建立质量标准体系,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从事海员培养的院校和机构在实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中质量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对其质量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议性意见,促使质量体系真正成为一个适用、有效的质量保证机制,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为我国的航海事业培养出更多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安庆河道位于长江下游,长度50km。安庆港位于安庆河道北岸。从1880年至1984年,长达23.2km的安庆港岸线很稳定,岸线平均水深大于9.6m,安庆水道平均水深大于13.9m,成为长江中下游天然深水港。1984年以来,安庆港被泥沙沉积,安庆水道因江心洲浅滩的沉积趋向恶化,在枯水期安庆港西区和江心洲浅滩的水深分别小于4m和3.6m,影响航运。本文根据地理调查,近120年航行图的比较,对航道水深的测量,对官洲河岸整治、封堵汉道、采砂作了评述,着重研究了1984年以来安庆河道主流线变化和安庆港与江心洲浅滩的沉积。这些研究成果对安庆港及其航道治理和长江中下游港口与航道建设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