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建成重型商用车辆工况法油耗转鼓台架试验检测系统。该系统的底盘测功机从美国进口,采用双电机驱动模式,电机功率为746kW,最大牵引力达到63kN,可做最大总质量为60t的车辆油耗试验;转鼓直径为72英寸,  相似文献   

2.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建成重型商用车辆工况法油耗转鼓台架试验检测系统。该系统的底盘测功机从美国进口,采用双电机驱动模式,电机功率为746kW,最大牵引力达到63kN,可做最大总质量为60t的车辆油耗试验;转鼓直径为72英寸,  相似文献   

3.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建成重型商用车辆工况法油耗转鼓台架试验检测系统。该系统的底盘测功机从美国进口,采用双电机驱动模式,电机功率为746kW,最大牵引力达到63kN,可做最大总质量为60t的车辆油耗试验;转鼓直径为72英寸,可做单轴驱动和并装双轴驱动车辆的测试,最高车速可达到160km/h。该系统配备了精度为0.5%的进口瞬态油耗测试仪,也可与排放分析仪配套使用,实现碳平衡法油耗测试,完全满足GB/T  相似文献   

4.
正奥迪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是1种驾驶员辅助系统,其作用是帮助驾驶员将车辆保持在选定车道上行驶。1台摄像机用来检测车道上的边界线,当检测到车辆两边的车道边界线符合要求时,系统就进入预警状态。只要车辆逼近任何一条系统识别出的边界线,系统就会通过电机振动方向盘警告驾驶员。假如系统处于预警状态,而驾驶员事先打开转向灯,系统  相似文献   

5.
以双轮式电机前驱电动汽车制动系统为研究对象,把双电机再生制动、液压制动、稳定性控制集成在一起,开发了再生制动系统协调控制器。根据车辆制动需求、车辆状态、系统储能状态等确定车辆制动模式及分配制动力矩,并根据车辆实时稳定性状况由双轮式电机再生制动提供车辆稳定性控制力矩。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在车辆转弯制动工况中采用所述集成协调控制器比采用电机单边独立控制稳定性控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正>电动车上的驱动电机现多为永磁同步电动机,这其中"位置传感器"的作用重大,它通常被用于检测电机转子旋转的瞬间准确位置,涉及到驱动电机的供电系统。电动车上只有直流电源,驱动电机使用的却是三相交流电,中间需要用一个"变频器"将动力电池的高压直流电转变成三相交流电向同步电机供电,以适应车辆驱动的不同需要。其中变频器是由车辆驱动系统的ECU控制的,通过对6个IGBT场效应管的门控驱动电路、控制三相交流电的频率及次序  相似文献   

7.
为消除轮毂电机造成电动汽车非簧载质量增加而使车辆平顺性和安全性降低的影响,根据质量转移的方法,在电动轮内安装弹簧阻尼减振系统将轮毂电机质量变成吸振器,建立11自由度电动轮车辆整车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轮毂电机减振系统在满足轮毂电机垂向跳动要求的基础上,可以消除轮毂电机刚性与车轮连接给车辆带来的垂向负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8.
鉴于轮毂电机驱动的电动车因非簧载质量增加导致车辆行驶平顺性恶化等问题,本文中应用1/4车辆动力学模型,基于响应均方根值和传递特性导出了车辆平顺性和电机垂向振动的若干评价指标。以某微型轮毂驱动电动车为对象,应用上述指标分析了车辆簧载与非簧载质量比、轮胎垂向刚度与悬架刚度比、悬架阻尼比和电机系统与车轮系统质量比等因素的影响,为匹配车辆参数提供了可选范围。  相似文献   

9.
罗玉涛  谭迪 《汽车工程》2013,(12):1105-1110
针对现有轮毂电机驱动电动轮车辆非簧载质量增加及路面激励引起的轮毂电机气隙不均匀带来的车辆平顺性和舒适性恶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内置悬置系统的电动轮拓扑结构方案。此方案通过设置橡胶衬套将轮毂电机与簧下质量弹性隔离,将电机转化为与簧上质量并联的质量,同时,利用橡胶衬套吸收路面传递给电机的振动能量,减小路面激励对电机气隙的影响,改善车辆垂向动力学特性。在建立新型电动轮车辆模型和分析悬置系统参数对车辆垂向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对有、无悬置系统的两种电动轮驱动方案进行了垂向特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设置橡胶衬套后,簧上质量加速度、轮胎动载荷、悬架动行程和定、转子相对位移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对定、转子的相对位移量的改善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简述纯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振动噪声的来源、传递路径及优化途径,并针对某纯电动汽车蠕行模式驱动电机系统24阶振动噪声进行分析,得出车辆在130~200r/min转速范围内、 74Hz频率附近局部强化的24阶振动噪声是由驱动电机激励、驱动电机电磁力波频率同车辆动力总成固有频率共振引起的。同时提出了增加预置扭矩、优化扭矩阶跃强度的方案,有效地减弱了蠕行模式驱动电机系统24阶振动噪声。  相似文献   

11.
电动环卫车辆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助力城市的环境卫生保洁、垃圾收运、雾霾治理和绿化灌溉。车辆上装驱动均采用电机驱动,若电机产生故障,则上装功能必然受到影响甚至失效。因此,系统地研究电机控制器和电机故障模式,并结合工况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可有效保障上装系统功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正北汽E150EV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主要由整车控制器(VCU)、电机及电机管理系统、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3部分组成。整车控制器(图1)主要用于判断操纵者意愿,并根据车辆行驶状态、电池和电机系统的状态合理分配动力,使车辆运行在最佳状态。VCU一方面通过自身数据采集模块获取驾驶员需求信息,另一方面与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电动辅助系统等部件组成CAN总线网络,可以实时获取当前整车状态,电机、电池、电动辅助等部件的参  相似文献   

13.
王晶 《汽车电器》2022,(10):32-34+38
提出一种适用于纯电动车辆的线控制动系统扭矩分配控制方法,首先根据制动踏板状态解析驾驶员的制动需求并获得需求制动扭矩,之后根据电池与电机状态计算电机最大制动功率,在此基础上分配电机系统与液压系统的制动扭矩。本文考虑到液压系统由于环境及自身非线性等因素影响其输出的稳定性与准确性,通过调节电机系统产生的制动扭矩对其进行补偿,保证最终作用在车辆中的制动扭矩与驾驶员需求保持一致。针对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建立Matlab/Simulink模型,通过仿真验证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NTN公司面向新一代的电动车,曾研发出直接安装在车轮内部的轮毂电机和减速装置,称为“轮毂电机系统”,以及“单机型电动车辆驱动系统”,并已实际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式的刮水器传感器已经由英国卢卡斯公司下属的车身系统公司开发出来。 这种间隙式的刮水器系统使用了卢卡斯新开发的传感技术,能够检测出雨下的有多大,并以此决定以多大的速度驱动刮水器电机。该装置对突如其来的暴雨甚至是过往车辆溅到车辆玻璃上的泥水也有即时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接上期)四、驱动电机1.功能任务电动机旋转磁场和定子线圈共同作用产生扭矩。这与传统汽油机不同,电动机没有怠速。即使车辆由静止到起步的临界状态,电机也可产生最大驱动扭矩可保证提供给车辆较好的加速性能。2.驱动电机基本工作原理驱动电机基本工作原理图如图12所示。当三相交流电被接入到定子线圈中,即产生了旋转的磁场,这个旋转的磁场牵引转子内部的永磁体,产生和旋转磁场同步的旋转扭矩。使用旋转变压器检测转子的位置和电流传感器检测线圈的电流,从而控制驱动电机的扭矩输出。  相似文献   

17.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各驱动轮转速和转矩可以单独精确控制,便于实现整车动力学控制和制动能量回馈,从而提升车辆的主动安全性和行驶经济性。但车辆在回馈制动过程中,一旦1台电机突发故障,其他电机产生的制动力矩将对整车形成附加横摆力矩,从而造成车辆失稳,此时虽可通过截断异侧对应电机制动力矩输出来保证行驶方向,但会使车辆制动力大幅衰减或丧失,同样不利于行车安全。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并验证一种基于电动助力液压制动系统的制动压力补偿控制方法,力图有效保证整车制动安全性。以轮毂电机驱动汽车为例,首先建立了整车动力学模型以及轮毂电机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回馈制动失效的整车失稳特性以及电机转矩截断控制的不足;然后,建立了电动助力液压制动系统模型,并通过原理样机的台架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接着,基于滑模控制算法设计了制动压力补偿控制器,并在单侧电机再生制动失效后的转矩截断控制基础上完成了液压制动补偿控制效果仿真验证;最后,通过实车试验证明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单侧电机再生制动失效工况下,通过异侧电机转矩截断控制和制动系统的液压主动补偿,能够使车辆快速恢复稳定行驶并满足制动强度需求。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轮毂电机轮边驱动方案因其簧下质量过大而导致车辆行驶平顺性和车轮接地性变差,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电机集成式、电机摆动式两种抑制垂向振动负效应的轮边驱动电机布置方案和一种考虑到具体悬架形式和结构参数的1/4悬架垂向动力学模型。针对电机摆动式方案中电机的悬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这两种结构和轮毂电机结构的垂向动力学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基于Matlab和Adams软件的仿真结果,结合相关评价指标,分析了这3种系统的垂向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传统轮毂电机驱动系统,其余两种方案皆可起到抑制车辆的垂向加速度,改善车辆的平顺性和车轮接地性的作用,其中对车轮接地性的改善效果更明显,电机摆动式结构在改善垂向动力学性能上比集成式结构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文中研究了双电机双轴驱动纯电动车的驱动和制动控制策略,以达到提高车辆动力性、延长续驶里程和保证车辆制动性能的目的。当车辆行驶阻力小时,采用轴荷大的车轴作为驱动轴进行单轴驱动。当车辆行驶阻力大时,前后轴电机按前后轴轴荷比例输出相应转矩分别驱动前后轴,驱动系统以前后轴驱动力合成方式进行双轴驱动。制动时,合理分配和控制前后轴电机再生制动和前后轮制动器机械制动,以实现前后轮同时抱死。  相似文献   

20.
纯电动四驱车辆,集良好的动力性能、通过性能、舒适性、环保性等优点于一身,因此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的大背景下,四驱动力构型的纯电动汽车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本文章以某款前、后双电机纯电动四驱开发车型为例,介绍了前、后双电机动力系统匹配流程,在满足车辆动力性设计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工程实际对车辆前、后电机扭矩进行分配,并结合仿真软件验证设计计算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为前、后双电机系统的选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