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舰船计算机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在舰船通信、导航、控制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舰船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尤其是舰船网络存在大量的非法入侵和数据干扰行为,因此,提高舰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非常有必要。本文重点分析网络入侵行为的电子取证技术,构建舰船网络非法入侵的电子取证模型,并结合硬件平台进行网络非法入侵行为的电子取证和识别。  相似文献   

2.
王胜  孙长嵩 《舰船电子工程》2005,25(2):46-48,78
针对舰船数字化系统设计特点,应用MPLS技术、分布式数据库实时控制网络技术及CORBA技术等网络和软件集成技术,构建一个双网络环境的舰船数字化系统。首先提出了舰船数字化系统的总体结构,并在分布式数据库实时控制网络和MPLS信息管理网络的双网络基础上,利用CORBA代理服务来实现系统的软件集成,从而将舰船数字化系统的各个分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以解决舰船信息管理和控制一体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对舰船通信网络异常识别能力,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的舰船通信网络异常行为检测方法。采用最短路径和最大覆盖范围寻优方法构建舰船通信网络的节点覆盖模型,通过最小间隔均衡技术对舰船通信网络的信道均衡控制,提取舰船通信网络的信道传输信息特征。对舰船通信网络的行为特征参数分析,结合谱分量融合和融合聚类处理方法,实现对舰船网络异常行为的数据驱动控制。根据数据驱动的图模型参数识别和异常谱特征聚类分析,实现对舰船通信网络异常行为检测。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进行舰船通信网络异常行为检测处理,提高信道均衡性能  相似文献   

4.
对用户访问舰船通信网络的权限进行控制能够有效保证船舶信息安全,但随着非法用户入侵手段的升级,传统舰船通信网络访问权限控制方法不能准确甄别用户是否有访问权限,准确率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舰船通信网络访问权限控制方法。首先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角色进行准确划分,然后根据角色划分赋予相对应的访问权限,实现舰船信息的安全访问。结果表明:与传统舰船通信网络访问权限控制方法相比,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舰船通信网络访问权限控制方法能准确判断出用户的访问权限,访问权限控制的准确率提高了12%,极大减少了非法访问事件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升舰船网络的吞吐量,降低网络的带宽阻塞率和时间成本,在负载均衡技术的支持下,提出舰船网络最短路径路由算法。结合舰船网络的运行原理和拓扑结构,构建舰船网络模型。在该模型下,选择混合路由协议作为网络传输协议。判定舰船网络节点负载状态,根据判定结果实现对舰船网络节点负载的均衡控制,并通过最短路径的计算与选择,实现舰船网络最短路径路由。经过与传统路由算法的对比实验得出结论:设计路由算法的带宽阻塞率和时间成本有所降低,吞吐量降低了约29.65 MB。  相似文献   

6.
舰船电子通信多代理模式优化方法通信数据发送成功率较低,导致接收数据延时过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用物联网技术,研究一种新的舰船电子通信多代理模式优化方法,建立舰船通信多代理调度模型,在舰船电子通信链路上,添加一定数量的控制节点,确保控制节点与网络节点数量相同。引入物联网技术,连接舰船通信数据拓扑节点,分析舰船电子通信强度,优化舰船通信信息数据传输,分析舰船通信路径上的控制节点,实现舰船电子通信多代理模式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舰船电子通信多代理模式优化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发送成功率,减少接收数据延时。  相似文献   

7.
随着舰船工业的数字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舰船信息网络获得很大的发展。舰船网络将船上的各个功能模块紧密联接,提高了舰船的集成化。与此同时,舰船网络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网络漏洞的检测和防护成为了研究热点。首先描述舰船网络架构的基本概况,然后利用关联数据驱动的分析方法,设计一种舰船网络漏洞的检测系统,详细介绍了检测系统的构成。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舰船信息集成水平,推动舰船一体化网络技术的应用,本文分析国内外舰船网络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商用主流网络技术的舰载适用性分析,提出舰船一体化网络适合采用的技术体制,并给出舰船一体化网络应用建议,能为舰船一体化网络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舰船网络通信技术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舰船网络通信技术是舰船指挥与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舰船指挥与控制系统近年来也不断地升级换代。通过对几种主流舰船通信网络技术进行分析与比较,针对舰船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适合我国舰船通信网络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网络异常直接关系着舰船通信的安全,为了准确对舰船通信网络异常数据进行检测和定位,设计了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舰船通信网络异常数据弱关联定位技术。首先对舰船通信网络异常数据的定位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定位技术的不足,然后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对舰船通信网络异常数据变化特点进行刻画,实现舰船通信网络异常数据的弱关联定位,最后采用标准舰船通信网络异常数据集进行有效性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技术可以获得高精度的舰船通信网络异常数据定位结果,而且舰船通信网络异常数据定位误差远远小于当前其他技术,具有十分显著的优越性,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网络管理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一些现有的网络管理模型,根据船舶网络的特点,设计出了用于船舶上网络管理系统的模型,并对船舶电力系统中网络管理的功能进行了划分。最后提出了网络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李晶  石春和 《舰船电子工程》2011,31(12):134-137
为了对网络安全进行的研究,我们提出了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估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网络安全评估技术的基本知识,然后对安全评估模型进行了分析计算,阐述了网络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性;最后对网络安全态势的评估给出了具体的算法和公式。通过该文的技术研究,使读者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估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胡辉  黄彬彬  王敏 《船舶工程》2014,36(S1):139-141
论述了经典的蒸发循环数值仿真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智能神经网络理论,并以压缩机为例,建立了计算其热力性能的智能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仿真描述压缩机性能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吕昊  王吉忠 《船电技术》2010,30(4):28-33
针对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电力网络结构特点,本文实现了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对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电力网络的拓扑建模。并针对电网故障的随机性特点,在面向对象环境中实现了对随机故障的模拟,同时用深度优先算法进行了快速的拓扑跟踪。算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张宁  李祥  鹿珂珂 《船电技术》2015,(11):28-30
采用BP神经网络对模型参数进行预测,算法的学习训练速度和建模时间比较长;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模型参数进行预测,对数据信息的学习和训练能力比较有限,两种算法都存在各自的缺陷,为了提高模型中参数的收敛速度和估计精度,本文将灰色系统理论和BP神经网络算法相融合,通过仿真可以看出,模型参数的估值精度比较高,误差较小,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吕昊  叶志浩  纪锋  谢桢 《中国修船》2009,22(1):26-29
任何电力系统都是由一组开关连接具体的元件组成的。文章用图的形式来描述电力系统模型的结构,将一个具体的电力系统抽象分解为一些线段及联结这些线段的点的集合。通过改变开关的状态可以优化运行网络的结构,以达到研究重构问题的目的。按照特殊的舰船网络重构目标要求与限制,在重构过程中一组开关的可开、可闭变化形象反映在二进制数组的运算上。最后以一个典型的电力系统为例,描述成图简化后,对点进行赋权,以验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多Agent粒子群算法在船舶电力网络重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大宝  夏立  王征 《船电技术》2011,(11):42-47
根据船舶电力系统自身所具有的特点,结合智能控制算法以及多Agent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Agent船舶电力系统网络重构思想,建立一种与之符合的拓扑模型以及数学模型。在粒子群法的基础上,给出多Agent系统的全局最优解,实现网络重构供电最优,并通过相应的算例进行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船舶多联式制冷系统的动态仿真,以某集装箱船的制冷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仿真模型。其中,压缩机和电子膨胀阀采用静态模型,冷凝器和蒸发器采用动态模型,同时基于流体网络法建立管网模型。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仿真运算,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际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仿真数据与实际参数基本相符。因此,船舶多联式制冷系统的动态建模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9.
As there are lots of non-linear systems in the real engineering,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o more researches on the modeling and prediction of non-llnear systems. Based on the muhi-resolution analysis (MRA) of wavelet theory, this paper combined the wavelet theory with neural network and established a MRA wavelet network with the scaling function and wavelet function as its neurons. From the analysis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RA wavelet network was better than other wavelet networks in the ability of approaching to the signals. An essential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on modeling and prediction with MRA wavelet network in the non-linear system. Using the lengthwise sway data received from the experiment of ship model, a model of offline prediction was estab lished and was applied to the short-time prediction of ship mo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orecasting model improved the prediction precision effectively, lengthened the forecasting time and had a better prediction results than that of AR linear model.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it is feasible to use the MRA wavelet network in the short -time prediction of ship motion.  相似文献   

20.
Spatial pattern of the global shipping network and its hub-and-spoke syste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ort system is a research focus of transport geography, and most studies believe carriers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centration of the port system. Since the 1990s, carrier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organizing the global shipping network and reorganizing the port system. But there isn’t a perfect method to evaluate carriers’ influence and the roles of each port in the maritime shipping networks.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monthly schedule table of international carriers to describe and model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global shipping network and identify its hub-and-spoke system. The result shows that 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exists in the global shipping network. The North Hemisphere, especially the East Asia and the Southeast Asia, is a dominant region of the worldwide shipping network. East Asia, Southeast Asia, Northeast Europe, and East coast of the USA are the concentration regions of worldwide shipping lines. The ports of Hong Kong, Singapore, Shenzhen, Shanghai, and Kaohsiung etc have advanced capacity for maritime shipping and high potentials for being hub ports in the global shipping network. Today, the worldwide shipping network is transforming from the multi-port calling system to 44 regional hub-and-spoke systems. Meanwhile, the sub-networks with hub ports of Antwerp, Singapore, and Hong Kong have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ones and dominate the whole global shipping net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