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空军成立之初要承担繁重的国土防空任务,战斗机在其整个建设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在较短时间内培训出足够数量的战斗机飞行员更是十分紧迫的任务。于是,作为训练战斗机飞行员的战斗教练机随之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已先后研制了歼教-1、5、6、7等4种型号、十几种改型的各类教练机,满足了海、空军不同时期的主力战斗机(如歼-5、歼-6、歼-7以及歼-8等不同机型)飞行员的训练要求。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29日,神秘的歼-10战斗机正式见诸国内各大媒体,该型机以其新颖的造型和优异的性能尽显国内自行研制的第一种国际第三代战斗机的风采。歼-10的装备并形成战斗力是中国加强空中作战力量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也在战术和技术上给中国空军带来了新的促进和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编译自英国著名的中国防务研究网站“每日中国防务”,有助于我们了解歼-8系列战斗机的发展脉络。本刊编发此文并非证实原文观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歼-8Ⅱ基本型1980年9月,中国开始在歼-8Ⅰ全天候截击机(北约代号“长须鲸”-A)的基础上发展歼-8Ⅱ战斗机(出口名称F-8Ⅱ,北约代号“长须鲸”-B)。歼-8Ⅰ全天候截击机采用机头进气式气动布局,受其进气锥空间狭小的限制,无法安装体积较大的高性能机载雷达,这也成了  相似文献   

4.
仅仅在两三年以前,即使是许多航空业内人士也曾认为,中国的歼-7E/MG极可能是中国版米格-21系列改进型的最后一种型号。因为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改进为下颌进气的试验型歼-7FS和被称为歼-7终极改进型的歼-7MF已先后公开亮相。特别是在2000年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展出的歼-7MF模型以其独特的气动布局格外引人瞩目。 然而,就在关注中国航空的人们翘首期待歼-7MF早日跃上蓝天之时,不经意间,成飞公司叉悄然推出了仍然采用歼-7E相同气动布局的歼-7G型战斗机,并很快投入量产。2004年底,国内就有多家媒体报道了该型战机装备中国空军的消息。2005年4月25日,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也开始换装歼-7GB。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空军对歼-7G有较高的满意度。那么歼-7G战斗机是一种什么性能的战斗机呢?它与外观几乎完全相同的歼-7E/MG叉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发展及提高呢?本文就根据国内已经公开发布的信息进行一下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歼-8战斗机是国内自行研制先进战斗机的成功尝试,但其完成试飞任务时已经严重落后于世界战斗机的技术水平。为此,歼-8基本型刚刚完成就开始改进型号的开发,这就是后来的歼-8Ⅱ。  相似文献   

6.
三、"难产而死"的我国空军第三代主战机型--歼-9战斗机 1966年4月1日,三机部向国防工办、国防科工委呈报了<歼-9飞机设计方案>,国防科工委随即开会审查了歼-9飞机的设计方案,并向中央军委呈报了<歼-9飞机战术技术论证报告>.中央军委经过对两个方案的整体论证,最终决定按第一方案研制歼-9飞机,并在设计指标上进行了较大的改动:最大马赫数2.4,升限21000米,最大爬升率200米/秒,最大航程3000千米,作战半径600千米,续航时间3小时.  相似文献   

7.
现代战争中,是否拥有制空权是决定战争胜负关键之一,这直接体现着双方空中作战能力的强弱,而空空导弹达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国大陆空军和海军航至兵装备歼-7、歼等第二代战斗机的现代化改进型及引进的第三代苏-27、苏-30MKK战斗机;而台湾空军也从美国购入了150架F-16战斗机、从法国购入了60架“幻影”2000-5战斗机及130多架自制的IDF战斗机,完成了由第二代战斗机向第三代战斗机的换代。在装备和引进的同时,双方新型战机所使用的空空导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将对两岸现役或即将入役的空空导弹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2006年12月29日,正当人们准备着迎接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中国央视《新闻联播》节目突然少有地对当时仍然神秘的国产新型第三代战斗机歼-10进行了近10分钟的报道。此举不仅证实了这种中国新型战斗机的存在,同时也向外界表明该机已经实现了批量生产、装备部队并成建制地形成了战斗力,这种长期笼罩在迷雾中的新型战斗机就此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随后,国内有关单位也陆续向外界介绍了更多关于歼-10的信息。尤其是在2008年11月举办的第7届中国珠海航展上,中国空军更少见地派出了包括2架歼-10在内的中国空军一线主力飞机参展,并进行了静态和动态飞行展示,刚刚公开的歼-10无疑成了这届航展的焦点,使人们第一次有机会与国产最先进战斗机"亲密接触",同时得以对其各方面性能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美国对中国歼—8歼击机发展的影响是通过正反两个方面体现的。1980年之前,中美之间的军事对抗是影响中国歼击机发展的主流方式。1980年以后,中美之间对抗结束,从对手变成了合作伙伴,两国从l986年开始就改进歼~8Ⅱ战斗机进行了合作,项目代号为“和平典范”。合作在技术上是相当成功的.但最终由于两国政治问题而终止。尽管各方对这次流产的合作褒贬不一,但美国先进战斗机系统的设计理念还是深深地影响了中国。  相似文献   

10.
在2004年珠海航展上,国产兵器有不少亮点,但国产最新型歼-10战机的缺席,却让不少期待中的军迷和航空爱好者们再次大大地失望了一回。歼-10的缺席其实是预料之中的事,因为习惯上我国只在公开场合展示一些外贸型军品,对我军自己装备的那些兵器则一向是讳莫如深。关于歼-10,国内外不少传媒旱已经纷纷报道过。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这些传闻的真伪,但歼-10是一种当代先进的战斗机已是不争的事实,歼-10的推出必将大大提高我空军的作战实力。然而,《汉和情报》杂志特约记者、军事评论员平柯夫又爆猛料,称从这次航展上播放的资料录相及相关人员的谈话中已然发现了中国第四代战斗机的踪影。那么中国第四代战斗机究竟是什么样呢?本文依据散落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探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军航空兵战斗机部队是用来争夺海上制空权、为攻击机护航并保护出海作战的我水面舰艇空中安全的重要力量。虽然中国海军航空兵目前已经装备有歼-8系列战斗机和新型远程多用途战斗机,但是海军航空兵现役歼-7系列战斗机仍然是现有装备中的主力机型。如何在实战中充分发挥歼-7战斗机的作用,对中国海军航空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歼-10的公开和随后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改变了国际上对中国航空技术水平的传统认识,正是它的出现使中国进入到能够独立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之列,而歼-10的批量装备在带给国人振奋的同时也给各种对手以极大的震撼。  相似文献   

13.
再谈歼-10     
歼-10,这种一直隐藏在神秘面纱之后的中国新一代高性能战斗机,随着2006年12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的播出而展示在国人面前,歼-10的公开不但使这种飞机的存在得到了最为权威的证实,用事实证明了中国航空武器装备飞速发展的整体效果,而且从中也可以读出很多值得玩味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歼轰7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种全天候多用途歼击轰炸机,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率先进入中国海军服役,使中国海军航空兵拥有了现代意义的海上战术打击能力。由于歼轰7具有远大于上一代岸基战术飞机的作战半径,因此其有效打击范围开始延伸至近海区域。然而,90年代后期快速发展的现代海上防空作战体系使歼轰7实施海上突防的作战效能有所降低,即使是实施超低空突防作战的歼轰7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从现代空中突防作战的发展趋势看,隐身突防无疑是更具前景的作战样式。考虑到目前国内航空科研及生产技术的实际水平,隐身突防在短期内尚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因此立足现有装备基础、探讨现代空中突防作战的未来发展也许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编译自英国著名的中国防务研究网站“每日中国防务”,有助于我们了解歼-8系列战斗机的发展脉络。本刊编发此文并非证实原文观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作战飞机由战术飞机和轰炸机部队两部分组成,先进的装备和战术的发展使中国空中力量的综合战斗力迅速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中国海、空军部队从上世纪90年代中其开始了新装备换装的高峰,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先后装备了苏-27SK。  相似文献   

17.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就着眼于未来战时对苏联进行海上封锁作战和获得对苏联实施由海对岸作战的攻击距离优势,开始为其水面舰艇及潜艇装备“战斧”式远程巡航导弹,并对从海上实施远距离对岸作战战术进行了尝试。到20世纪90年代,美军从距离海岸数百直至上千千米的公海水域向陆地实施远距离打击的作战能力已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18.
自2012年3月2002号歼-20原型机首飞之后,关于歼-20下一架原型机的改进设想便经常出现在各大军事论坛上。热情的军迷们根据自己的航空知识对歼-20提出了很多改进想法,从中可以看出民间对歼-20未来发展的殷切期盼。随着歼-20第三架试飞用原型机即将亮相的消息出现在网上,大家对这架原型机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有关中国歼-11B战斗机在海南岛外海拦截美国P-8A巡逻机的新闻引起各方关注,美方这种无理的霸权主义行径引起国人的愤慨。需要指出的是,这次事件虽然发生在空中,但是主角却在水下。从相关新闻报道来看,此次事件是由P-8A追踪中国核潜艇而引发的,可以说,这次事件表明美国正在千方百计获取中国核潜艇的行踪及相关信息,为未来的作战行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国人来说,歼十是第一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战斗机,也是一种让人扬眉吐气的战斗机。从设计的角度看,歼十还是一种在外形上相当有个性的战斗机,而这个个性与其独特的腹下进气道设计有密切关系。歼十项目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最初的设计目的是开发一种能够在国土防空作战中优于当时苏联先进战斗机、并具有拦截苏联战斗机、轰炸机能力的防御性战斗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