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客运专线牵引变电所接线方式及接触网故障判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运专线接触网供电除在供电臂末端实现常规并联外,还在供电臂中间进行并联,直接供电方式设置并联点,通过网上开关实现上、下行接触网并联供电,AT供电方式在AT所设置并联开关,实现接触网并联供电。对客运专线接触网采用并联供电方式,牵引变电所及分区所、AT所接线方式,以及相应的接触网故障的判定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柱上开关式分区所及接触网故障判别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常规电气化铁道分区所设置断路器及保护装置 ,在接触网发生故障后 ,可以通过断路器跳闸 ,实现上、下行接触网的分开 ,隔离故障区段。结合秦沈客运专线的特点 ,提出柱上开关式分区所的主接线型式 ,并较为详细地探讨了与牵引变电所配合实现接触网故障的判别与切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胶济客运专线施工中,针对淄博站区间线路改造,介绍了无尖轨道岔在既有线路改造中的应用技术,包括无尖轨道岔工作原理、道岔的组装和拆除工艺。  相似文献   

4.
针对胶济客运专线工程列控系统改造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为总结和完善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运用技术,对胶济客专尽头站一青岛客站的CTCS-2级列控系统对标停车方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胶济客运专线信息安全传输系统方案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济客运专线信号系统的改造施工中,为充分利用既有CTCS.2级列控系统,减少修改工作量,站间联系信息传输采用AzS(M)350U型信息安全传输设备,达到扩容简单方便、节省投资,满足系统升级改造的要求。在设备调试开通、运营后,发现当车站某一方向信息安全传输设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死机后,会导致所辖区间信号无法正常显示,对运营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从技术上对其进行改进,以达到安全、实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结合胶济客运专线信号系统改造工程施工中AzS(M)350U型信息安全传输设备的应用技术,论述了信息安全传输系统的结构原理、系统特点、技术指标,施工调试技术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正>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牡丹江供电段管内将建成4条电气化铁路骨干线路,即哈牡客运专线铁路、哈牡既有线电气化改造铁路、牡佳客运专线铁路和牡绥电气化铁路,运营总里程将超过1 000 km。这为牡丹江供电段检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尤其是远动班组担负着全段重要设备的维护任务,牵引变电所、分区所、网开关、沿线箱变及变电站等设备发生任何影响运行的问题都必须及时处理,确保客运专线和电气化区段的设备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铁路客运专线的规模化建设,为提高牵引供电可靠性,满足GIS开关柜的使用需求,在所亭进出线及接触网供电线上网处普遍采用27.5 kV单芯电缆,而其高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牵引供电系统整体的可靠性。根据既有客专电缆上网形式及接地保护要求,以及电缆故障原因分析,总结优化了牵引供电电缆接触网引上方案及直供、AT供电形式下的电缆保护方式,并通过对电缆中间头及终端头的分析探讨,提出了沿桥架或格构式钢柱上网等可靠性保证措施,为牵引供电电缆施工及运营检修维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1哈大线电气化工程改造的引进项目 哈尔滨-大连铁路是我国第1条利用德国政府混合贷款投资建设,系统引进国外牵引供电系统进行电气化改造的铁路.德方负责工程设计、供货和施工质量.引进的项目有牵引变电所全部电器设备(包括牵引供电调度所主控室和牵引变电所、柱上开关等被控站设备)、接触网Re200C系统(包括接触导线、腕臂、承力索、吊弦金具、柱上负荷开关)以及接触网检测车等.  相似文献   

10.
济南枢纽内新建客运北环线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济南枢纽既有概况以及随着京沪高速铁路、胶济客运专线的引入,从优化枢纽客运布局、满足城市规划以及工程实施的可行性等方面,论述济南枢纽内新建客运北环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哈大客运专线引入沈阳枢纽前后牵引供电情况,在施工阶段牵引供电方案的调整,以及对牵引供电方案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为保障客运专线供电的可靠性,各电力箱变需将现场信息传至电力SCADA系统中心进行分析处理,并接受中心下发的各种控制命令.而客运专线沿线电力箱变数量众多,传统的电力SCADA系统通信组网方案已不适应工程的实际需求.因此,研究出一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客运专线电力SCADA系统通信组网方案,并对其原理进...  相似文献   

13.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桥梁综合接地及其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讨我国客运专线无碴轨道桥梁上接地原则、要求和措施。研究方法:通过定性分析雷击和接触网故障情况下产生的危害,同时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接地理念、有关标准,结合我国有关接地规程规范,提出客运专线无碴轨道桥梁采取综合接地的必要性和采取的具体措施。研究结论:在高架桥地段将综合接地系统与桥墩基础钢筋可靠电气连接是必要的,同时针对我国客运专线的特点,即为了不影响信号轨道电路传输和满足牵引供电短路保护的需要,在无碴轨道板内采取单独设置不形成回路的小区段(约100 m左右)接地钢筋。  相似文献   

14.
昌赣客运专线引入南昌枢纽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南昌铁路枢纽衔接京九、沪昆、昌九城际、昌福、沪昆高铁等5条铁路干线,昌赣客运专线自南侧引入南昌枢纽,结合南昌枢纽的总体布局、运输能力、工程投资、与既有设施和城镇规划的协调等方面对昌赣客运专线引入枢纽方案进行分析,推荐经清丰河东引入横岗站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采用无碴轨道结构形式已成为高速铁路建设发展方向,通过对石郑客运专线路基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和建议。研究方法:借鉴国内外有关规定和经验,对石郑客运专线路基填料、地基处理、过渡段设置、路桥比较等重点方面进行研究和比选。研究结果:高速客运专线路基填料尽量选取天然合格填料或做好改良试验,选取适宜处理措施进行沉降控制和过渡段设置,合理确定路桥分界高度和路改桥段落。研究结论:高速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路基设计中,尤其在平原地区,应对路基填料、沉降控制、过渡段、路桥比较等方面给予重点考虑,并通过必要的试验、经济技术综合比较等方法确定最佳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客运专线隧道断面方案研究和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客运专线铁路隧道的建设在我国尚属首次,其断面选型和结构设计无成熟经验可以参考,原设计的时速2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和时速3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有不足之处。为满足客运专线隧道建设的需要,需要对客运专线隧道断面形式和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研究方法:广泛调研国外高速铁路隧道设计方案和施工经验,从隧道结构受力条件、排水系统布设及工程量大小等方面进行多方案比选研究。研究结果:合理选定了时速2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和时速3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形式,进一步优化了衬砌结构设计。研究结论:通过客运专线隧道断面研究和优化设计工作,克服了原设计客运专线铁路隧道衬砌断面的缺点。优化后的隧道衬砌断面具有受力更加合理、救援通道的使用更加方便、减少了隧道断面工程数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京沈客运专线引入沈阳铁路枢纽工程的引入通道和施工场地空间狭小,需跨越秦沈客运专线和多条普速铁路、河流、市政道路与管线等。通过科学、合理、严密地编制京沈客运专线引入沈阳铁路枢纽桥梁工程过渡与防护设计解决了桥梁特殊工点多、过渡方案复杂施工难度大;临近既有设备安全防护压力大、公铁立交桥改建交通疏解难;敏感点多、高程要求苛刻、相互干扰大;自动化沉降和变形监测秦沈客运专线标准高等诸多困难。保证了既有设备正常运营和安全,确定了经济合理的桥梁过渡与防护设计方案,使京沈客运专线在狭小空间成功引入沈阳铁路枢纽。  相似文献   

18.
西成客运专线跨越郑西客运专线同时跨越福银高速公路,公路与郑西客运专线斜交角度仅为14°。主桥位于第四层立交处,施工场地条件极为苛刻,既有客运专线运营对施工要求高,因此设计施工难度大。为取得合理的桥式方案以确保既有客运专线安全运营,解决本桥设计施工中技术难题,采用拟定各桥式结构尺寸、有限元分析、动力仿真分析等方法,对4种桥式方案进行对比研究。通过适用、经济、施工、安全等方面的比选,确定采用132 m简支钢桁梁顶推施工方案,本桥式施工方案缩短了施工周期,对既有高铁运营影响较小,顶推施工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9.
海青铁路跨胶济客运专线(40+64+40)m连续梁转体施工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减少跨既有铁路桥梁施工对铁路运营的影响,转体施工作为一种合理的施工方法越来越多地被采用,但对于跨客运专线采用小直径转盘及球铰的转体施工实践却很少。结合海青铁路跨胶济客运专线(40+64+40)m连续梁转体施工设计,介绍球铰选型、牵引力、倾覆稳定的计算方法,阐述转体系统、称重、转体等关键技术,并总结了转体施工方案。实践表明,所设计的小直径转盘及球铰的转体结构设计满足施工需要,转体施工方案满足铁路安全运营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对客运专线与既有线的铁路基本限界进行分析,结合正在实施的客运专线信号设备安装施工以及作者参与的信号设备安装标准编制等,提出对客运专线基本限界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