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低等级公路平面交叉转弯车型中小型车比例较高,若采用规范中规定的鞍式列车和载重汽车进行转弯设计或采用规范中推荐的转弯线形和转弯半径,容易诱发小型车以较高速度转弯,既不利于平面交叉安全运行,也不利于土地节约。为选取合适的转弯线形与转弯半径,该文以低等级公路(三、四级)与等外公路平面交叉右转弯交通组成调查确定的主要服务车型作为转弯设计车型,模拟分析了车辆右转弯轨迹特性,并采用单心圆曲线、三心圆曲线、直线渐变段接圆曲线3种线形对转角为70°、90°和110°时的转弯轨迹进行了拟合,比较确定了适用的转弯线形和转弯半径,研究成果可供低等级公路与等外公路平面交叉右转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飞机滑行转弯对沥青道面作用的侧向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力学原理,建立了飞机滑行转弯时的动力学方程,研究了飞机在沥青混凝土道面上滑行转弯对道面产生的侧向力。结果表明,影响飞机转弯侧向力的主要因素为转弯速度、前轮操纵角和前轮操纵角速率。侧向力是飞机滑行转弯时引起道面产生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问:有些安全事故。发生在车辆转弯时,我想请教你们。能否介绍一下转弯技巧。答:转弯是驾驶员的基本功,受复杂道路、交通情况及行驶阻力的影响,车辆转弯时。往往要求减速。这时驾驶员必须根据动力和转弯时车速的需要,综合路况选择适当的档位安全地通过弯道。以下我给大家提供8种特殊道路情况下的车辆转弯要领,我想对车主朋友的安全行车一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问:有些安全事故,发生在车辆转弯时,我想请教你们,能否介绍一下转弯技巧。答:转弯是驾驶员的基本功,受复杂道路、交通情况及行驶阻力的影响,车辆转弯时,往往要求减速。这时驾驶员必须根据动力和转弯时车速的需要,综合路况选择适当的档位安全地通过弯道。以下我给大家提  相似文献   

5.
许多司机在转弯时,因缺乏弯道驾驶经验,很容易发生危险。受地形、交通情况及行驶阻力的影响,驾驶员必须根据动力和转弯时车速的需要,结合路况选择适当的挡位进行转弯。下面给大家分析一下不同路况的特点及转弯技巧。  相似文献   

6.
陈宾 《摩托车》2004,(12):28-28
我骑摩托车已有八年的历史。由于摩托车转弯时容易发生危险,因此我将驾驶摩托车转弯时的一些经验教训总结出来,供摩友们参考。众所周知,摩托车在转弯时会产生强大的离心力,离心力的大小与车速成正比,因此应将车身及身体的重心同步地向圆心方向倾斜,使之产生向心力,与离心力相互抵销。所以驾驶摩托车转弯时,车速一定不能太快,否则转弯时驾驶员控制不住摩托车,使摩托车沿切线方向“飞出”。另外,驾驶摩托车转弯时切忌握紧离合器,因为此时  相似文献   

7.
钟蔓芩  钟克华 《汽车电器》2023,(2):29-30+35
车辆在以较快速度转弯时,因离心力的作用,车辆会向转弯方向外侧倾斜,使乘客产生侧推感,影响转弯时的乘坐体验。本文提出了一种转弯时调整座椅侧向高度差减轻侧推感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获取路面信息与方向盘转动角度信息,利用向心力公式计算出转弯时外侧合适的上升高度或内侧的下降高度,综合考虑转弯处路面的倾斜角度,得到侧向高度差。以此高度差调节座椅左右侧向高度,可减小转弯时用户乘坐的侧推感,提高用户乘坐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少杰 《汽车驾驶员》2012,(2):112-112
这里指的是在路口相对方向的车辆向同一方向转弯行驶,如果没有方向指示信号灯,那么右转弯车辆应该让左转弯车辆先行  相似文献   

9.
脚底功夫 转弯时要提前准备,做好车速调整.万一遇到突发情况,如突然察觉有障碍物时,应立即停止倾斜动作,然后制动,待车速稍慢时,再倾斜车身转弯.简单一点说,就是停止转弯、制动、再转弯.  相似文献   

10.
正骑行郊游时,很多老鸟在下山时都能以最少的减速完成过弯,这都得益于良好的转弯技巧,让他们高速、平稳地转过一个又一个发卡弯,驰骋蜿蜒的山路。第一课转弯与离心力的处理下面会为你介绍五种转弯方法,也就是处理离心力的五种基本姿势和技巧。学习转弯,主要是学习如何处理离心力:通过创造向心力来消除离心力。转弯时,离心力与转弯半径成反比。换句话说,转弯半径越小,离心力就越大,越容  相似文献   

11.
案例1 故障现象 斯巴鲁力狮2.0,行驶9.8万km。手自一体电控4速变速器。该车在转弯时,车后轮部位发出沉闷震动的声音,转弯时前后轮不协调,出现严重的转弯制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层间破坏是机场复合道面转弯区破坏的主要形式,现有研究及规范仅限于复合道面直线区,缺乏转弯区层间力学行为研究及设计建议,而转弯区由于转弯侧推力作用,往往较直线区先破坏,亟待对其层间力学行为进行研究探讨。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复合道面转弯区层间黏结接触应力分析模型,依据转弯区受力情况设计复合道面压剪试验,获得相关层间黏结接触参数及层间剪切强度。利用复合道面层间接触有限元模型,分析对比复合道面转弯区与直线区层间应力变化情况,探究转弯速度、加铺层厚度对其影响规律,得到如下结论:转弯区层间水平应力呈非对称分布且大于直线区层间水平应力,水平应力最大值相差54%;转弯区层间竖向应力呈对称分布,最大值与直线区相同但位置向右偏移;随转弯速度的增大,层间水平应力最值增大,不对称性增强,转弯速度从5 kN变化到15 kN时,外侧、内侧机轮最大水平应力分别增加38.33%和15.52%,层间竖向应力最大值几乎不受速度影响;加铺层越厚层间水平应力最大值越小,内外侧轮的水平应力最大值差值越小,加铺层厚度从10 cm增加至20 cm时,最大水平应力减少33%;层间水平应力随道面深度增加而衰减,10 cm深度处已经基本稳定,因此建议机场复合道面转弯区加铺层设计厚度应大于10 cm,层间设计容许剪应力取0.94 MPa。  相似文献   

13.
郭宏毅 《驾驶园》2011,(3):69-69
汽车转弯作为一项基本的驾驶技巧,也时常困惑刚上路的新手。在转弯时既想要快速通过弯道又不希望产生太大的离心力的话,就必须充分利用道路的宽度,尽量以趋于直线的大弧度来转弯,所以,在转弯开始前要靠着弯道的外侧进入弯道,到中间的时候要靠着弯道的内  相似文献   

14.
陈伟达 《摩托车》2009,(2):83-85
摩托车驾驶员转弯时都有自己的一些习惯,为了便于分析,先从以下几个常见问题说起。 (1)转弯过程中,大多数人习惯于沿着道路中心线行驶,或跟着前面的车转弯。 (2)急转弯一些习惯做法是收油门和使用刹车减速。 (3)接近弯道时,通常减速制动。 (4)减速入弯过程中使用前制动,或前后制动一起用。 (5)转弯时只注意前面的车而忽略了左右侧的情况。 (6)转弯时没有注意头部倾斜和双眼视觉与地平线保持平行。 (7)转弯时头部没有面向弯道,只用眼睛注视弯道。 (8)不知如何调整油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现有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试方法喷水法及其不足,提出了运用GPS记录汽车行驶轨迹并计算最小转弯直径的设想。将高斯投影应用到汽车最小转弯直径计算中,先利用高斯正算公式将GPS所用世界大地坐标系转换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再计算汽车的最小转弯直径。经过试验验证,GPS法的测量结果与现有喷水法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并且其具有测试方便、对天气和场地要求低、作业环境佳的优点,应用于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试其比喷水法更优越。  相似文献   

16.
汽车列车转弯过程的分析及其最小转弯半径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牵引车带半挂车组成的汽车列车的转弯过程与单车的转弯过程有所不同,本文的目的是对这种汽车列车的转弯过程进行运动分析,并导出计算前外轮最小转弯半径的公式。在转向几何学范畴内对汽车的转弯进行运动分析时,常不考虑因惯性力而引起的侧滑和由于轮胎的弹性所引起的侧向偏离。本文在分析时也是以此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7.
安靖 《汽车运用》2006,(11):39-39
如何转弯进窄门首先目测门的宽度,坐在车里看不准时,不妨下车实际测视一下,再拿不准时,不妨用米尺或标杆测量,若空间允许,窄门宽度大于车的宽度,然后朝里转弯。此时千万不要紧贴着门边的障碍物转弯,并尽量减小转弯的夹角。上坡、上桥怎样防止旁车插队坚持“走自己的路”,不要理  相似文献   

18.
受地形、交通情况及行驶阻力的影响。车辆转弯时往往要求减速。这时驾驶员必须根据动力和转弯时车速的需要。综合路况选择适当的挡位安全地通过弯道。以下七种不同路况下的转弯技巧,可供车友们特别是刚拿到驾照的新手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 《驾驶园》2011,(7):58-59
转弯外倾转弯外倾也称为转向半径。当汽车转弯时,前轮外侧车轮转向角小于内侧车轮,这使得两前轮在转弯时车轮有后束的倾向(如图5所示)。一定的转向外倾是必要的,因为外侧车轮必须比内侧车轮转弯半径大。如果两侧车轮转向角度相等,外侧轮胎以小半径转弯时,将会产生拖滑。设计转向几何参数时应考虑转向外倾,而且左右外倾的参数必须相等。转向外倾不可调节,转向外倾角左右不等或者不符合规范都是由于车辆被损坏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黄斌  陈永美 《驾驶园》2010,(9):65-65
我国的道路交通以右侧通行为原则,正常在道路上直行的车辆,由于交通视线好,发现情况早,出现的险情经处置得当,可以化险为夷。而左转弯的车辆,转弯时,视线不畅,需要借车道行驶,同时转弯相对来说比较突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