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恶劣天气条件下城市快速路通行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行能力是道路交通工程的重要参数。特别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交通组织管理需要准确的通行能力数据支撑。基于上海市快速路监控中心采集存储的海量交通数据,结合气象局发布的天气状况信息,提取出恶劣天气条件下快速路的交通流参数。根据气象数据对交通流参数关系的影响程度,对气象条件进行了分级。提出了基于交通流模型拟合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计算并标定了不同气象等级下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  相似文献   

2.
基于流量和出租车GPS数据的城市道路网络宏观基本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把握城市宏观交通状况,发掘城市道路网络交通流内在特性,从而达到缓解日益严峻的交通问题的目的,对交叉口流量和出租车GPS两类数据进行数据融合,运用宏观基本图(MFD)和广义宏观基本图(GMFD)在城市道路网络中的存在性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以路网平均车辆数、路网通行能力和密度分布为指标来描述MFD和GMFD,并提出一种利用路段流量和出租车GPS数据拟合得到MFD和GMFD的方法,发现路网中密度的不均匀分布是导致路网通行能力不高的原因.针对由长沙市13个道路交叉口组成的区域路网,分别计算出分小区和分路段的MFD特征值,提出了根据存储空间能力(即临界路网平均车辆数的大小)对拥堵路网进行合理分流的方法,实现高峰时期拥堵路段的路径诱导以及路网通行能力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针对路侧停车带来的进出停车位排队延误、低速巡游降低通行效率、过量停车加剧交通负荷等问题,研究了路侧停车对路段动态交通流的影响分析方法。基于视频识别算法,提取路侧停车车辆在驶入车位过程中的运行轨迹和速度波动数据,解析路侧停车过程中的驶入行为特性,并按照行为差异将停车车辆停车全过程细分为进入路段、寻找车位、找到车位、驶入车位、静止停放、驶离车位、汇入路段和错失车位8类状态;分别依据停车车辆和通行车辆的实际驾驶行为,从跟驰特征、速度矫正、换道规则和位置更新等方面对路侧停车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了改进;在选择目标车位时综合考虑了步行至目的地时间和驶入车位耗时2个要素。与常规通行车辆相比,深入分析了停车车辆提前换道和停车完后汇入路段行为对后车的影响。基于实际交通流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参数标定,经验证,模型拟合度为77.6%;仿真分析了在差异化的停车需求强度下,巡游速度对道路通行能力和延误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固定的巡游速度和停车需求强度下,道路延误时间随道路交通量先增加后减少;在低停车需求强度下,巡游速度对道路通行能力影响微弱,在高停车需求强度下,当巡游速度从30 km/h降低至20 km/h,外侧车道饱和流量降低500 veh/h,最高延误时间增加105 s。   相似文献   

4.
基于蚁群优化算法与出租车GPS数据的公众出行路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出租车GPS采集的浮动车数据为依据,研究出租车驾驶员路径选择的认知及类蚂蚁的行为特征。根据城市道路功能等级与出租车的通行频率等信息素,建立出租车驾驶员路径选择信息素等级路网,并以此作为路网初始信息素,综合考虑路径通行时间、通行距离、路径信息素等级等多个因素,提出了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公众出行路径规划优化算法。以武汉市路网和浮动车为试验数据,将模型规划的道路与浮动车数据库中的轨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蚁群优化算法与出租车GPS数据的公众出行路径同出租车驾驶员选择的出行路径相似度很高,能为公众出行提供出租车驾驶员选择的行车路径。  相似文献   

5.
设置路内泊位是解决停车供需不平衡问题的1种重要的措施。然而,不合理的路内泊位设置不仅无法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还会降低道路通行能力,导致交通拥堵,从而衍生出一系列交通问题。为进一步从微观层面探究路内停车泊位供求关系以及停车便利性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构建了1个包括跟驰模型、换道模型和停靠模型的单向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在跟驰模型中,通过为停车路段和非停车路段设置不同的慢化概率,探究机动车正常行驶和巡游停靠过程的差异性。在停靠模型中,通过设置停车机动持续时间,解析路内停车便利性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对模型中正常行驶车辆和巡游停靠车辆的运行规则分别进行了标定,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与现有模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具有最好的拟合效果,平均绝对误差指标可以降低53.74%~75.71%,能更真实地反应路内停车过程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随着交通流密度的增加,本文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指标可以降低16.39%~52.85%,可以避免过高估计路内泊位对路段通行能力的负面影响,是现有研究的重要补充。在开放边界条件下,分别探究了停车需求、便利性和供给能力变化情景下路段通行能力的变化特...  相似文献   

6.
城市交通混合流非饱和状态下阻抗函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出行者的出行需求出发,在不考虑市内收费站存在的情况下,针对不同道路条件下不同流量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构建路段阻抗函数。在此基础上,对交叉口进口道非饱和状态下的延误进行分析,构造了城市交通混合流非饱和状态下的节点阻抗函数,采用最大似然法对参数进行标定。最后通过简单算例来验证新的综合交通阻抗函数在城市动态交通分配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对通行能力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交通仿真的定义和分类,建立隧道车行横洞的可能通行能力模型.利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对隧道车行横洞进行交通流微观仿真,得到车辆安全通过隧道车行横洞的时间数据.通过对左转、右转修正系数进行标定,给出不同大型车辆组成条件下的隧道车行横洞的可能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混合交通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可靠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混合交通条件下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随机性,定义了交叉口通行能力可靠度,并利用基于VISSIM仿真模型获得的数据,标定分布函数,举例给出了典型分位通行能力.考虑到分析时段内车辆到达的随机性,给出了车辆随机到达条件下通行能力可靠度的估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混合交通条件下交叉口通行能力可靠度对行人、非机动车流量均值的灵敏度.结果表明:行人、非机动车交通对机动车的冲突干扰较大幅度地增加了专用转向车道通行能力的随机性,但对共用车道通行能力随机性的影响相对较小;正态分布适用于描述10 min或更长时段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概率分布;交叉口机动车到达流量水平越高,行人、非机动车流量均值对通行能力可靠度的影响就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公路网交通分配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标准车型问题,道路路段基本通行能力的选取问题,路段阻抗函数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指出各等级公路交通量换算的标准车型有必要由原来的小客车和中型载重汽车两种改为小客车,公路通行能力标准应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给以修订,最后建立了考虑道路收费影响的道路段阻抗函数模型。  相似文献   

10.
冰雪灾害下道路通行能力动态交通分配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偶发性天气条件下,以往的道路通行能力数据几乎完全失效,需要对其进行修正;车辆行驶中需了解道路的实时信息,并作出最优路径选择。文中通过实例研究了冰雪灾害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修正、交通组织及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以广州市ITS共用信息平台的建设为背景,提出基于出租车GPS定位技术的ITS共用信息平台实时路况信息采集及处理方法。针对ITS共用信息平台信息采集范围大、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高的需求特点,具体研究队列方式的道路拓扑存储方法,利用出租车计费器进行奇异数据剔除的方法,分区搜索和边界矩形相结合的GPS地图匹配方法和循环队列与A*算法相结合的路况计算方法等一整套基于出租车GPS定位数据的实时路况信息采集和处理的方法,并提出了基于J2EE架构的平台数据处理服务器的实现方案。广州市ITS共用信息平台示范工程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陈茜  王炜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5):110-113
随着机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城市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的矛盾不断加剧,城市土地、环境等资源匮乏,城市交通畅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论文将机动车发展对城市造成的直接影响归结为道路、停车、大气三大突出方面,提出了通过容量限制理智发展机动车的思路;进一步对城市路网容量、停车容量、环境容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城市机动车合理保有量的多容量限制双层规划模型,建立了交通流动态分布与交通系统容量的互动联系,为机动化水平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现代化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了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对动态交通设施研究分析,采取拓宽瓶颈路段、改善主要交叉口、修建地下车行系统分担地面交通流、科学组织单向交通等综合改造措施,增大路网通行能力,均衡交通量分布。通过对静态交通设施研究分析,采取有限度地增加停车位,借项目开发建设和人防工程改造的机会,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构建解放碑地下停车系统;繁华市区外围结合轨道交通枢纽建设停车场,倡导公交出行方式;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诱导设施以及对停车收费进行差别化管理等措施,达到综合改善车行交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路边停车对路段延误及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路边停车的实际情况,对车辆驶入驶出泊位造成的车流延误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车辆驶入泊位造成的延误模型;同时还对实施路边停车后影响通行能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不同的道路组织情况下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为评价路段服务水平、实施路边停车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取市区路网的交通状态,提出了一种基于出租车跟踪的市区路网交通状态估计方法。该方法采用GPS定位设备获取出租车的行驶数据,然后结合数字地图数据对其中的位置数据进行修正,并采用A^*启发式搜索算法对出租车进行跟踪,最终通过计算出租车跟踪路径在所覆盖路段上的置信参数来实现对市区路网交通状态的估计。基于上海市的出租车GPS调度数据和市区路网数字地图数据的应用实例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6.
以单向交通组织区域边界的道路节点为OD点,把交叉口转向流线虚拟成路段,转向车道的通行能力作为虚拟路段的容量,转向车道的行程延误作为虚拟路段的交通阻抗,与实际的路段一起组成单向交通组织区域节点OD之间的路径,采用集合运算合成节点OD之间的通道容量。利用交通均衡方法,经交通分配得到单向交通组织区域的路段和虚拟路段的交通量。通过计算饱和度判断路段和交叉口的拥挤程度,诊断出交通瓶颈,为单向交通组织方案的完善提供可靠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中心区停车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城市中心区的停车特性以及停车特征,深入分析其供应和需求关系,正确处理好城市中心区的停车问题,对解决道路交通拥挤,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方面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根据停车调查数据,以重庆市南岸区南坪核心区的停车规划为例,研究停车配建指标、停车需求与停车供给之间的关系,分析近期、远期城市中心区的停车需求,提出相应的路内、路外停车规划方案,为停车规划实践上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城市中心区的停车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交通是一个大系统,停车场是城市交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构成完整的交通系统。静态交通解决不好将严重影响动态交通。大量私家车的出现,使得城市中心区"停车难"的现象尤为突出。一方面动静态的交通相互干扰造成道路通行能力的下降,另一方面长期低速行驶的汽车排放出的废气又给城市环境带来严重污染。该文基于停车场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分析济南市中心区停车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社会停车场规划布局的影响因素,结合济南市中心城区改造,提出适应城市发展的中心区停车场布局要点、社会停车场用地的规划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多维因素对出租车夜间出行需求的空间影响机制与局部关联特征,基于多源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分别从全局和局部视角研究多维因素对夜间出行需求影响的空间效应及其异质性。首先,利用出租车GPS数据在分析夜间出行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明确夜间场景下的研究区域及时段划分;其次,从建成环境、人口分布、路网结构3个维度提出夜间出行需求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基于POI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和路网数据进行指标量化。在交通小区尺度下分时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从全局视角探讨不同时段下主要影响因素对夜间出行需求的空间效应;通过构造距离负指数衰减形式的空间权重矩阵,量化分析关键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随地理距离变动的过程。最后,借助MGWR模型从局部视角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对夜间出行需求影响的空间异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各解释变量对夜间出行需求的直接效应大多在0.05水平下显著,而溢出效应差异明显;美食与停车设施密度影响最为显著,两者的溢出效应在不同时段分别表现为负向和正向影响,即美食设施呈现出虹吸现象,停车设施具有诱发作用;停车和美食设施对夜间出行需求的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变化均具有非线性衰减特征,分别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形过程和负向先减弱后增强的过程,并在地理距离分别为1 500 m和1 000 m时,空间溢出效应达到最强;MGWR模型拟合效果优于经典GWR模型,局部回归系数的空间分布模式表明关键影响因素对夜间出行需求空间作用的异质特征显著。研究结论从夜间设施影响范围及强度的空间差异等方面为夜间交通需求的科学预测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夜间商业及交通配套设施的合理配置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