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研究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违规过街行为,选取西安市的7个信号交叉口,通过视频拍摄获取资料,应用复杂网络来分析非机动车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规律.建立了交叉口非机动车网络,基于SI模型的基本思想,提出了非机动车违规过街行为的传播模型.并通过python程序进行模拟分析,在不同的网络结构和不同的传播率下,获取了非机动车违规过街的行为趋势.结果表明:随着等待时间的增加,一旦有骑行者闯红灯,更多的骑行者将加入到违规过街的行列;在内向度和外向度方面,电动自行车均高于普通自行车;非机动车违规行为随着传播率及非机动车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交叉口机非冲突概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口机非冲突主要由交叉口内非机动车的数目决定,当交叉口内部非机动车数目小于该阈值时,可以认为无机非冲突发生;当交叉口内部非机动车数目大于该阈值时,机非冲突概率就会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3.
在论述非机动车在交叉口处左转组织形式的基础上,针对比较典型的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同相位直接左转的形式,通过建立机动车运行轨迹间最短距离模型;综合考虑左转车道宽度、绿化带宽度、中心线偏移量等参数对机动车左转轨迹的影响,得出非机动车安全左转的交叉口条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出交叉口优化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交叉口机非冲突主要由交叉口内非机动车的数目决定,当交叉口内部非机动车数目小于该阈值时,可以认为无机非冲突发生;当交叉口内部非机动车数目大于该阈值时,机非冲突概率就会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号交叉口的非机动车流量激增,非机动车通过交叉口时的膨胀特性也进一步凸显。针对该现象所带来的冲突问题,在分析非机动车膨胀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信号交叉口直行非机动车冲突风险实时评估方法。选取天津市4个典型城市交叉口,通过视频分析软件,获取非机动车的行驶行为数据,分析膨胀特性下直行非机动车行驶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K-means聚类分析将直行非机动车的行驶区域划分为释放区、膨胀区和汇入区这3个区域。构建以直行非机动车不同行驶区域为一级指标,不同区域内的行驶行为特征为二级指标的信号交叉口直行非机动车冲突风险评价体系,提出基于改进熵权法的非机动车冲突风险熵计算方法。以天津市围堤道交叉口为例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其冲突风险主要集中于车辆超车与并行行为频发的地带,风险点变化和分布与车辆膨胀过程中风险变化趋势一致,可以为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冲突风险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交叉口交通冲突是造成交通拥堵和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着重研究直行非机动车和右转机动车之间的冲突,探究影响非机动车避让行为的因素,包括骑行者的性别、年龄、冲突点位置以及机动车车型等。对实际交叉口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非机动车避让行为与上述因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避让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选取16PF量表中的3个人格因素进行问卷调查,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读骑行者的避让行为选择。最后,据此提出改善交叉口骑行环境,提高非机动车穿越交叉口安全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交叉口非机动车、机动车运行规律分析 ,应用饱和流方法进一步完善了混合交通条件下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提出了信号交叉口交通管理与控制方案 ,并对交叉口整体交通容量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得出不同非机动车交通量情况下 ,交叉口综合治理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量化非机动车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了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影响机动车运行的方式,估计了其持续时间,基于流量-速度关系,计算了不同情况下的饱和流率,建立了非机动车影响下典型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本模型计算的左转、直行机动车通行能力总体上低于HCM(Highway Capacity Manual)计算值;而右转机动车通行能力计算值在非机动车流量较低时与HCM计算值接近,在非机动车流量较高时略高于HCM计算值。可见,此模型可有效应用于计算非机动车影响下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街道设计理念内涵和城市道路交叉口特征,提出了慢行友好目标下的交叉口精细化设计指引,通过优化交叉口缘石半径和机动车道宽度、明确慢行交通过街路径等方式,保障慢行交通路权,体现慢行友好的设计理念。以上海市杨浦区政通路—淞沪路交叉口为实践案例,通过缩小缘石半径、前置行人过街横道线和非机动车停车线、渠化非机动车进口道等方式,改善了大尺度交叉口的慢行过街体验,提升了人性化交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非机动车及行人在交通事故中占很大比例,并处于弱势地位,急需得到特殊保护。利用交通冲突技术(TrafficConflictTechnique,TCT)分析行人和非机动车在交叉口的安全状况,提出减少冲突的策略。以北京市交通冲突问题较典型的平面交叉口为例,针对设置非机动车二次左转待转线、为右转机动车设置右转红绿灯、为行人设置二次过街安全岛、改变平面交叉口护栏长度及位置等典型改善措施,采用违章比例、车速、步速、冲突数等指标,对比分析措施实施前后交叉口的交通运行状况,评价改善措施实施效果。结果表明,采取的改善措施能提高平面交叉口弱势群体的交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交叉口拍摄视频的观察实验,对非机动车不安全行为进行了分析,对交叉口的直行非机动车与右转机动车之间的冲突现象进行了观察,对冲突发生时非机动车避让机动车的轨迹进行了分析.并从骑行者性别、年龄和车辆类型等角度人手,分析了不同因素对避让轨迹选择的影响,同时,验证了直行非机动车与右转大型车辆冲突时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后,从机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宜春市桥头交叉口交通组织运行状况,包括行人过街、开辟非机动车道以及交叉口通行能力等现存问题,提出适合宜春市桥头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与渠化设计方法,可为我国中小城市进行道路交叉口渠化和交通组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及行人交通控制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简述了我国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流特征和研究现状.针对我国典型四相位(双向左转)信号控制交叉口,分析了行人、非机动车以及机动车的运行特征,给出了计算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能力的公式和信号控制方法,并结合南京市太平北路一珠江路交叉口的几何尺寸和流量数据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通过设置行人、非机动车专用信号,能够有效避开混合交通流在交叉口的冲突,提高了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及其通行能力.该研究的应用前景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4.
论文通过分析信号控制交叉口直行非机动车流的消散过程和右转车辆穿越直行非机动车流过程,探讨机非冲突机理,提出了一种右转车辆穿越直行非机动车流延误计算方法。并且通过南京市西康路与汉口西路交叉口实例分析验证,得到交叉口右转车辆由于直行非机动车所产生的实际延误与所计算的理论值的比值控制在1±0.05,可以得出由该方法计算所得结果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符合右转车辆延误的实际值。此计算方法可以用来分析设立右转专用相位前后的交叉口延误,以助于正确评价右转专用相位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5.
作为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交叉口时道路网的节点和枢纽,是道路交通的咽喉.又因为交叉口往往是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行实现各类交通汇合、转换、通过,机动车驾驶员在通过路口的同时,需要读取交通指示、遵循交通控制、实施转向、避开行人和非机动车等动作,所以极易发成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6.
城市机非混行交叉口的管理与控制是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信号交叉口设置非机动车等候区的交通组织方式,建立了交叉口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机动车流采用基于经典 NaSch(NS)的改进多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建立了交叉口换道规则,增加主动减速规则;对非机动车流采用具有侧向运动的扩展多值 CA模型.研究了设置等候区的车流状态特性,以及非机动车密度和等候区纵向长度对信号交叉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置等候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但长度并非越长越好,当长度过长时在一定条件下会增大对机动车流的阻滞,总体上等候区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非机动车密度对机动车流的基本图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对城市优先控制T型交叉口进行交通调查基础上,分析交叉口混合交通流运行特性;对交叉口主路到达行人及非机动车流按“群”统计,借鉴间隙接受理论模型,对混合流下交叉口交通流运行等级进行划分,将主路到达的行人及非机动车流看作独立优先冲突流,并对其冲突特性进行分析,最终建立适应混合流下优先控制T型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为交叉口改造、管理控制方式选择及整个路网通行能力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城市机非混行交叉口的管理与控制是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信号交叉口设置非机动车等候区的交通组织方式,建立了交叉口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机动车流采用基于经典 NaSch(NS)的改进多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建立了交叉口换道规则,增加主动减速规则;对非机动车流采用具有侧向运动的扩展多值 CA模型.研究了设置等候区的车流状态特性,以及非机动车密度和等候区纵向长度对信号交叉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置等候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但长度并非越长越好,当长度过长时在一定条件下会增大对机动车流的阻滞,总体上等候区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非机动车密度对机动车流的基本图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升连续流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消除其主信号处左转非机动车与直行机动车的冲突,提出了一种左转非机动车优化设计方法.优化模型以机动车通过量最大为优化目标,考虑了信号相位相序、周期时长、绿灯时长等约束条件,建立线性规划优化模型.通过案例和敏感性分析,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优化效益.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在高流量情况下显著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使得原本处于过饱和状态的交叉口变为不饱和,而且在高流量或低流量情况下,都有助于减少交叉口延误.进一步发现,左转非机动车流量每增加100辆/h或直行机动车流量比例每增加1.5%(直行机动车流量比例大于40%),优化设计对机动车最大通过量的提升比例增加4.5%.  相似文献   

20.
杨晓光  杨静  史玉茜 《城市交通》2012,(4):65-71,18
为分析信号控制交叉口两种左转非机动车过街模式(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一体化模式以及行人和非机动车一体化模式)的适用条件,在动态交通条件下,定量分析两种模式对典型两相位和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效率和安全性的单独与综合影响。在通行效率方面,选取机动车通行能力作为评价指标;在安全性方面,引入一个可比选交通设计方案的指标——交通当量冲突。通过理论与实例分析,从通行效率和安全性两方面给出了两种模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两种模式在上述方面均有单独优势;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在相应的左转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交通量条件下两种模式均能同时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和安全性;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两种模式均不能同时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