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建晖 《交通与运输》2011,(4):71-71,77
  相似文献   

2.
近年,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和公路建设规模的扩大,交通事故等问题日益突出。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也是最高的国家,连续数年一直居世界第一位。据公安部有关报告,2001年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10万人,而同年美国的  相似文献   

3.
避免疲劳驾驶的"驾驶员警示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产生生理机能或心理机能的失调,即在生理或心理上产生疲劳,从而造成机能失调.驾驶员在行车中一旦出现疲劳征兆,离闯祸也就不远了.据统计,因疲劳驾车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20%左右,占特大交通事故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5.
有很多交通事故与司机疲劳驾驶或超速行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为了遏制事故,许多国家都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以克服疲劳驾驶的现象。然这些措施似乎都不很得力,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近笔重访欧洲,天天与汽车打交道,发现欧洲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有了很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生理疲劳表现为:四肢酸麻,全身感觉沉重,而脚下又飘浮,弯腰困难;心理疲劳表现为:精神不振,焦虑、急躁,处理情况不当.综合表现为:驾驶动作失调,神经麻木,动视力下降,对外界交通信息反应迟钝,有时甚至对危险信号视而不见.因此,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下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7.
疲劳驾驶与交通事故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了疲劳驾驶事故中驾驶人特征、事故时段分布及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主要成因,研究了疲劳驾驶对操作行为的影响和驾驶人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疲劳驾驶预防对策。分析结果表明:30岁以下男驾驶人、3年以下驾龄和10年左右驾龄的驾驶人是疲劳驾驶事故的高发群体;2:00~6:00与15:00~16:00是疲劳驾驶事故的高发时段;高速公路上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比例远高于普通公路;疲劳驾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长时间驾驶、睡眠不足或质量差、生理节律、驾驶人因素等。通过保证驾驶人有充足的睡眠与短暂休息,合理安排行车时间及使用疲劳预警装置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疲劳的产生,减少疲劳驾驶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地实现疲劳提前预警,研究了心电信号(ECG)和转向特征随驾驶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试验,分析了ECG信号的4个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分析之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综合的ECG评价指标来分辨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分析了驾驶员在不同驾驶状态,不同的道路线形下的转向行为,应用转向熵方法分析了转向数据,结果表明:相比清醒状态,疲劳状态下的转角熵升高了57.1%。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地实现疲劳提前预警,研究了心电信号(ECG)和转向特征随驾驶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试验,分析了ECG信号的4个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分析之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综合的ECG评价指标来分辨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分析了驾驶员在不同驾驶状态,不同的道路线形下的转向行为,应用转向熵方法分析了转向数据,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目前常见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包括检测驾驶员的个体特征、生理信号以及车辆的运动参数等。介绍了国内外典型疲劳驾驶检测产品,并对疲劳驾驶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驾驶人生理特性在驾驶疲劳领域的研究现状,对驾驶疲劳致因及监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驾驶疲劳产生的人口学因素和环境因素,归纳3类驾驶人生理特性在公路驾驶疲劳监测研究现状,简述目前针对公路驾驶疲劳的综合监测技术;最后论述驾驶人生理特性在未来驾驶疲劳监测系统和设备研发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归纳和分析揭示:未来针对驾驶疲劳的检测及评价当以具体道路环境类型作为研究基础,需建立驾驶人生理特性与车辆行为变化特性的评价指标,建设一套完整的、有针对性的驾驶疲劳监测系统,方便有关部门对驾驶疲劳现象的监测,有效遏制驾驶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日新月异,但随之而来的还有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高增长率。其中,疲劳驾驶问题更是由于发生率高和危害性强成为我国高速公路上存在的最大安全隐患。根据车辆在高速公路的行驶特点,对于高速公路疲劳驾驶的危害、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以期通过对该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引发的更多的社会关注,降低疲劳驾驶造成的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13.
张鑫 《家用汽车》2006,(2):150-150
2005年,疲劳驾驶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数干人。如何避免疲劳驾驶,你了解吗? 2005年5月,为庆祝儿子满月,陈某与朋友聚会到深夜,开车回家时,因疲劳驾驶不能正常控制车辆,与路边树木相撞,陈某当场死亡,车内的朋友也因此受伤.车辆报废。原本愉快的聚会却成了他  相似文献   

14.
2003年5月1日,汝城县驾驶员曾某因疲劳驾驶造成2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据统计,近几年来,郴州市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因疲劳驾车造成的事故仍占一定比例,2002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500起,死亡391人,其中因疲劳驾车发生交通事故56起,死亡25人,分别占总数的3.7%和6.3%。因此,笔者认为,疲劳是许多重大交通事故的根源,驾驶员疲劳驾车是造成死亡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疲劳是由于体力或脑力劳动而使人主观上感觉疲乏和客观上工作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当持续工作一定时间以后,人体必然会出现疲劳。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每天驾驶车辆超过8小时,或者从事其他劳动,体力消耗过大或睡眠不足,以致行车中困倦瞌睡,四肢无力,不能及时发现和准确处理路面的交通情况。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必须不断观察交通情况的变化,迅速进行判断,并决定自己的操作动作,驾驶员的感觉器官(眼睛)及神经系统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且工作姿势固定,不能自由活动,所以,驾驶的疲劳主要是神经和感觉器官的疲劳,以及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引起的肩部、腿部等的疲劳。驾驶员在行车中是否容易出现疲劳决定于许多主观和客观的因素,这些因素可大致归纳如下表: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对道路上发生...  相似文献   

15.
吴凡 《交通与运输》2012,28(1):71-73
驾驶机动车不仅仅是一项体力活动,同时也是一项脑力活动,要求驾驶人员集中精力连续不断地处理有关信息。但是长时间的驾驶活动会造成大脑缺氧,导致中枢神经疲劳,使得驾驶人员的视力下降、感觉迟钝、知觉减弱和注意力不集中,对环境、  相似文献   

16.
胡师侠 《家用汽车》2006,(6):150-150
你是否在开车时打过瞌睡,被颠簸的路面或者更糟的情况弄醒,撞到路边的护栏、或者在没有任何刹车的情况下撞穿弯道的护栏掉入沟里?交警见到越来越多这样的案件——这些都归咎于在开车时打瞌睡。研究表明开车时打瞌睡的时间主要发生在凌晨时分,而且通常都是一小时左右就能到家的时候。据交警称,绝大多数人在开车的时候会向  相似文献   

17.
从交通事故的大量案例分析中得出的结论认为,疲劳驾驶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交通安全不容忽视的“隐形杀手”。因此,进一步探求驾驶疲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成为交通管理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实时监测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针对人的眼动行为存在随机性及模糊性的特点,采用不确定性的云概念,建立基于Perclos和眨眼时间均值的双条件单规则发生器,然后在此基础上构造基于双条件单规则发生器的疲劳检测模型。最后通过在模拟实验平台上采集驾驶员的眼动数据,将眼动特征数据输入基于双条件单规则发生器的疲劳检测模型进行疲劳识别判断。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平均识别率达到80.2%。在同组实验数据下,使用云模型方法比采用K最近邻(KNN)及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的检测率都要高。  相似文献   

19.
针对疲劳驾驶检测的特征源单一、辨识率低和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基于多特征融合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通过SSD目标检测算法进行人脸检测,利用轻量级模型PFLD实现人脸关键点定位。以眼部纵横比、嘴部纵横比和头部姿态为疲劳特征源,提取相关特征,对不同驾驶员疲劳阈值进行标定,基于改进的PERCLOS算法实现疲劳驾驶判定。仿真结果表明:多特征融合疲劳检测系统对自建数据集和YAW数据集的疲劳特征辨识率分别达到了90.5%和94.12%,在实时视频流上的执行效率达到31.59 ms,实现疲劳预警。  相似文献   

20.
介绍微机控制的矿用报警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对主要软件的设计以及微机控制的程序流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