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日益完善,但是自行车、步行的出行环境却逐步恶化,亟须改善。慢行 交通不仅是出行的主要方式,也是推进公共交通发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低碳城市及 多规融合理念迅速发展,为慢行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际遇。文章从慢行系统与相关规划的协同性入手,结合项 目实例,从规划思路、系统元素、元素设计改善方面入手,探讨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宁波市城市核心区慢行交通系统存在问题,从区域慢行系统资源特征入手,在总体改善策略的基础上,从构建慢行动线、提升慢行功能区、改善慢行过街环境、完善慢行配套设施等方面提出慢行交通优化方案,以提升宁波城市核心区慢行交通环境,重塑区域活力。  相似文献   

3.
以韩城市为例,在总结慢行交通系统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的分级组合,提出合理的横断面宽度要求,从而优化城市道路空间,从规划层面保障慢行交通路权,并应用到《韩城市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中。  相似文献   

4.
慢行交通系统主要包括步行系统和自行车系统。慢行交通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交通方式,在短距离出行中,慢行也是最健康、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发达的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归纳总结中小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慢行通道等级、道路断面要求和过街设施3个方面提出慢行通道的规划要求,指导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工作。以克拉玛依市为例,规划其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以满足市民日常生活的便捷需求,提高慢行交通出行比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6.
根据济南市慢行交通基础设施调查数据,分析其分布状况与服务水平。从需求分析、道路结构比例与断面类型及其管理状况等方面,对济南市慢行交通基础设施进行适应性分析,并为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慢行交通基础设施能够有效评估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状况,从而改善慢行交通的通行空间。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市民更加追求城市交通的多元化和高品质,江门城市尺度和山水条件适合慢行交通发展,按照慢行占全部交通半壁江山的目标,核心是增加慢行空间,确保路权.针对上下班、上下学、娱乐购物、休闲健身等慢行出行目的的不同,以及居民区、历史文化区、商业区、工业区等街区性质和道路条件的不同,提出“多元、优质、差异”慢行交通策略及措施.道路网络建设围绕“三个结合”,结合需求、结合绿道、结合公交;为打造优质慢行空间,提出“断面重整、路口改造、环境改善”三大策略;借鉴先进城市经验,提出“全面铺开,逐步加密”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8.
杨松 《城市交通》2012,(4):35-41
绿道建设是提升非机动交通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顺义区绿道系统规划将绿道定位为"景观体系纽带、绿色交通主干、特色旅游线路"。针对"绿色交通主干"定位,对顺义区非机动交通环境现存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统筹整合"的规划策略,包括用地统筹、整合设施、统筹设计三个方面。在规划策略的指导下采用线路适宜性评价的方法进行绿道线路规划,确定了由11条绿道线路构成的绿道系统,其中中央大街绿道、空港绿道、京密路绿道是以绿色交通为主要功能的绿道线路。绿道系统规划成为解决非机动交通系统连续性不足、衔接不畅、品质不佳等问题的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9.
徐玉莲 《交通标准化》2010,(14):112-116
厦门火车站是厦门市极其重要的交通门户,厦门火车站枢纽片区改造是在发达的商圈内进行交通枢纽的整合,交通系统的规划无不考虑整个系统的统筹,其开发发展依赖于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和城市空间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绿色交通体系和低碳城市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慢行规划理念逐步打破传统模式,向更为精细化和人性化的规划方法发展。本文以细化研究慢行功能需求为切入点,将功能需求与空间载体有机对应,通过对不同慢行空间的精细化设计,精准满足不同类型的慢行出行需求,切实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出行空间品质。并以成都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为例,将这一规划方法进行应用,以期为成都绿色交通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城区周边山体、植被等自然资源,为市民打造一个以森林景观为特色,具备通达性、绿色交通特征的城市森林保护区,是武汉市改善城市环境,将森林引入城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创建武汉市山水园林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着重研究了保护区的内涵、特点及其交通特征,提出保护区道路交通规划的特殊性,从而形成既要体现生态保护,又要体现旅游服务功能的规划理念,以此来指导保护区道路交通系统、道路线形、道路断面等规划设计,实现城市与森林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王鹤  孙兴堂 《交通标准化》2014,(11):25-28,32
随着低碳城市、低碳交通等概念的提出,慢行交通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国内陆续开始探索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方法.以镇江为例,基于其山水花园的城市定位,分析该定位下步行交通系统的特性,在充分发挥山水资源城市优势的基础上构建镇江市步行交通系统,并对步行交通的断面提出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大城市建设用地资源日益稀缺,已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城市更新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一方面,为实现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公共设施要落地,开发成本要平衡,高强度开发模式成为普遍选择;另一方面,土地空间匮乏、空间承载力逼近极限、交通等基础支撑能力不足,难以应对高强度开发带来大客流出行需求。笔者以深圳罗湖核心区湖贝片区为例,量化研究不同土地开发模式对交通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从城市地下道路规划的实际要求出发,以上海为例,提出地下道路的建设必要性与适用性.根据地下道路不同的交通功能对地下道路进行分类,确定了规划目标和原则,提出了上海市地下道路网规划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08年实现两规合一以来,上海市推进了规划底图要素的统一,完善了土地标准,进而在规划的技术标准体系包括综合交通方面进行了深化,其中系统综合、用地集约、功能高效是核心。一、发展方式上体现公交优先公交优先是解决交通用地资源集约高效的重要策略。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上海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大城市干道网布局主要以环射式为主的现状,从城市空间结构分析出发,提出运用点、线、面要素分析与控制点优化法来研究大城市快速路布局规划,并以无锡市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交通拥堵伴随快速城镇化而生,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大难题,通过研究发现,城市必须以"公交优先"的发展理念才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而"公交优先"中城市轨道交通的优点人尽皆知,但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需要巨大的投资和漫长的工期,是很多城市无法承受的,尤其是中小城市。通过分析及对比,发现BRT系统是一种具有轨道交通的能力,造价又相对低廉有效的公交系统,是未来中小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城市出租车载客出行特征,在出租车GPS轨迹大数据基础上,融合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及天气数据,构建出租车载客出行量回归模型,得出出租车载客出行量与片区岗位数、天气状况、时段、片区面积有较强的相关性,而基于RBF神经网络构建的回归模型在上述4个因素的基础上增加了片区常住人口数和是否工作日2个因素.通过10折交叉验证表明,RBF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更好.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功能空间分化明显、交通需求多样的背景下,不考虑城市区域差别编制的综合交通规划在引导城市发展、解决交通矛盾方面的作用日渐式微。在剖析传统综合交通规划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差别化策略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交通发展战略、交通系统规划、近期实施阶段应用的技术路线。以四川省眉山市为例,详细阐述如何划分交通分区并确定其合理的交通模式。同时,系统探讨差别化策略在道路网络规划、公交系统规划、停车系统规划、交通政策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