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浙江省平湖市公共自行车为例,基于日益普及的城市开放数据,包括公共自行车运营数据、租赁点布局数据、网络地图数据、气象数据和UGC(用户原创)数据,对用户的满意度评价、用户群体特征、租赁点布局和使用特征、租赁行为特征以及出行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平湖市公共自行车用户满意度偏低,用户活跃度不高,且在温度为22℃左右时,自行车出行意愿最强;公共自行车整体周转率较低(仅1次/日),城市核心区周转率明显高于外围地区,早高峰租赁行为呈现向城市核心区聚集、晚高峰由核心区向外扩散的趋势。研究成果可为后续优化公共自行车网络布局、提升公共自行车吸引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居民对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使用意向和决策行为,对居民对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使用行为偏好进行探究。首先,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居民对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态度认知。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SEM)分析居民对于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并采用SEM-Logit模型分析居民对于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选择决策行为。最后,以西安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弥补以往仅从定性角度分析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使用行为的不足。结果表明:男性、固定职业者、中等收入者、短距离出行者更愿意选择使用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态度、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作为心理潜变量也会影响居民对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使用行为;与非高峰期相比,受访者在高峰期对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使用意愿更高,高峰期和非高峰期使用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比例分别为19.58%和14.42%。根据研究结果,引入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对西安市居民现有的出行结构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大。因此,建议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统筹协调,提前谋划、制定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公共自行车作为政府补贴的免费骑行项目,与共享单车相比在供给模式上存在显 著差异,两者具有一定的互补关系.其中明确政府补贴机理,是差异化2 种交通方式、强化两者 互补关系的关键.本文运用多目标规划方法,从政府的效用最大化、企业收益最大化、用户满意 度最大化3 个方面构建三者博弈关系,并以西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状况为例,分析政府补 贴对用户满意度、企业收益及政府效用等方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政府的财政补贴有利于 提高公共自行车企业服务水平、用户满意度;但随着公共自行车使用率的增加,政府的财政压 力加大,用户满意度、企业收益与政府效用呈下降趋势,而共享单车可分担部分用户,减轻政 府及公共自行车运营企业压力.  相似文献   

4.
汤諹 《城市交通》2010,8(6):34-39,43
针对上海市城市外围地区居民出行难的问题,永久自行车集团与张江高科技园区、闵行区主管部门合作,开展了公共自行车与轨道交通结合的机动性创新项目实践。首先介绍了项目采用的"PPP"模式运营开发以及专业化的硬件设施。重点剖析了闵行区的实践案例,在分析现状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租赁点的布局以及独特的计费体系。采用用户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公共自行车的使用人群特征以及使用次数、单次使用时间、接驳方式等情况。结果表明,公共自行车系统扩展了轨道交通车站的有效服范围,弥补了城市外围地区出行服务不足的缺陷,并为更大范围内土地利用功能的调整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公共自行车服务水平,确定公共自行车出行的主要影响因素,首先,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从个体属性和出行特征两方面对公共自行车使用者进行随机调查。随后,从使用者特征、出行时耗、出行距离等方面分析公共自行车出行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出行特征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公共自行车出行频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共自行车使用者以中、青年为主,出行主要目的为上、下班和购物。相比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较多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采用换乘模式出行的公共自行车使用者占62.5%,早晚高峰时段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比例均较高。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间分别为1~4km、15~30min时,出行者更倾向于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通过分析可知,影响出行者每周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频率的主要因素为是否拥有小汽车、出行目的和出行时耗。基于分析结果,掌握公共自行车出行规律,可为提升公共自行车的利用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火炬开发区5月22日举行了“和美修身绿色出行”中国电信1000辆公共自行车回馈社会交接仪式,这标志着继三乡、古镇两个镇区之后,火炬开发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正式投入运营,为居民绿色出行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敏辉  钟明 《城市交通》2009,7(4):45-50,12
上海市自行车出行比例高,拥有良好的自行车道道路条件,具有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的优势。从规模估算、网点布设原则、网点布局典型模式、押金及租赁费用等方面阐述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规划内容,并重点分析了校园、产业园区、轨道交通车站3种典型的网点布局模式。最后,介绍了公共自行车的技术系统以及运营管理上的特点。上海市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的网点总数约100个,近期将有500个网点投入使用,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不仅为居民带来方便,还有利于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公共自行车服务水平,确定公共自行车出行的主要影响因素,首先,通过设计调查 问卷,从个体属性和出行特征两方面对公共自行车使用者进行随机调查。随后,从使用者特征、出行时耗、出行距离等方面分析公共自行车出行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 对出行特征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公共自行车出行频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共自行车使用者以中、青年为主,出行主要目的为上、下班和购物。相比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较多选择公共自 行车出行。采用换乘模式出行的公共自行车使用者占62.5%,早晚高峰时段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比例均较高。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间分别为1~4km、15~30min时,出行者更倾向于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通过分析可知,影响出行者每周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频率的主要因素为是否拥有小汽车、出行目的和出行时耗。基于分析结果,掌握公共自行车出行规律,可为提升公共自行车的利用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山市2011年10月实施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以来运营状况良好,笔者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站点布局及运营模式,并通过大量的运营数据和问卷调查,分析了公共自行车使用者人群特征、租用次数与出行目的、单次公共自行车租用时间与步行到租车点耗时情况、周日与周末租借量的差异、租借量与天气的关系、公共自行车出行空间分布特征、出行者使用感受等基本特征,为其他城市开展此类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庄轲 《交通标准化》2015,1(5):31-36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过程中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为了在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中达到精 细化设计的目的,需要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比选方法,以选出最优方案。 从使用、运营和建设3 个层面出发,建立包含7 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各项指标的具体定 义和量化方法。提出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方案比选方法,即在运用功效 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值权重,根据灰关联原理对备选 方案进行排序,比选出最优方案。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南京市浦口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规划建 设中。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站点选址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作为地铁接驳手段的公共自行车使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苏州公共自行车为研究对象,利用刷卡数据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公共自行车作为地铁接驳手段的使用特性.研究发现,地铁型站点公共自行车的用车时长较短且较为离散,与其他类型站点有显著差异.在接驳地铁的出行者中,公共自行车经常使用者的平均学历较高,也非低收入人群.利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地铁接驳方式选择行为可知,接驳方式使用时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年龄、职业和出行目的等对公共自行车的选择均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经常使用公共自行车的出行者在接驳地铁时同样也倾向于选择公共自行车,而不使用者则倾向于选择步行或公交车.  相似文献   

12.
公共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在南京地铁站点实地调查的数据,从出行个体和土地利用两个角度出发,构建多项logit模型,深入剖析各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引起出行者选择公共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概率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地铁站周围住宅区和教育机构则是公共自行车客流的主要吸引源;出行时间和出行费用是出行者选择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主要考虑因素;公共自行车主要承担通勤出行上班族的短距离出行,有自行车被盗经历的居民改用公共自行车换乘的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自行车交通具有机动灵活、准时性高、低碳环保等特性,是完成人们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主要方式。通过研究国内外其他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状况,总结发展经验,归纳公共自行车主要运营模式,并从政府、企业等角度分析各模式优缺点,为将来各城市选择公共自行车运营模式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公共自行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自行车近年来在我国大中小城市全面铺开。公共自行车服务投资巨大,提高使用效率、提升其服务性已成为实现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重要方面。以太原市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数据,基于需求角度考察公共自行车服务使用的行为特征和影响机制。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服务质量、推广力度和用户教育、收入水平差异是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优化站点布局、加大推广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共交通》2011,(11):14-14
9月20日.李永生董事长率队前往广州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佛山市禅城区交通局实地考察公共自行车运营情况。两地同行热情接待我公司考察团。双方就广佛两地公共自行车的整体运营情况、公共自行车可持续发展配套的财政政策体系、公共自行车企业如何实现收支平衡、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及解决方法等多项课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球有135个城市运营着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且大部分集中在欧洲,其中法国巴黎规模达到2.06万辆。在我国有24个城市运营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2008年5月开始运营的杭州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目前设置了2204个站点、配备了5万辆公共自行车,超过巴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下面简略介绍世界部分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研究共享自行车出行选择行为,从使用者感知的角度构建了共享自行车出行选择行为模型。以共享自行车使用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提取相关的个体特征和交通出行特性,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量化分析影响共享自行车持续使用意向的相关因素,并解释各变量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共享自行车的服务质量、态度、满意度对持续使用意向具有显著影响,服务质量对态度和满意度也具有显著影响。这对于提高共享自行车服务质量,多方位绿色交通引导政策制定,建立高效公平的政府管理及可持续机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1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现状和问题2007年,我国出现了第一家系统性、在城市实现全覆盖的公共自行车运营公司——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此后10年间,投资形式不同、运营方式各异的公共自行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全国上百个城市建立了公共自行车系统。2009年,武汉市采取"政府主导扶持,企业投资运营"的模式,成为我国首个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免费公共  相似文献   

19.
正在许多城市迅速推广的公共自行车系统被认为是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 新型交通方式.本文将公共自行车使用分为接驳地铁、接驳常规公交及全程单独使用3种模式, 构建Cross-Nested Logit模型,利用苏州市地铁沿线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的调查数据,定量分析 影响使用模式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相对于接驳地铁或常规公交,公共自行车在很大程度上 倾向于被全程单独使用,在短距离出行中极可能与常规公交存在竞争关系,但对地铁出行有一 定的补充作用.本研究有助于重新思考公共自行车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定位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曾振 《城市交通》2014,(6):70-76
有关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前期的租赁点布局、自行车道建设等方面,对其运营后的评价研究较少,且缺乏指导性。围绕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绩效评价这一主题,首先提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方法。进而从建设投入水平、运营服务水平、综合效益水平3个准则层面共19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方法对湖南省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其整体发展运营情况良好,但信息化水平还有提升空间。最后,对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提出优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