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实现区域公路网服务水平的评价,在目标分解的基础上,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建立了公路网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单一的主、客观评价方法的不足和评价指标的不同重要程度,采用AHP与熵值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方法确定指标权重,提出了加权灰色相似关联度评价模型,从而建立了基于组合赋权和灰色相似关联度的区域公路网服务水平综合评价方法。以宁波市5个地区的公路网为例,对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应用,得到服务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序为鄞州区、余姚市、奉化市、象山县、宁海县,对应的评价值分别为0.944,0.873,0.819,0.815、0.778,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区域国防公路网络节点层次划分是进行区域国防公路网络布局优化的首要工作,而国防公路网节点层次划分标准不同于国家公路网,因此在指标选取以及方法运用上应有所区别。本文首先明确了区域国防公路网节点层次划分原则,在分析常用公路网节点层次划分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基于灰色聚类的区域国防公路网节点层次划分的方法,构建了区域国防公路网节点层次划分的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模型,并给出了实际算例。通过以上研究得出结论: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方法用于区域国防公路网节点层次划分的结果科学合理,计算过程简洁,容易编程实现,可在实际区域国防公路网布局规划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信息熵-灰色关联法的高速公路网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建立了基于信息熵-灰色关联决策的公路网综合评价模型,并给出评价案例.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有效,为高速公路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近年来黑龙江省公路网数据的对比分析,采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从结构性能、运行质量两个方面,对黑龙江省的公路网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当前黑龙江省公路网结构适应性情况的基本结论为结构性能不够合理,但运行质量较好。从而为今后公路网建设和发展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促使区域公路网建设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相适应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从区域公路网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的基本概念出发,通过构建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提出的改进的灰色欧几里德加权平均关联度模型,经不同发展水平市(县)区域的经济和交通发展水平的验证,发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和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公路网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了DEA和灰色关联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势,以灰色关联分析为中心模型,通过复合DEA模型来确定每一个被评价对象(决策变量)中各点关联系数的权重向量,从而计算出相对最优的关联度,实现对评价对象客观的优先排序。该方法不但能克服确定权重时的主观性,而且通过对各指标的“非均一”赋权,有利于达到优先序评价的“最优性”。最后通过对我国部分省区公路网的评价实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公路网沥青路面性能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克服主观或客观单一赋权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动态物元分析的公路网沥青路面性能评价方法。首先,在系统分析公路沥青路面性能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理论的框架构建了包含项目级和网级指标的沥青路面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奖罚函数"理论,采用客观加权与主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权重;之后采用基于可拓集合理论的物元分析方法,建立了公路网沥青路面性能的动态物元评价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河北省高速公路网10个沥青路段的路面综合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10个评价对象中,路面综合性能物元评价等级为"良好"的占60%,"中等"的占40%;根据"物元评价等级越高,则路面性能越优,路面养护排序越低"的原则,京港澳京石段路面性能最优,大广高速京承段路面性能最差,因此优先考虑对大广高速京承段进行路面养护。评价结果符合路面实际状况,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建立以公路网面积密度和运输密度为指标的公路网分布均衡性评价指标体系. 将基尼系数原理与公路网分布均衡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公路网分布均衡性评价模型,并以温州市域公路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温州公路网布局正由低水平的绝对均衡向更高水平的不均衡方向发展,当前路网分布相对合理,但高等级公路分布存在显著的不均衡现象;公路网布局与区域交通运输强度分布的协调性得到明显提高,当前公路客运密度分布处于相对平均状态,公路货运密度分布处于绝对平均状态. 研究结果基本符合温州公路网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9.
建立以公路网面积密度和运输密度为指标的公路网分布均衡性评价指标体系. 将基尼系数原理与公路网分布均衡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公路网分布均衡性评价模型,并以温州市域公路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温州公路网布局正由低水平的绝对均衡向更高水平的不均衡方向发展,当前路网分布相对合理,但高等级公路分布存在显著的不均衡现象;公路网布局与区域交通运输强度分布的协调性得到明显提高,当前公路客运密度分布处于相对平均状态,公路货运密度分布处于绝对平均状态. 研究结果基本符合温州公路网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0.
根据适应性的内涵,提出了绕越干线公路网适应性的目标,以此为基础构建出绕越干线公路网规划方案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层次-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进行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最终建立了绕越干线公路网适应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分析公路网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内涵,建立公路网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构体系,并建立递阶层次结构,阐明定性、定量指标属性值的量化方法,选取相应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结合兰州市地区实际对现状公路网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为甘肃省公路网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公路网评价问题,提出了灰色加权关联分析法。该方法用离差最大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备选方案同一指标的最优值为理想方案,根据评价方案与理想方案加权关联度的大小进行优劣排序。公路网评价实用检验结果表明:评价结果更客观,更公正。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路网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将大力加强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农村公路网将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但是,我国现有的公路网评价指标体系仅是针对整体公路网而言,对农村公路和干线公路网的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区分对待.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公路相对线公路的独特的形成发展机理、结构形式、功能特点和布局规划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从路网的"有无",出行的"难易"和服务的"高低"三个层面建立起我国农村公路网的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能为新一轮的农村公路网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区域公路网规模是保障交通供给能力的基础,确定合理的路网规模是调节交通供需平衡的关键. 本文从路网发展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里程、密度、等级结构三项指标出发,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与马尔可夫链的公路网里程规模组合预测模型,并采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对公路网等级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 该方法能够充分挖掘公路网规模演变的宏观调整与微观波动规律,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最后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区域特征年公路网的合理规模及结构进行了分析预测. 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方法能够较科学、客观地反映公路网发展的数量特征和质量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区域公路网规模是保障交通供给能力的基础,确定合理的路网规模是调节交通供需平衡的关键. 本文从路网发展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里程、密度、等级结构三项指标出发,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与马尔可夫链的公路网里程规模组合预测模型,并采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对公路网等级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 该方法能够充分挖掘公路网规模演变的宏观调整与微观波动规律,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最后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区域特征年公路网的合理规模及结构进行了分析预测. 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方法能够较科学、客观地反映公路网发展的数量特征和质量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路网规划环境评价技术方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公路网规划环境评价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成熟的技术方法,为探索公路网规划环境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从生态影响类行业的环境特点出发,对公路网规划环境评价的技术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等宏观角度确定规划环境评价敏感问题的原则、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及公路网规划环境合理性评价方法,为中国公路网规划环境评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虚拟决策单元的公路网DEA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区域公路网的特点,建立了公路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DEA(数据包络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建立基于虚拟决策单元的公路网非均一综合评价模型,随后给出了实际的评价案例。结果表明,基于虚拟决策单元的DEA模型弥补了传统DEA模型不能有效区分有效决策单元方面的不足,其评价结果更加全面、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区域公路网的评价,是对为数众多的公路网系统及规划方案,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目的阐明整个公路网系统(规划方案)的性能,度量不同系统(方案)的相对价值、为公路网的设计、优化及决策,提供科学的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公路网等级结构确定方法,指出路网等级结构确定方法中优化目标的优先顺序以及在约束条件下的技术系数和资源约束都存在灰度的问题.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原理,构建了农村公路网等级结构灰色多目标优化模型.该模型使公路网规划者在农村公路网等级结构确定存在灰度的情况下,得到满意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公路网节点层次划分问题,基于运输需求理论选取有效人口数量、有效人均收入、有效运输需求量、公路通行能力作为公路网节点层次划分的影响因素.应用灰色理论,通过计算聚类系数,建立了一种新的公路网节点层次划分方法,并基于山东省17个公路网节点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提出的方法,根据节点重要程度可以将山东省17个公路网节点划分为3个灰类层次,第1灰类层次为公路网关键节点,包含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济宁、临沂、德州、菏泽;第2灰类层次为公路网重要节点,包含淄博、泰安、聊城、滨州;第3灰类层次为公路网一般节点,包括枣庄、东营、威海、日照、莱芜.与既有划分结果相比,提出方法的划分结果更优,与山东省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