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李凤腾 《公路》1994,(1):5-9
本文以我国公路混合交通通行能力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据,对湖南境内107和319国道实施GBM工程路段的公路服务水平,交通运行状态等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全面实施GBM工程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公路通行能力,是充分挖掘我国现有公路潜力,投资少,见效快地缓解我国当前交通紧张局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路经营权转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单纯领先财政资金、交通规费和信贷资金的筹资模式已无法支撑新世纪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不断拓展筹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金的参与。在目前的条件下,公路经营权转让是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交通建设最为方便可行的途径,也是基础设施领域中相对成熟的方式。对我国近年来在公路经营权转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公路经营权转让工作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混合交通分配问题的一种平衡规划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平衡规划的概念出发,论述混合交通UE分配模型,建立了混合交通分配问题的一种平衡规划模型,证明其解具有唯一存在性且满足WardropUE原则,作为特例,由此直接推导出对称型混合均衡配流问题的最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讨论数学模型在交通需求预测中的应用及尚存在的问题。和简单介绍数学模型的概念之后,结合数学模型的建立、使用过程,详细论述数学模型在交通需求预测中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讨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混合交通信号控制相位切换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论文重点讨论的是影响信号灯交叉口通行效率和安全性的信号相位变换问题及其评价。研究中综合考虑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以及行人交通通过交叉口的特征,把最佳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性作为相位变换的准则,从而给出交通信号相位变换及其参数的确定方法和相应的数学模型,最后推荐两种通行方式用于我国混合交通交叉口。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混合交通条件下信号灯交叉口的交通控制效果和确保交通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现在北京地区公路系统交通调查所采取的手段,并针对目前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城市商业中心区是城市中交通拥堵的多发地带,而交通枢纽及商业混合区域更是给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文中结合镇江市城际枢纽站商业中心区的实例,对城市交通枢纽及商业混合区域的交通问题剖析,并对交通枢纽型商业中心区的交通改善策略进行了相应研究。通过采用公交优先、布置交通设施、构建先进的停车系统、合理组织交通流等措施,为该类地区的交通改善和治理提出对策,使得交通枢纽型商业中心的交通组织更加合理有序,尽可能地减少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公路交通大多是混合交通,交通特征呈现人、车混行,快慢不分,秩序混乱,道路堵塞,事故频繁,伤亡甚多。可以说,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交通环境普遍较差。汽车在道路上行驶遇到最多的是行人,特别是大、中城市道路上行人更多。行人是道路交通中的主要情况之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是多种多样。因此,汽车与行人发生的车辆事故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交通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关于公路机动车OD调查方法的改进及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OD调查是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经常实施的一种交通调查,但目前普遍采用的OD调查方法及处理过程,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上都存在着一定问题,提出了对OD调查方法的改进思路,以及相应的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06,(5):123-123
交通部发布《2005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输安全得到显著提升,为“十一五”公路水路交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现有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简单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高阶混合交通流动力学模型,新模型重点研究了混合交通中的干扰项,用粘性项来计算交通阻力,然后对建立的交通流动力模型在特征根问题(车流应是各向异性)、负速度问题(车流倒退)和线性稳定性(主要指高密度下的车流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新的高阶交通流动力学模型有效解决了困扰大多数高阶非平衡连续流模型难以处理的问题,而且新模型充分考虑了混合车流中不同车型比例车辆间的粘性阻力,相比较其他模型更能准确反映非纯小车流情况下的交通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2.
河谷型城市过境交通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谷型城市是城市主体在河谷中形成和发育的一类城市。该文从河谷性城市所面临的严重交通问题入手,通过介绍河谷型城市的定义和特征,分析了河谷型城市过境交通对城市内部交通的影响。以河谷型城市过境交通调查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用于河谷型城市过境交通规划研究的方法。并以兰州市为例,就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的瓶颈点,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问题所在。交通控制是调控交通流、预防和缓解交通拥堵的关键策略,在效费比上具有较大优势。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常规车辆(Regular Vehicle, RV)、网联车辆(Connected Vehicle, CV)和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 CAV)组成的智能网联新型混合交通流,推动着城市道路交通控制对象、数据环境和控制手段的变革,为交通控制提出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交通控制理论方法的创新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智能网联混合交通流交叉口控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根据路权特征,先从单点交叉口、干线交叉口和路网多交叉口3个层面梳理智能网联混合交通流环境下的共用设施交叉口控制研究,包括交通信号配时、车辆轨迹/路径规划以及车辆轨迹-信号配时协同控制。然后介绍自动驾驶专用设施交叉口控制研究,包括CAV专用车道、CAV专用路段、CAV专用区域和快速公交-CAV混合专用车道。通过对现有成果的梳理发现:虽然新型混合交通流交叉口控制研究取得了部分进展,但RV驾驶行为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14.
兰州市是典型的多中心组团城市,道路网呈混合式发展,城市道路拥堵特征显著.选取兰州市白道坪片区作为研究案例,针对多中心组团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结合白道坪片区与中心城区交通联系存在的问题,建立了交通可达性模型,通过PyCharm工具,编写了矢量路网和POI(兴趣点)数据爬取程序,然后利用ArcGIS软件完成了数据计算和可视化.根据交通可达性的分析结果,提出了白道坪片区交通发展策略和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优化道路使用功能与运行效率、提高道路设施服务水平,对上海市长宁区2021年道路交通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梳理现状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首先分析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其次基于上海市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从快速路、交叉口、主要干道三个层面进行交通运行情况的评价;并结合区域内重大项目的交通影响分析,对区域交通运行和管理状况进行系统性的评估,提供未来交通发展趋势研判;最后提出长宁区近期道路交通建设计划和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路畸形交叉口是交通冲突点较多、交通安全隐患问题突出、交通组织管理较为困难的一类平面交叉口,文章首先分析了城市畸形交叉口的主要形式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了畸形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的主要方法,并以唐山市卫国路—北新道—建华西道畸形交叉口为例,利用交通仿真软件进行了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价,得出,对畸形交叉口进行交通渠化、信号控制、改变交叉口的形式等组织优化后可以明显改善交通运行状况,提高交叉口的交通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北环立交为内环快速与渝武高速相交节点,立交形式为标准的高速公路全苜蓿叶型立交,已营运多年,立交通行能力已不满足现有交通量的需求,拥堵现象突出.改造总体思路为按照城市道路标准提升主线通行能力,消除全苜蓿叶型立交的交织问题,结合主要交通流向新建定向匝道,提高立交的整体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结合时代特征,从当前城市交通矛盾的两个主要方面——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展开分析,以解决目前特大、大型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相互干扰的混合交通机制,把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相互影响因素考虑到交通阻抗函数中,在此基础上,建立混合交通UE分配模型及其算法。最后,将该算法运用到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的局部路网中。  相似文献   

20.
机非混行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条件下平面交叉口的交通设计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在分析大量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对信号控制交叉口自行车交通流的运行特征进行分析,建立自行车交通流的相关模型;在理论分析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机非混行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这些理论与方法的建立将为解决城市混合交通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