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工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马车交通时代、小汽车交通时代交通拥堵历史以及成因的基础上,对我国不同阶段的交通拥堵特征进行概括,得出"交通关系不顺,路权分配不公"是引发交通拥堵根本原因的结论,最后,从五个方面提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交通文化角度看荷兰绿色交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以荷兰1995年和2011年的自行车交通发展对比为主线,从交通文化的角度剖析荷兰绿色交通的特点,深入分析荷兰交通枢纽周边交通规划、路权分配以及自行车交通文化的形成,以期通过交通文化的阐释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缓解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疏通微循环是改善城市交通的重要举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疏通交通微循环在改善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分别从支路里的停车问题及改善思路、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在微循环交通中的路权保障方法、利用微循环减轻主干道特别是交叉路口的交通压力三个主要方面展开论述,并指出疏通微循环系统应综合考虑其他非交通因素。  相似文献   

4.
城市交通管理的十大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对交通意识概念的界定以及交通文化三个层面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形势下提升全民交通意识的必要性。从城市交通和交通工具的定位意识、交通目标整体改善的系统意识、交通行为规范化的路权意识、交通行为文明化的道德意识等十个方面进行论述,为我国交通系统中"软环境"的建设提出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既承担交通、管线敷设等市政功能,又是城市居民最常使用的公共活动场所。长期以来以"车本位"为主的设计思想占据主导,忽视了公共活动空间,结果形成了以私人小汽车为主,公共汽车、自行车、步行的发展受到严重阻滞的局面,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本文在分析阿布扎比设计手册核心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城市道路空间设计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基于多元平衡需求导向的道路空间设计思路,并从安全性、用地、路权分配、空间、生态、景观、人性化和精细化7个方面对城市道路空间设计提出具体要求,基于上述分析对道路横断面设计进行了探讨,并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断面布置中的重要的交通要素进行分析,旨在为创建安全、便利、优美、生态、充满活力的街道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没有路权优先,就谈不上公交优先;没有公交优先,很多市民的“出行难”问题就难解决。路权优先未能彰显,公交优先等于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公交优先战略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及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重视,各种各样的公交优先措施层出不穷,民众日益感受到了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便利。路权优先是公交优先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设置公交专用道保障公共汽车通行又是路权优先的重要抓手。但是,实践中公交专用道的作用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发展公交专用道的力度也还不够,大多数城市的公交专用道数量少且未能连接成网。  相似文献   

8.
混合路权下,现代有轨电车嵌入式轨道是在沥青路面上设置凹槽,将钢轨放置在凹槽中,因此凹槽内填充材料参数的选取对周遭沥青层影响至关重要。并且现代有轨电车嵌入式轨道结构不仅会承受有轨电车自身的荷载,更会受到道路交通荷载的影响,本文旨在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混合路权下嵌入式轨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沥青路面和填充材料的应力和变形。同时,提出了提高嵌入式轨道结构稳定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陆化普 《综合运输》2011,(2):13-17,25
如何进行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如何进行路权分配等问题,影响今后10年至20年甚至更加长远时期中国城市交通的状态和水平,决定生态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建设目标能否实现。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给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城市化率的提高,城市用地日趋紧张,普遍面临交通拥堵问题。本文首先从宏观上阐明交通拥堵问题的症结所在,即片面关注城市交通的平面布局与延展,路权分配不合理,导致交通构成的单一化趋势,注重量级调控忽视对整体交通格局的把控。其次以厦门市立体式交通建设探索为例,结合庆阳市旭日东方示范区空中步道设计等具体建设规划和落成项目,通过借鉴垂直都市主义,整体都市主义等建筑学方法论,廓清立体化交通模式的建设逻辑。倡导交通空间的多维度利用,完成从平面化织体的交通形态向立体化接驳的交通空间转变。与此同时,注重交通内部的多元化组合结构。形成空间效能优化,交通组合多变的立体化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11.
结合我国交通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倡导交通道德、减少不文明交通行为对缓解我国交通安全和拥堵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从社会大环境和汽车社会发展两个角度分析我国当前交通道德缺失的原因,并建议通过交通道德教育、交通执法和交通环境改善三个方面提升国民交通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12.
交通运输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通过提供有效的运输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基本需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对交通服务的供给改革、保障公民的交通权实现,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以政府主导提供的交通社会服务为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交通社会服务供给侧改革,旨在落实公民交通权,适应时代所需,优化全体公民基本出行需求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北京市各级政府持续关注并推动胡同区的治理更新工作,部分历史文化街区和胡同街区在停车治理、交通运行组织优化以及慢行空间环境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当前北京城市交通发展新形势背景下,胡同交通在组织和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本文以西城区胡同为例,基于长期治理实践和现场调研观察,系统性梳理胡同区交通特征。从便捷性、公平性、安全性、品质化等四个方面分析城市交通发展新形势下胡同交通存在的困境,并提出西城胡同交通治理策略和实施建议,为达成“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护卫目标提供交通保障。  相似文献   

14.
<正>上次说到城市交通拥堵的文化根源及不平等的路权价值观。其实,不平等的路权价值观不仅表现在等级差别上,还表现在中国传统的围墙文化中。围墙文化,在中国可以说是源远流长。远的有闻名遐迩的围墙——两千年前秦始皇时代修建的万里长城,近的有城市中众多机关单位大院及居民小区自建的围墙。万里长城因为历史悠久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被数以百万计的游人参观欣赏。  相似文献   

15.
刘昭然  诸立超  苗蕾 《综合运输》2022,(10):145-148+157
欧盟委员会基于2011年版交通白皮书目标任务进展有限,以及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压力加大、新技术带来机遇挑战和新冠肺炎大流行要求交通具有更大韧性等新形势,在2020年12月发布《可持续和智能交通战略》,将发展可持续、智慧和韧性交通等三方面作为战略要点,重点推动交通向零排放时代转型,实现交通无缝、安全和有效链接,促进交通一体化、公平和无障碍发展。借鉴欧盟经验,为支撑我国交通强国建设和实现交通减碳目标,建议我国应深化重要交通政策文件评估管理,科学审慎制定交通运输减碳计划和政策体系,推动新技术率先在交通运输业探索应用,全方位提高交通运输韧性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交通与旅游的演进及融合历程,提出交通与旅游融合的三个阶段。在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及在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第三阶段的背景下,提出了以完善游客出行链为重点,构建"两网两体系"的旅游交通规划研究框架,并在呼伦贝尔-阿尔山综合交通规划中进行了应用。文章最后从规划理念、规划思路、规划方法、规划重点、规划内容等五个方面对新阶段的旅游交通规划应对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交通权作为人们的基本权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法国已经通过立法明确提出,日本和韩国在其交通法的制定中学习借鉴法国经验并提出了移动权。交通权或移动权的提出的目的是保障居民享有出行的基本权利,这与我国目前正在推进的基本公共服务在交通领域要实现均等化的目标是一致的。本文通过对法、日、韩三个国家交通权立法的介绍,以及通过对保障交通权实现的具体做法的学习,对我国通过交通权的实施实现交通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的做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刚 《综合运输》2014,(9):94-94
8月15日,国务院法制办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鼓励公民和组织依法参与国防交通建设,推进交通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征求意见稿规定,国家鼓励公民和组织建造、购置、经营适合国防需要的民用运载工具,对贯彻国防要求的民用运载工具在服务采购、税费减免、运营范围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国家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应及时向社会公布需要贯彻国防要求的民用运载工具具体类别和范围,有关部门须对民用运载工具贯彻国防要求的顺利实施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9.
赵丽珍 《综合运输》2010,(12):37-40
城际交通是城市群发展的支撑和保障,本文根据我国城市群发展对城际交通的要求,研究提出我国城际交通发展应贯彻的理念和发展思路,通过对城际交通运输需求结构及特点的分析,提出分层布局方法,针对我国城市群发展现状,提出各类城市群城际交通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20.
摘要:本文从轨道交通网、地面公交网、城市道路网、行人空间网、自行车道网和生态交通网六个方面对首尔的交通改善措施与经验进行分析,挖掘其中包含的先进交通理念,期冀对我国城市交通改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