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该文以广东省某矮塔斜拉桥工程为背景,基于测试数据的对比分析,构建了大桥的预应力斜拉桥模型,对模型的收缩徐变、弹性模量和索塔索力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体表比下的斜拉桥徐变收缩系数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与加载龄期相应的主梁和上、下塔柱预应力损失分别为3.6%、3.0%和2.0%。随加载龄期的增加,主跨支座和辅助墩支座反力呈增长趋势,边跨支座范围区域表现较为稳定;模型桥梁主梁徐变应变保持在55~85με之间,其中主梁最大位移量3.0mm,基于塔桥收缩徐变而引起的主梁位移占主梁总位移30%~60%;主跨尾索索力下降幅度变化最大,达6.5%。利用获得的实测徐变曲线进行体表修正,建立了改进的TEST-GL模型,并对比分析了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数据,验证了TEST-GL模型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曲线斜拉桥是主梁呈曲线的斜拉桥。其张兼具弯梁桥和斜拉桥的受力特点,主梁在承受弯矩、剪力作用的同时承受了较大的扭转作用,受力复杂,具有高度空间性。以刚果共和国布拉柴维尔主跨为285m的曲线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改变曲线斜拉桥的曲率半径,建立不同曲率半径的曲线斜拉桥和相应的直线斜拉桥模型,以探究不同曲率半径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主梁内力、拉索索力、支座反力和主梁变形等,研究结果表明曲率半径对主梁扭矩、支座反力和内外侧索力差值影响较大,对主梁位移、弯矩和剪力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曲线斜拉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半飘浮体系斜拉桥荷载试验初始有限元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存在偏差的情况,以某独塔四索面斜拉桥为例,分别考虑桥面铺装、弹性模量和支座摩阻及3种因素组合影响对该桥初始模型进行修正,对比荷载试验实测值、初始模型及修正模型计算值,分析上述因素对有限元模型计算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半飘浮体系斜拉桥,桥面铺装和弹性模量对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支座摩阻的影响最大;考虑支座摩阻后,主梁应变及挠度校验系数分别提高了13%、21%,并解决了初始模型中出现的计算位移方向与实测方向相反的问题。同时考虑3种因素修正模型后,应变校验系数为0.77~0.96,挠度检验系数为0.97,主梁和桥塔纵向位移计算值也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混凝土斜拉桥服役期间主梁不断下挠的问题,该文基于修正模型分析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服役期间主梁挠度变化规律。采用联合静动力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构造双目标优化问题,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求解,得到Pareto最优解集,从Pareto最优解集中找到协调最优解,从而实现有限元模型修正。模型修正后的静力位移和自振频率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能更好地反映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在此基础上,结合主梁线形历年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徐变模式及拉索松弛效应等时变因素对主梁线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采用CEB-FIP 2010徐变模式计算的挠度与实测挠度更加接近。中跨跨中下挠量最大,服役20年下挠量约为270 mm;主梁跨中挠度前5年平均增长率达33 mm/年,前5年挠度约占前40年的50%,后期主梁下挠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仙桃汉江公路大桥有限元模型,模拟均匀升温及局部温差荷载,研究温度场对混凝土斜拉桥应力、位移和索力的影响。通过在实桥典型断面埋设测温元件,实测主塔和主梁位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并根据实测数据拟合出适合于本桥主梁温度梯度计算的公式,以修正有限元模型中的参数,有效减小温度效应对施工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周履 《国外桥梁》2002,(1):11-14
主要介绍了英国迪河港湾桥(主跨194m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梁混凝土试件的收缩徐变测定及分析,并对试件混凝土配合比及加载龄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试验,根据1年结果推算了50年的变形并估计了徐变和收缩半终值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英国迪河港湾桥高性能混凝土徐变和收缩的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履 《世界桥梁》2002,(1):10-14
主要介绍了英国迪河港湾桥(主跨194 m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梁混凝土试件的收缩徐变测定及分析,并对试件混凝土配合比及加载龄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试验.根据1年结果推算了50年的变形并估计了徐变和收缩半终值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中外公路》2021,41(3):187-193
曲率半径是混凝土弯斜拉桥的关键设计参数之一,为分析曲率半径对Π形主梁混凝土弯斜拉桥受力性能的影响,以某座大跨混凝土弯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建立空间梁板混合有限元模型。由室内1∶20全桥缩尺模型试验,通过测试索力和支反力间接获得主梁内力状态的方法,验证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数值模型,通过不同曲率半径的弯斜拉桥、同跨径的直线斜拉桥对比,系统分析曲率半径对弯斜拉桥主梁、桥塔、支座以及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静力方面,曲率半径对主梁跨中挠度影响很大,对两侧纵肋挠度差的影响不明显;桥塔横向塔偏量大于顺桥向塔偏量;边墩、辅助墩和桥塔不同位置处支座反力分布规律存在显著差别;曲率半径大于950 m,主梁扭矩与弯矩峰值比小于5%,其内力分布趋近于同跨径直线斜拉桥。动力方面,随曲率半径减小,弯斜拉桥横弯振型减弱,纵漂和扭转振型增加,其各阶模态特征与直线斜拉桥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合梁斜拉桥的影响机理及时效特性,以樟树赣江二桥(主跨400m的双塔双索面半飘浮体系结合梁斜拉桥)为背景进行分析。采用桥梁专业软件RM2006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对桥梁的时效影响机理、运营期不同构件的时效影响因素及不同结构体系的时效响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结合梁斜拉桥,桥面板收缩、徐变产生的主梁截面初始轴向应变是主梁中跨跨中下挠、边跨斜拉索松弛的主要原因,产生的主梁截面初始弯曲应变是主梁负弯矩出现的主要原因。桥面板收缩、恒载下桥面板徐变是引起边跨斜拉索松弛、主梁中跨跨中下挠的主要因素;桥塔收缩、徐变将引起桥塔附近斜拉索松弛,并使主梁产生局部负弯矩峰值。桥塔处竖向支座及辅助墩的设置会对结合梁斜拉桥的时变效应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单纯从该角度来讲,全飘浮体系较其他体系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以一座在建的多塔结合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运用大型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ANSYS,建立多塔斜拉桥的空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考虑拉索垂度效应、结构大位移和梁柱效应3种几何非线性因素,进行了大跨度多塔斜拉桥空间非线性静力分析,给出了桥梁结构主梁、桥塔以及斜拉索的位移及内力云图,结果表明:多塔斜拉桥的主跨跨中位移变形最大,为33.2 cm;边塔弯矩随高度的变化各不相同,塔底弯矩最大;斜拉索的最大索力在边塔外侧的辅助墩附近。  相似文献   

11.
粤海通道铁路栈桥是我国第一座海上铁路栈桥,其结构技术与普通桥梁有很大差异。简要介绍粤海铁路栈桥的结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下承式城市钢桁架桥上部结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桁架桥主要应用于铁路桥梁,公路桥梁和城市桥梁中较少选用,但是在城市道路及公路领域选用钢桁架桥有很多特殊的优越性,例如,架设速度快,适应当今快速、重载交通的需要,可以为公路和城市增添景观等。该文介绍了大连市中心新建菜市桥上部结构的设计要点及桥梁的结构构造,主桁采用平面及空间两种方式建立有限元模型的分析过程和桥梁的主要承重结构横梁的计算。结果表明,该设计选取主桁杆件为焊接工字形截面和H型钢,可以满足高强螺栓的设计和施工要求,采用平面和空间分析主桁的结果吻合很好,考虑桥面板与钢横梁作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共同工作,符合实际结构工作状态。该设计可供以后公路、城市钢桁架桥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位于弯道上的双孔中承式预应力混凝土刚性系杆柔性拱桥的设计特色;桥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弯斜腿刚构作为刚性系杆,柔性拱上垂直吊索沿梁布置成柱面。  相似文献   

14.
桥梁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和使用环境的作用下,会逐渐产生损坏,造成梁体裂缝、开裂、破损等问题,甚至影响到桥梁结构安全。通过桥梁病害及成因分析及某桥加固处理的设计实例,从设计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处理办法,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济南黄河三桥项目概况、建设条件、主要技术标准、总体设计等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持续增长的交通量,葡萄牙工程师们从1996年开始,对1966年建成的塔古斯大桥进行了彻底的翻修和扩建,在不中断交通条件下,历时3年,把原先的4车道公路桥变成6车道公铁两用桥,加装了2条主缆,更换了下层桁架,加铺了铁轨,拓宽了公路桥面,并重新命名为4月25日桥。4月25日桥的改扩建措施为今后的桥梁维护改造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张德铭 《桥梁建设》2006,(Z1):52-56
天兴洲大桥跨越南汊正桥为(98 196 504 196 98)m双塔三索面斜拉桥,介绍大桥钢桁梁整节段架设的总体施工方案及主要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万州长江大桥钢桁拱梁架设中墩顶布置的参数、设计特点及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19.
杜亚凡 《桥梁建设》2007,(A02):25-27,44
深圳皇岗—香港落马洲人行通道桥为双层钢结构全封闭桥面双索面异形独塔斜拉桥,主跨133.65m,介绍大桥主要施工难点及方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由于运营条件的改变,设计及施工不当,灾害荷载和环境作用等原因,许多在役桥梁出现了病害。针对广东省主要公路桥梁典型病害现状,分析了其成因,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介绍了相应的加固方案,同时简述了桥梁加固技术的发展及对新建桥梁的思考。因篇幅较长,分两次刊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