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介绍采用简支,后连续的施工步骤,组成具有柔性能接头的连续梁的主要构造和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3.
京杭运河邳州高架桥主桥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桁架连续梁,整个桁架全部采用CF55级钢纤维混凝土现浇.结合施工实际介绍大桥施工的关键工序、质量检测及控制,为以后同类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4.
5.
6.
论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塑性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广汉  王海良 《铁道学报》1993,15(4):103-109
本文结合<<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塑性行为>>的研究专题进行了14片两跨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模型试验,分析了PPC连续梁桥的塑性行为,探讨了净配筋指标,截面宽高比对内力重分布幅度及过程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计算通长配筋PPC连续梁桥塑性较长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预应力砼连续梁体系自动配束问题,导出了适合于多跨连续梁任意体系转换型式的自动布束的力学方程。并对某三跨连续梁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本论文的调束方法,调束一次完成,不用考虑由于结构体系转换产生的徐变次内力及在超静定结构施加预加力产生的次内力。  相似文献   

8.
9.
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设计中,预应力索各控制点的坐标计算,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总结了预应力索可能有的形状,找到了索各导线点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推导出了求导线点坐标的简单公式,可方便连续梁的索形调整,供设计,施工放样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武汉黄陂滠水公路大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过程中的应力监测。  相似文献   

11.
某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跨度组合为(90+160 +90)m,原计划采用常规的悬臂浇筑方式施工.受工期的制约,首先采用加大节段长度的办法以减少悬臂施工节段数目,后又采用悬臂施工结合支架浇筑的施工方式,以满足工期的要求,这些措施都加大了施工监控的难度.本文对该桥的监控工作进行了简介,希望为同类工程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软地基上采用满布脚手支架灌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由于采用铺砌砂石垫层的方法,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有效地控制了地基的下沉。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加固设计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座分段施作的30 m 5×40 m 30 m连续梁桥,竣工后发现后浇段产生最宽4 mm的裂缝,分析认为是设计施工对细节注意不够。经计算确定用体外预应力束加固,并指出设计、施工及养护中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连续梁桥加固效果试验评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跨径组合(65+100+65)m的三跨预应力连续梁桥,在运营过程中梁体出现腹剪裂缝和跨中过度下挠等病害,针对这些病害采用了轻质混凝土铺装及体外预应力措施进行加固,加固完成后采用荷载试验的方法对其加固效果进行了评价。对试验方法、测点布置、加载方式、测试结果等评定进行了简要介绍,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桥梁整体受力状态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大跨度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监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中,随着桥梁结构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湿度和混凝土自身不断变化,结构内力和变形也随之不断变化。因此,需要引入应力和形变监控,对大跨度桥梁的每一施工阶段进行详尽的分析和实测验证,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对结构变形、应力加以控制,指导施工实践,以确保设计的施工过程或经过调整后的施工过程得以准确地实现。  相似文献   

16.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在冬季施工过程中,如何保证混凝土的正常灌注,使混凝土初期养护阶段不遭受冻害,达到预期的预应力张拉强度是现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主要介绍冬委混凝土施工中的保温措施、热工计算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津滨轻轨以 3 2 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为主 ,设计中对截面形式进行了优选。由于无碴轨道控制徐变上拱度的要求 ,采用部分预应力体系 ,设计了能够满足长桥连续施工的A型、B型和AB型 3种梁型  相似文献   

18.
就轨道交通明珠线、莘闵线等工程的连续梁设计中预应力束体内张拉的实例。分析其设计特点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拼施工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工程实际介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拼施工的优点,对线形控制、剪力腱的设计、匹配面处理、压浆质量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史纲  刘辉 《铁道建设》2006,(2):25-29
本文通过对预应力组合连续梁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并将两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对分析模型进行合理的改良,以满足本类型构件在数值模拟上的合理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