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8 毫秒
1.
以物流运输活动中不同货物运输链的选择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多层Logit模型进行具体地研究.以效用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不同运输链中运输方式的各种影响因素,按照运输方式的特点,将运输链分为多方式和单一方式两大类,并在此分类基础上建立了二层的选择树模型.利用调查数据对模型效用函数的参数进行了标定,并对参数的标定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通过具体实例证实了多层Logit模型在货物运输链选择研究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忽略托运人的认知活动对其货运选择行为的影响,将会导致模型设定错误和参数估计的不一致性.为解决这个问题,考虑托运人的认知活动对其选择行为的影响,引入潜变量的概念.建立了基于ICLV的货运服务选择行为模型,给出相应的求解步骤,并以南昌市出口集装箱运输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反映托运人认知活动的潜变量对其货运服务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基于ICLV的货运服务选择行为模型比传统的Logit 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度和解释能力,因而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托运人的货运选择行为,并为改进运输服务、制定运输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货运市场中铁路份额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铁路运输企业未能准确掌握托运人货运方式选择行为,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货运服务.本文依据116家托运人的适应性行为调查数据,构建包含运输方式时间与费用,货物特征和选择惯性等属性的多项Logit模型及混合Logit模型,并引入空间特征与运输时间的交互项,揭示不同空间特征下运输时间对效用...  相似文献   

4.
为刻画托运人对港口、运输方式及陆港的联合选择行为,将港口费用、等待时间、班轮频率、货物价值、单次运量、运输成本、运输及通关时间、准班率、陆港服务作为效用变量,构建港口选择位于上层、运输方式及陆港选择位于下层的巢式Logit模型.基于辽宁部分城市集装箱托运人的RP/SP调查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结果表明,低运量倾向选择公路运输,托运人对多式联运的运输成本、运输及通关时间比公路运输的更重视,对公路运输的准班率比多式联运的更重视,陆港服务对多式联运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巢式Logit模型比MNL模型具有更优的统计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为系统获取考虑定制出行后儿童通学方式选择的行为模式,在系统选取影响儿童通学方式决策变量的基础上,集成结构方程模型和离散选择模型,提出儿童通学方式选择的混合选择模型(HCM),以云南省昭通市为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HCM模型相比结构方程模型和离散选择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优度,更适用于儿童通学方式选择行为分析;与小汽车出行方式相比,行为意向对家长选择定制出行方式的影响更大,定制出行方式的普及更多取决于家庭的接受和依赖程度;时间和成本并非是家长选择定制出行方式的首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章介绍了MNL、NL、HEV、MNP、MMNL等五种离散选择模型,重点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理论基础与特点,并应用于交通方式划分案例,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NL模型能够较好解决存在于替选方案的相似性问题;MMNL预测误差最小,可靠性最高,较NL、HEV、MNP模型更能解决交通方式选择行为中存在的相似性、异质性问题,是一种对交通方式选择行为预测的有效方法。该研究对交通方式分担率预测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通过简单选择某个离散选择模型开展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可靠,应根据模型特点谨慎选择、谨慎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雯静  干宏程 《城市交通》2010,8(3):36-40,6
研究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有助于引导私人小汽车出行者改乘轨道交通出行。以上海世博期间驾驶人的通勤出行为研究对象,通过RP和SP调查采集驾驶人实际通勤出行情况和世博期间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得到小汽车相比轨道交通的出行时间节省量和费用差与是否选择轨道交通存在联系。应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建立二项Logit模型。结果表明,驾龄较短和低收入的驾驶人更愿意选择轨道交通,年轻驾驶人(相比年长者)、频繁使用小汽车者更愿意选择小汽车出行。  相似文献   

8.
交通方式选择模型是交通规划中最主要的模型之一,此研究对于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需求的分析以及交通方式的确定都十分关键.交通方式模型的建立和改进是为使模型模拟出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行为,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M NL模型的提出将对交通方式的简单预测和交通方式的合理检验提供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分析非集计模型的理论基础,建立基于非集计的交通方式选择模型,采用最大似然函数得出参数的估计值,并对估计值进行检验,最终根据模型计算出各种交通方式选择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研究建成环境对家庭不同成员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影响效果的异质性,基于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及公共交通系统现状信息,分别构建了以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为因变量的经典计量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比两个模型的拟合优度发现,后者在拟合慢行和公交出行方式行为中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准确度。在对比建成环境对家庭不同成员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中,得出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减少小汽车的出行次数,但这种影响仅仅作用在非户主家庭成员身上;此外模型结果还对停车换乘发展模式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从道路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构建友好出行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框架,从出行者使用接驳工具的经验和对接驳工具属性评价两个维度分别引入出行习惯、感知态度两类潜变量,构建城市轨道站点接驳方式选择意向的多指标多因果模型,探究城市轨道站点接驳方式选择意向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巢式Logit模型构建混合选择模型,探究出发端与到达端接驳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行为习惯潜变量直接影响接驳方式选择意向,感知态度对步行、共享单车接驳选择意向具有直接影响;显著影响接驳方式选择意向的可观测变量有学历、车辆保有情况、收入情况、接驳距离及出行人数;相较于慢行交通与道路公共交通,私人小汽车、电动车的有无对私人交通方式接驳选择行为影响较大;学历和职业等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出行目的和出行人数等出行属性,以及主观规范和行为意向等心理属性对出行者城市轨道出发端和到达端接驳方式选择行为均有显著影响;相较于到达端,出行费用、主观规范及行为态度对出发端接驳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更大,且出发端接驳方式选择对到达端的接驳决策行为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客运分担率也称客运市场份额,是通道内旅客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选择的结果.合理预测客运分担率是制定各种运输方式运营策略的重要依据.考虑到西(安)兰(州)通道尚未完全形成,选择基于非集计模型的方法,通过调查分析旅客出行行为来预测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的分担率.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方式结构从根本上是出行者对交通方式选择的结果.根据出行者行为选择特征和交通方式服务属性,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离散选择模型理论,从居民交通方式选择的可控制影响因素的角度,利用不同类型居民的敏感度不同,建立交通方式结构优化模型,探索城市交通方式结构优化的实施策略,以达到最有效、最快速地形成合理的城市交通方式结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运输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均要求促进商品车运输“公转铁”。本文提出一套测算公路商品车运输成本和价格的方法,解决传统方法未考虑回程空载和准确度不足的问题;利用有效设计技术高效采集商品车托运人的非集计货运方式选择行为数据,构建基于多项Logit和混合Logit的商品车运输公铁竞争力模型;整合公路商品车运输成本和价格测算方法以及商品车公铁竞争力模型,推导铁路市场份额对燃油价格的弹性表达式,比较分析燃油价格变化对不同OD (Origin Destination)铁路运输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公路商品车运输成本和价格测算方法可满足实际使用要求;所构建的货运方式选择行为模型拟合精度较优,商品车的货运时间价值随运输距离增加而降低;当燃油价格上涨20%时,铁路中长距离与长距离运输市场份额均增加30%以上,而短距离市场份额仅增加0.01%;运输距离越长且OD间商品车运输需求越不均衡时,铁路运输市场份额的燃油价格弹性越大。此外,与燃油价格上涨1%相比,40元·t-1的CO2碳税税率对“公转铁”的促进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交通枢纽站客流交通方式选择的非集计多项Logit离散选择(MNL)模型的过程中,以火车客流换乘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为分析对象,确定出MNL模型中影响乘客选择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私人小汽车等交通方式的特性变量,然后根据调研数据,应用SPSS数理统计软件对所建的MNL模型的参数进行运算和检验。结果表明,非集计模型对大型枢纽内的乘客换乘行为预测是可行的,并且相对于集计方法,它减少了调查样本的数量,更为经济和高效。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长距离城际旅客对高铁,民航,空铁联运与民航中转等出行方式的选择行为.应用意向调查(SP)方法选择3个典型OD开展客流调查,构建多项式logit(mnl)模型与混合logit(ml)模型拟合数据,分析影响旅客选择行为的关键因素,说明旅客选择行为的异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MN L模型,ML模型显著提升了模型预测能力,更好描述了旅客选择行为的异质性,更适于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建模;行程前时间,在途时间,中转时间是影响旅客选择的主要因素;出行目的,公费出行等对出行方式选择也有重要影响;在1400~2000 km运距范围,减少中转时间可以有效提高空铁联运与民航中转出行方式市场分担率;1400 km运距范围内,如果中转时间在1.5 h以内,则民航中转与空铁联运2类出行方式的替代特征明显,2000 km运距范围民航中转市场分担率显著高于空铁联运.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已有运输通道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货物运输通道的合理规模进行研究,分为通道规模计算,通道中运输方式选择及合理通道规模模型的建立3部分,得出的货物运输通道规模能满足预测规划年的货流需求并留有一定的后备系数,对区域综合运输通道的建设规模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人结伴的群体出行是非通勤目的的交通出行中的普遍现象,已有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中通常以出行者个体作为交通方式选择的决策单元,对于群体出行状况下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具有不适应性.以出行者群体作为交通方式选择的决策单元,基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游客的出行数据,建立了不同群体规模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模型.结果表明,群体出行对于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出行者对交通服务属性的敏感性下降;出行者群体的车内时间价值增加;出行者感知的车外时间当量和换乘惩罚当量上升.  相似文献   

18.
交通运输规划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通运输规划模型的开发过程,就是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的平衡过程.基本原理是通 过四步模型中的“生成、分布、方式选择和路径分配”开发建立基本交通模型和交通规划模型,以此作为评价各项建议和政策的基础.同时给出交通规划模型的实际应用问题和一些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旅游景区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假日大规模集中的旅游交通出行给城市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旅游高峰期,大量游客涌入旅游景区,导致旅游地交通混乱。通过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景区的实地调查,得到不同旅游者出行行为特性,并利用非集计模型研究旅游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得到影响游客出行交通方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对旅游景区周边交通设施的配置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单个通勤出行者为研究对象,构造基于广义极值理论的Cross-Nested Logit模型,分析了通勤出行方式和出行链模式联合选择行为.模型以通勤出行方式选择子集和出行链模式选择子集的组合为选择集,描述了在出行者社会经济属性、居住地和工作地区位、工作活动属性影响下的出行方式和出行链模型联合选择行为,能准确刻画两个选择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完成模型标定.研究表明,通勤出行方式和出行链模式选择之间有显著的相互影响,出行者性别、家庭收入、家庭结构、家庭交通工具、工作活动作息时间、居住地和工作地区位是重要影响因素.当上述因素发生改变时,出行者会优先调整其出行链模式而非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