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阐明旅客列车的卫生质量 ,对分局管内的 8个不同种类车底进行了卫生监测 ,取用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活动速度和清洁度、噪声、照度 6项指标 ,对列车卫生质量进行衡量和评价 ,结论如下 :(1)由于近几年优质列车车体数量增加 ,服务质量提高 ,车厢内总体卫生质量良好。从监测数据表明 ,车厢内温度、湿度、风速可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噪声达标率较高。(2 )空气中CO2 、CO含量较高 ,分别超出国标 46 9%、2 8 1%,照度不符标率为 75 %。虽然车厢内微小气候给人以舒适感 ,然而空气中CO2 、CO含量较高 ,这与冬季车厢内窗户密闭 ,通风器出入…  相似文献   

2.
空调列车硬座车厢内污染物扩散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检测手段很难从整体上了解列车车厢内污染物分布情况。本文以空调列车硬座车厢为研究对象,采用κ-ε湍流模型和组分输运模型,对车厢内污染物CO2的扩散情况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的条缝通风模式下,车厢内在地板上方110 cm到170 cm的高度范围内,CO2质量分数基本上都超标,除了座椅间通道,整体上处于客车空调设计规范TB1951-87的上限1.7倍左右;靠近座椅间通道的两列乘客区受送风气流旋涡的影响,在110 cm的高度上,CO2浓度沿车厢长度方向呈脉动状分布;在靠近车窗的乘客区,由于上升气流的带动,乘客头部高度上的CO2浓度低于车厢中上部的浓度;在同一高度上,车厢中部CO2浓度高于端部的浓度;双人座位乘客区的CO2浓度低于同排相同高度上三人座位乘客区的浓度。研究结果可为空调列车硬座车厢内污染物的检测测点设置和气流组织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放客列车车厢内噪声污染的状况和为保护乘务员、旅客的身体健康,以及为制定旅客列车噪声标准提供条件,特于1983年8月对我局吉京、吉长、吉白等旅客列车的硬座、软座(臥)、硬臥、餐车车厢噪声进行了监测,共获得3812个数据。现整理报道如下: 一、仪器和方法 1.仪器:ND_2型精密声级计。  相似文献   

4.
对吉林站候车室、售票厅等公共场所的微小气候进行了卫生学调查,结果发现,吉林站候车场所的气温、气温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售票厅空气中细菌总数超过卫生标准近1倍,候车场所噪声全部超标。对此提出相应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空调列车室内空气品质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空调列车的室内空气品质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对硬座车厢,硬卧车厢和软卧车厢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调查结果来看,3类车厢的空气了品质都严重超标,作者认为新风量不足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怀化橡胶厂职业卫生学调查与监测发现,车间空气中存在碳黑粉尘污染,随炼胶工艺过程的推进与循环,其质量浓度在0、4~9.6mg/m^3范围波动。其中密炼机作业点时间加权平均质量浓度超标;2007年短时间浓度监测提示,2、3、11号数据超标。应加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和卫生宣教,在尽快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的基础上,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健康监护;强化现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改进防护设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司机室和车厢环境中电磁场强以及空气质量品质状况。方法现场测试高速动车组司机室和车厢环境卫生学状况,并与既有线空调客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速动车组与既有线动车组司机室和车厢空气内物理与化学卫生学指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高速动车组司机室和车厢环境各项理化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与既有旅客空调客车比较,动车组运行时车厢及司机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品质优于普通旅客列车。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解国产 2 5K型空调客车在运营过程中车厢内空气中致病菌的分布状况 ,为今后新型空调客车的改进和管理提供卫生学依据。方法 :于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12月对 2 5K型全列空调客车车厢空气中致病菌进行了监测 ,以实验条件相同的 2 5G型空调客车以及 2 5B型普通旅客列车编组的客车为对照 ,在列车运行中的前、中、后部分别选择硬座、餐车、软卧、硬卧不同类型车厢各 1辆 ,在人的呼吸带水平设置测定点 ;春、夏、秋、冬 4季 ,在列车库停时测定 1次为对照 ,在运行中每隔 4h监测 1次溶血性链球菌 ;将已采细菌的平皿置于随车携带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旅客空调列车空气质量卫生状况。方法对某站始发的旅客空调列车随机抽样8个车底,在列车始发前与运行后1h对其车厢进行空气质量现场快速检测,检测项目为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照度、噪声、CO、CO2、可吸入颗粒、空气细菌总数。结果列车始发前可吸入颗粒、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均96.88%,其余检测项目合格率均为100.00%;列车运行后1h CO2、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均为84.38%,可吸入颗粒合格率为96.88%,其余检测项目合格率均为100.00%。结论旅客上车列车运行后车厢内的CO2浓度、空气细菌总数增高,应加强新风量的补充并定期清洗空调送风口以提高车厢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0.
旅客列车空气卫生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旅客列车空气卫生质量,对南京铁路分局19趟运营旅客列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各项卫生指标中,一氧化碳合格率最高,二氧化碳合格率最低;空调列车与非空调列车相比,空调列车二氧化碳合格率较低;硬座、硬卧、软卧(座)、餐车4种车厢之间,噪声、二氧化碳、细菌总数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识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其控制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锡、噪声等。除电动葫芦机噪声点强度超过国家标准外,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项目为严重危害项目,其控制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5K型全列空调客车内环境进行卫生学研究,为今后全列空调客车的技术改造和管理提供卫生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对国产25K型全列空调客车车厢内微小气候、物理因素、空气质量进行检测,测得数据采用PEM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25K型全列空调客车内微小气候、人工照明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但风速低,新风量不能完全满足空调车通风技术指标;噪声强度、环境振动受路况影响。车厢内空气质量较25G型全列空调客车差,对目前25K型国产空调客车在通风换气以及日常卫生管理、维护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在空调车内安装负离子发生器,改善车厢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3.
春运旅客列车车厢环境空气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春运期间不同类别旅客列车车厢环境空气质量差异。方法抽样调查车厢内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细菌总数指标,按列车状态、座别、超员情况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菌总数、二氧化碳指标多数超出标准,温度指标多数低于标准,相对湿度、风速指标大多数符合标准,一氧化碳指标全部符合标准。结论春运旅客列车车厢环境空气质量较差,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深圳地铁一号线续建工程车辆司机室视野分析及其相关的司机座椅高度、位置确定方法,司机操纵台高度设计和前窗大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朔黄铁路噪声监测,发现朔黄铁路有不同程度的噪声超标现象,因此对朔黄铁路噪声治理进行研究。针对朔黄铁路古月车站黑河口村路段的地形、环境特点,选择确定了声屏障试验段设计的技术条件、材料和安装要求等,提出了朔黄铁路噪声控制方案,并对该路段声屏障措施的适用性及声屏障形式、材料、排水方式等进行设计探讨,为朔黄铁路全线声屏障设计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锰对工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尿香草扁桃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职业性锰暴露对工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尿香草扁桃酸(VMA)水平的影响,对55名锰粉加工工人、55名冶炼工人和55名对照工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锰粉加工作业环境空气锰尘中MnO2几何均数为1.96 mg/m3(0.17~22.24mg/m3),样品超标率为88.9%;冶炼作业环境空气锰烟尘中MnO2几何均值为0.65 mg/m3(0.06~6.67mg/m3),样品超标率为93.3%.锰粉加工和冶炼组头晕头痛、睡眠障碍的主诉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锰粉加工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明显增高(P<0.05),提示这可能是锰的早期神经毒性所致.  相似文献   

17.
论证了空调系统设计对保证计算机系统能够连续稳定地运行的重要性以及计算机房位置及维护结构形式对节能的重要性;研究调整了"机房空调设计温湿度及精度"的尺度;说明机房气流组织形式的优缺点,并通过计算及实际运行,得出冬季可以充分利用新风冷源来对机房空调设备进行降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交接面倾角对于隧道软硬围岩交接带结构震时安全性的影响,建立了跨越不同交接面倾角隧道的三维模型,对比分析跨越不同交接面倾角的隧道边墙收敛、最大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及内力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减震层+结构加强"的抗减震措施,对提高强震区隧道软硬围岩交接带的震时结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盾构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施工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在盾构施工中常常造成盾构掘进姿态不佳及地表塌陷,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管片局部出现破损。结合深圳地铁7号线穿越上软下硬地层的工程实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盾构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段("由软入硬"与"由硬入软")的施工力学特性,对地表及管片拱顶沉降、管片应力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盾构在穿越上软下硬交界地层过程中,地表沉降出现显著增大(增量最大可达1 cm),拱顶不均匀沉降的现象较为严重;对较软侧地层进行适当加固,可以有效减小上软下硬地层交界处的地表及管片拱顶沉降,同时能够降低"由软入硬"段管片的应力水平。  相似文献   

20.
深圳地区花岗岩残积土的沉降计算及现场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探讨采用堆载预压进行大面积软基处理时,淤泥层下卧花岗岩残积土层固结沉降计算方法。指出室内试验得到的花岗岩残积土压缩指标是失真的,其压缩模量偏小,压缩系数偏大,计算得到的沉降量过大,其原因在于试验方法的局限性。计算分析和现场观测表明:根据原位标准贯入试验所得指标计算花岗岩残积土的沉降量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