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网络的 QoS(Quality of service)决定用户对网络提供业务的满意程度,良好的 QoS 管理是网络成功的关键。本文详细分析了分组网络中广泛应用的 IEEE802.1d 协议的 QoS 机制、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为 Internet 制定的 QoS 机制以及 ATM 论坛的 ATM QoS 机制。在对上述分析基础上,对各种 QoS 机制进行了多维的比较,指出不同 QoS 机制各自的局限性。文章最后对 QoS 管理策略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列控系统需要GSM-R网络提供无线传输平台,以传送控车信息。对GSM-R网络服务质量(QoS)的准确评价尤为重要,为此探讨GSM-R网络用于承载列控业务时的服务质量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3.
多媒体流和视讯会议等新应用的出现要求网络提供可靠的服务质量(QoS)保证。为网络中的每对节点建立两条多约束链路/节点分离路由是提供可靠QoS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建立两条链路/节点分离多约束路径是一个关键问题,这一问题与经典的一维测度下的分离路径问题有着很多概念上的不同。本文分析了这一问题的困难性,并提出一组解决此问题的启发式算法。  相似文献   

4.
MPLS TE技术提供了服务质量(QoS)和流量工程(TE)控制的能力,可以根据路径、资源可用性和QoS请求为数据流设置直接的路由,避免链路拥塞导致数据传送丢失。介绍MPLS TE技术、TE配置和路由保护配置,及其测试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前,牵引供电系统的通信网络还没有一套完整完善的满足多种需求的网络QoS体系结构.基于TCP/IP的尽力而为(BE)机制不能满足实时性和可靠性.本文介绍了Internet的QoS模型中的IntServ、DiffServ以及MPLS模型,QoS的体系分层结构,目的是希望找到符合牵引供电系统的网络QoS要求的合适的QoS理论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6.
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基于QoS的自适应频谱分配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估认知无线网络的吞吐量和干扰性能。考虑到认知无线电网络应能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图像等多种业务的服务,这些业务具有不同的服务质量(QoS)要求,引入一种基于多因素多级模糊综合评估的QoS模型。基于此模型,给出认知用户对检测到的空闲频谱的划分方法,同时为激活认知用户提出一种自适应频谱分配策略。分析认知无线电网络在频率选择性环境下的吞吐量和干扰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QoS的自适应频谱分配策略,其平均吞吐量和干扰性能优越于一些已经存在的频谱分配算法,同时保持有较低的算法执行复杂度。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传统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的服务质量(QoS)机制及其缺陷,并分析了新的WLAN标准802.11e的QoS保证机制及其性能。  相似文献   

8.
GSM-R网络QoS对CTCS-3级列控系统车-地数据传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铁路整体运营服务质量(QoS)指标,提出利用自顶向下方式拆解,定义相应的GSM-R网络电路域QoS指标的具体内容,阐述了QoS指标对CTCS-3级车-地数据传输的影响。然后着重描述了QoS指标与CTCS-3级车-地数据传输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分析了在QoS指标已知合格的条件下,如何设置CTCS-3级数据传输的参数以更好地适应GSM-R网络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赵红礼 《铁道学报》2006,28(6):79-82
未来的全IP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提供多种不同QoS要求的业务,资源调度对保证QoS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起关键作用。动态规划方法可以求解满足QoS保证的最优调度,但是它对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要求很高,难以在实际中应用。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比例资源调度算法,将QoS保证映射为接纳控制阶段的比例资源分配。由于信道的相关特性已经在接纳控制阶段进行了考虑,而且资源分配比例是时不变的,因此将动态规划问题简化为线性规划问题。文中采用吞吐量最大化调度作为比较基准,仿真了比例资源调度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由动态规划转化为线性规划带来的性能损失很小;另外当平均信噪比较小时,调度增益较大,并且调度增益随用户数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城域网环境中高速增长的互联网流量,必须利用DWDM提供的空前带宽资源,同时必须使DWDM网络优化以至于提供IP QoS能力。传统的SDH/SONET光网络是具有高速容量和低时延,微小错误率的传输管道,在现有传送网QoS方面作出了贡献。但单个分组或汇聚的流量在光域上Gbit速率下不能被跟踪和控制。当IP成为具有支配数据传输的选择时,就必须设计QoS模型来处理某些实时业务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鉴于高速铁路(HSRs)通信业务的多样性,侧重于单一类型业务的传输优化方案,已无法满足用户业务服务质量(QoS)差异性显著提升的需求。针对HSRs通信环境,将用户业务分为时延敏感业务和时延非敏感业务,以满足用户QoS需求且同时兼顾占用无线信道的公平性为优化目标,研究了基站(eNB)平均发射功率约束条件下的功率分配问题。根据eNB能否预先获知用户的期望速率,分别采用了基于用户期望和基于预分配的功率分配策略。仿真结果表明,ε-Optimal比例公平算法的eNB发射功率较高且用户满意度较低;信道反演算法只针对时延敏感用户能较好地满足其QoS(最大耐受时延映射的期望速率),并且固定功率分配算法仅能够满足时延非敏感用户的QoS,两种算法均无法保证用户间的公平性;所提算法既具有较高的用户满足度,又较好地保证了用户间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2.
现有铁路信息系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IP移动数据服务需求,全国下一代网络CNGI的建设也使铁路信息系统面临着网络过渡问题。为此,提出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络的铁路移动数据系统解决方案,重点解决IP地址和域名管理、移动性接入与通信等技术难点,确保铁路信息系统与下一代互联网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3.
综合业务应用的IP网络其流量具有突发、混沌与多重分形特征,本文利用混沌相关理论对实测的综合业务IP网络流量进行了混沌特性分析与预测,验证了IP网络流量具有典型混沌特征,证实了混沌预测方法在短期流量预测方面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针对综合业务应用IP QoS的两种保证模型DiffServ与IntServ,本文基于DiffServ模型在核心、骨干网络中的良好适应能力及混沌预测在短期信号预测方面的优良特性,提出了基于预测的区分业务模型实现框架及基于混沌预测的动态QoS实现算法。通过OPNET的网络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的静态QoS参数配置方法和基于测量的动态QoS设置方法相比较,本模型及方法在网络重负载环境下使各业务的QoS性能指标及网络总体吞吐量均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4.
连接性是在对移动自组网进行规划与设计时需确定的重要基础性问题之一,目前一般研究的是物理连接性,而未考虑实际通信时的通信连接性.本文以IEEE 802.16a中所推荐的3种典型调制方式QPSK、16-QAM、64-QAM为例,研究了基于自适应调制技术的移动自组网的通信连接性增强机制.根据传送业务对端到端误比特率和对数据传送速率的要求,在节点间距离不同时,采用自适应调制方式,在保持网络正常通信、维持网络连接性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较大的网络吞吐量,同时可兼顾节点发射功率的要求.通过理论与数值分析发现,相对于传统的单一调制技术,自适应选择调制技术可在满足业务QoS要求的情况下,提高网络的连接性,进而提高网络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多级蜂窝网络系统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并可实现负载平衡,因而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由于网络层选所用的速度门限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很敏感,所以选择合适的速度门限非常重要。传统的方法通过历史资料设定固定速度门限,然后每隔一段时间由历史资料进行更新。其主要缺陷在于不能及时根据业务量的波动而动态调整速度门限,且往往没有同时考虑宏、微蜂窝层的服务质量(QoS)。为此,本文通过定义一个适用于多级蜂窝网络层选的服务质量,提出了一种计算不同业务量下动态确定最优速度门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型多粒度物理帧时槽交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登元  窦军  李季 《铁道学报》2005,27(2):108-113
在分析现有的基于DWDM的多粒度交换技术存在问题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DWDM的、能够保证服务质量的新型的多粒度交换技术———物理帧时槽交换技术(Physical Frame Time slot Switching, PFTS)。文中给出了PFTS的帧结构,对PFTS的工作过程和特点以及PFTS的服务质量保证机制进行了讨论。最后将PFTS与近年文献中报道较多的多粒度光突发数据块交换———OBS(Optic Burst Switching)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PFTS的信道利用率明显高于OBS。  相似文献   

17.
变比特率视频业务的混沌局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变比特率视频业务具有混沌特性,本文在相空间重构的基础上,利用混沌时间序列的局域一阶预测法对两条标准的变比特率视频业务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能够很好地与实际值相吻合,而且不存在预测时延。相比自适应线性预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为有效地进行网络资源分配和流量控制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用混沌理论对变比特率视频业务进行建模和预测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弹性分组环(RPR)是当前城域网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为了满足基于分组的城域网的要求而设计的。为了实现基于优先级区分的业务服务质量,弹性分组环采用了基于优先级区分的队列以及转发机制。与传统的队列延时研究方法不同,弹性分组环中的业务接入以及转发延时与当前网络中的拥塞状况密切相关。本文基于弹性分组环协议,建立了弹性分组环转发缓存和接入缓存的排队模型,对弹性分组环中的业务接入时延以及转发队列时延做了定量的分析计算;进而得到弹性分组环中各类优先级转发及接入缓存所需要的容量;利用仿真工具建立了RPR网络的排队传输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的结果非常接近,从而验证了所建立排队模型的正确性,能够为网络业务配置提供有效的参考;各级缓存容量的结论已经应用在弹性分组环的专用芯片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