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奥运交通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北京的形象及奥运的成功举办。建立多层次的奥运交通仿真平台,可降低奥运交通风险,为开闭幕式、赛事的交通营运和组织提供辅助决策。阐述了奥运交通需求特点,对奥运交通仿真系统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6个子系统进行了介绍,通过各层次的仿真,可为城市交通需求策略的选择,奥运公园和场馆周边路网交通组织方案,公交运营方案,场馆、通道和公交枢纽站的行人交通组织以及设施布置的合理性提供测试工具。奥运交通仿真系统不仅可提供定量化的数据分析,还可通过二维及三维场景提供直观感受。  相似文献   

2.
大型会展中心在展会高峰期间客流出行需求巨大,对周边道路交通运行带来的冲击明显,容易造成片区路网交通瘫痪,需要制定相应的交通疏解方案予以应对。以深圳市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为例,分析了会展中心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多种客流疏散场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对不同场景中的交通运行状况进行仿真模拟,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交通仿真模型的动态、量化评估方法,分析各个场景中疏解方案的适配性。最后从交通改善和供需管理两个角度提出建议,形成方案优化闭环反馈和风险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道路改造过程中对现状交通的影响,研究了基于仿真模型的交通疏解方案.以滨海大道为例,通过现状调查,获取交通数据以及道路情况,在VISSIM软件中建立既有疏解方案仿真模型,输出包括节点的延误、拥堵段排队长度、路段的通行时间与平均速度等交通参数,识别既有交通疏解方案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工程实施条件,对交通疏解...  相似文献   

4.
基于VISSIM软件的交叉口仿真与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哈尔滨某交叉口交通情况进行数据调查和分析,从时空交通设计优化方面提出交叉口优化方案,并利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交叉口的现状和优化方案进行仿真研究。通过新旧方案的对比,得出利用新方案能够提高交叉口交通效率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归纳了车路协同及其仿真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典型仿真结果探讨了萌芽期、起步期、发展期阶段下的仿真需求、经典方法与技术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交通主体建模、群体行为仿真、测试结果分析的3层新型虚实交互仿真测试架构;针对混合交通主体仿真需求构建了异构交通主体模型,解析了混合交通运行机理,以此作为仿真系统底层模型支撑;结合设计的虚实交互仿真测试架构,突破了混合交通群体智能场景生成技术,提出了混合交通群体智能仿真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取交叉口和路段典型交通场景,开展了不同群体智能决策控制方法的仿真试验,以验证所提方法的效能;最后,总结了车路协同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仿真测试方法,提出的虚实交互仿真测试方法的系统仿真粒度从500 ms减小到100 ms以内,仿真规模从9个节点和500个交通主体提升到150个节点和2 000个交通主体,仿真场景数量由36个扩展到98个,实现了异构交通主体渗透率0~100%动态可调,有效提高了车路协同混合交通仿真测试的效率、规模和覆盖度;目前新型混合交通环境下车路协同仿真测试需求快速朝着群体化、智能化、规模化演变,开展基于虚实交互和...  相似文献   

6.
面向混合交通环境下多车效率类和单车安全类场景测试需求,研究了基于混合交通场景要素解析的车路协同测试案例生成方法;为提高测试案例的多样性和覆盖度,分析了混合交通特征要素相互作用机理,构建了混合交通场景要素层次模型,提出了场景要素重要度的一致性描述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测试案例复杂度模型;针对多车效率类场景仿真测试,提出了复杂度激励的组合测试案例生成方法,设计了场景要素强耦合组合策略;针对单车安全类场景仿真测试,提出了基于复杂度聚类的蒙特卡洛测试案例生成方法,设计了风险场景特征参数抽样机制;选取车路协同混合交通典型场景开展仿真试验,验证了提出的测试案例生成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多车效率类混合交通高速公路匝道合流场景测试,提出的方法比传统成对测试方法的场景最大复杂度提高了11.93%,高复杂度场景占比提高了60.02%,测试案例覆盖度提高了12.08%;对于单车安全类车路协同换道预警场景测试,提出的方法比传统蒙特卡洛测试方法的危险场景数提高了195%,且其参数估计误差降低了5.95%,高风险场景数提高了119%,且其参数估计误差降低了4.78%。可见,提出的方法能够提高测试案例的...  相似文献   

7.
大型活动中突发事件对交通流的时空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大型活动消散过程中交通流分布状况,分析了大型活动中突发事件对交通流分布的时空影响特征,总结了突发事件下常用的交通管制和疏导措施,将静态多路径交通分配方法与元胞传输模型(CTM)相结合,设计出了适合突发事件下的准动态交通分配方法.对一个小规模路网进行仿真,计算了突发事件下各交叉口节点的拥堵时刻,研究了路网拥堵的形成及消散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对两组不同管控方案下交通流疏散效率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不同控制方案下的路网在仿真时段内平均车辆延误分别为197、232 S·pcu-1,由该指标可以判断方案一优于方案二,因此,基于CTM的准动态交通分配方法可定量评价突发事件下交通组织方案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信号控制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信号控制方案的综合测评与改善具有重大意义.由于不同场景的交通运行特征各异,以场景目标为导向进行指标选取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凝练关键评价指标.通过对交通场景的核心特征进行分析,将城市道路划分为多方式交通、非饱和交通、过饱和交通三大类共14种典型交通场景,并凝练基础性、系统性...  相似文献   

9.
交通限速除了在保证交通安全上能起作用之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环境友好型的手段。文章通过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方式分析了交通限速在公路运输中对排放的影响,并以减排为目标,探讨是否存在最优限速值。研究通过车载尾气检测系统PEMS(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进行交通尾气实地采集;基于实测数据,引入车辆比功率的概念,将车辆、道路信息与车辆尾气的排放量联系起来,建立排放模型;并采用交通微观仿真软件VISSIM,对各个研究因素设定不同的仿真场景,进行仿真数据采集,结合本文建立的排放计算模型来定量地分析不同仿真场景下,限速对交通尾气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无锡S342公路最优限速值分别为80 km/h,75 km/h和75 km/h时,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交通模型为多用户与多场景提供共享服务是大数据背景下交通模型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以深圳市交通仿真系统三期工程为例,提出以交通模型体系为核心、以多源交通大数据为底座、以模型参数与规划决策指标自动标定为支撑、以模型共享服务为导向全流程集成的信息化仿真系统架构,以实现复杂交通数据环境下模型高效共享服务的目标。以交通土地在线协同系统为例阐述模型共享服务的技术方法,面向法定图则修编、城市更新规划两类存量用地规划需求,构建中观尺度多种交通方式评估模型;从简化模型操作、保障数据安全的视角,交通模型系统采用基于B/S的云服务架构,包含用户端的项目评估申请、评估管理、评估结果和项目审核,以及服务端的数据与地图服务接口、模型与方案数据中间件转换、平台数据存储管理、交通模型仿真调用等功能。实践表明,共享服务理念下的深圳市交通模型系统扩大了模型应用范围,能较好地支撑规划多场景、多用户定量评估需求。  相似文献   

11.
单向交通在提高车辆行驶速度,减少行程时间延误和缓解交通拥挤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目前国外单向交通研究前沿是单向交通安全性和单向交通规划方法,并强调应用仿真软件模拟;分析了国外单向交通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新进展,在国内单向交通发展实际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交通组织原则,提出我国单向交通未来发展和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开发过程中,构建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如何协调交通系统要素,使城市交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分析交通系统关键要素及其与环境问的关系入手,分别从土地利用整合、路网规划布局、交通设施规划设计、交通政策制定、交通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以绿色交通为目标的交通规划设计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基于该方法完成共青城的交通规划设计。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有利于促进绿色交通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交通建设项目施工交通影响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各大城市为了缓解交通堵塞等问题,开始着手建立交、修地铁等大型交通建设项目的实施,但是项目施工会对交通运行和居民出行,包括机动车交通、慢行交通、公共交通和静态交通等方面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引入了交通环境容量和交通环境承载力概念,相应建立了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模型,包括交通尾气承载力(APC)模型,交通噪声承载力(TNC)模型,并分析了传统城市交通规划的不足,构建了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TECC)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框架,从交通环境角度修正传统城市交通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交通影响评价是分析评价项目建成后对周边路网交通影响的一种评价方式,是目前我国解决城市土地开发与交通系统间矛盾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以绵阳市富临东方广场为研究背景,通过调查及采用四阶段法预测目标年背景交通量与项目生成量,做出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最后提出对策以减小其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
在提取交通声强信号特征的基础上,利用AvantLite动态信号分析系统记录数据,导入基于声强的交通流分析系统,融合路段相邻两点的数据,根据交通量差值比判断该路段的交通状态,为提高交通流检测技术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环道交通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道交通组织是区别于信号灯交通组织和立交交通组织的一个新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基本思想,其最大特点是不设红灯、不停车,在平面位置上分离交通冲突点,这有望大大提高区域交通的通行效率,从而提供安全、畅通和有效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世园会的举办,将给唐山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但也考验着唐山交通管理能力。如何提高交通出行是我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唐山交通现状及世园会对交通的需求,运用恩格尔系数法进行交通需求预测,根据唐山世园会交通活动特点,采取非平衡溢流模型,对唐山世园会的交通流量进行交通分配。  相似文献   

19.
袁亮  曾康琼  夏淼磊 《城市交通》2013,(5):62-68,11
研究作为交通改善方法之一的单向交通系统的适用性。以温州市(大城市)和龙港镇(小城镇)中心城区为例,通过分析现状路网和交通运行特征,制定单向交通系统方案,运用EMME3和VISSIM对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得到单向交通系统的适用性结论。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温州市中心城区单向交通系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作用,而龙港镇中心城区单向交通系统却能有效改善交通运行状况。最后,指出单向交通系统与道路特征、交通管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人交通是我国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而行人交通的视频检测技术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行人检测和分析确定行人的运动轨迹,提取行人交通参数,为交通规划、管理与控制提供科学的数据。首先回顾行人交通视频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研究的方法、技术和主要成果;其次,从行人交通系统的一般处理框架—行人检测、识别、跟踪和交通参数的提取,分层次回顾低级、中级和高级各处理阶段的发展水平;重点阐述各处理阶段的现有技术和方法,并将每阶段相应地划分为不同方法子类加以讨论;最后,分析行人检测研究的技术难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