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研究了20SiMnTi钢经过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分析随亚温淬火温度的变化.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热处理可以使材料得到良好的强塑性配合.其抗拉强度达到950MPa,屈服强度达到920MPa,伸长率为20%,断面收缩率为53.4%.  相似文献   

2.
形变Cu-10%Cr-3%Ag原位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形变Cu-10%Cr-3%Ag原位复合材料形貌、强度和导电性进行了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Cr相在形变过程中由铸态的树枝晶变形成为纤维,横截面呈弯曲状薄片,形变量越大,纤维越均匀细密.力学性能和电阻率测试结果发现,随形变量增加,强度提高,电阻率增大.中间热处理对强度和导电性均有影响,在形变量一致的情况下,中问热处理温度太高太低都会使得强度和导电性性能降低.随中间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电阻率先减小后增加,强度较小地先增加后减小,只经过一次中间热处理的材料在500℃时,性能组合最佳.几个较好的电导率和极限抗拉强度组合为:82.8%IACS/791 MPa(Ф1mm、B工艺)、80,6%IACS/809 MPa(Ф1mm、A工艺)和80.2%IACS/731MPa(Ф1.29mm、A工艺),78.4%IACS/950MPa(Ф1mm、C工艺).  相似文献   

3.
利用冷却特性测试仪对三种常用淬火介质进行性能测试,对冷却特性曲线以及热处理后的材料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常使用一个月时间,N32机械油、水基高聚物淬火介质冷却能力下降,所处理试样的强度较低,而快速淬火油冷却能力提高,所处理试样的强度略高.  相似文献   

4.
热处理工艺参数对金属部件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以盘形工件淬火热处理为例,采用实时测温技术准确监控淬火热处理过程中工件的加热和冷却的温度-时间历程,并结合随炉试样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科学制定出热处理工艺规范,控制热处理工艺过程,稳定热处理质量,使工件性能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欠速淬火工艺对再用轨进行全长热处理,对经过热处理后的再用轨和普通再用轨的力学性能如冲击韧性,断裂韧性,疲劳强度,残余应力,硬度及金相组织等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欠速淬火后,再用轨的强韧性和塑性有明显提高,并结合铺设实施,探讨了欠速淬火提高钢轨强韧性能的原因以及它与使用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热处理制度对粉末高温合金FGH4095组织强化相γ'形态分布特征的影响,采用氩气雾化制备FGH4095高温合金粉末,经筛分、除夹杂处理后,热等静压烧结成形,对比研究不同的热处理条件下, FGH4095合金组织γ'相的大小、形貌及分布,测试了室温20 ℃和高温650 ℃下合金的拉伸性能,并对650 ℃高温下拉伸断口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间热处理能够改善γ'相的形状及分布;经中间处理,材料高温拉伸性能明显提高,屈服强度从1 150 MPa提高到1 210 MPa,拉伸强度从1 230 MPa提高到1 460 MPa;中等尺寸γ'相数量增加,晶界得到优化,合金高温塑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对形变Cu-10%Cr-3%Ag原位复合材料形貌、强度和导电性进行了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Cr相在形变过程中由铸态的树枝晶变形成为纤维,横截面呈弯曲状薄片,形变量越大,纤维越均匀细密.力学性能和电阻率测试结果发现,随形变量增加,强度提高,电阻率增大.中间热处理对强度和导电性均有影响,在形变量一致的情况下,中间热处理温度太高太低都会使得强度和导电性性能降低.随中间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电阻率先减小后增加,强度较小地先增加后减小,只经过一次中间热处理的材料在500℃时,性能组合最佳.几个较好的电导率和极限抗拉强度组合为82.8%IACS/791 MPa (Φ1mm、B工艺)、80.6%IACS/809 MPa (Φ1 mm、A工艺)和80.2%IACS/731 MPa(Φ1.29 mm、A工艺),78.4%IACS/950 MPa(Φ1 mm、C工艺).  相似文献   

8.
用新研制的M2Si-3及M2Si-4研究了热处理对高速钢红硬性的影响。结果得出,提高淬火温度以增加溶入奥氏体中的碳化物以及在淬火后增加一次低温回火均可有效提高红硬性。但为通过淬火温度以提高红硬性,除必须提高钢料碳含量外还应设法细化碳化物。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采用感应加热熔炼和室温变形制备Cu-13.2vol.%Fe原位复合材料导线的工艺过程,并探讨了降低电阻率的中间热处理作用,用光学显微镜、SEM和TEM观察分析了变形过程中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指出,Fe树枝晶的变形是不均匀的,中间热处理有利于均匀变形,在较大变形量下,Fe树枝晶形成纤维,空间形态为薄片状,相结构为α-Fe,测定了力学性能和电阻率,结果是变形量越大,强度越高,电阻率越大。经中间热处理,可在不降低强度的同时,大大降低电阻率,几个较好的电导率/极限拉伸强度组合为:70.6%IACS/659MPa、64.6%/752MPa和51.9%IACS/880MPa。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研究的淬火机械手要求完成锥齿轮在热处理线上从恒温渗碳炉到淬火压床间的送料和上料动作,严格控制锥齿轮在空气中的裸露时间,准确地夹取工件。本文着重讨论了该机械手装置的总体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1.
基于低温弯曲试验、贯入式抗剪试验及疲劳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水性环氧树脂对半柔性路面材料的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性环氧树脂的最佳掺量为10%~20%(与水泥的质量比)、E/C为04时,半柔性路面材料的抗弯拉强度达到6.97MPa,抗剪强度达到1.06MPa、应力比为0.2时疲劳寿命超过40 000次.通过界面改性,半柔性路面材料的综合性能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浆体贯入度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粉质量比的水泥净浆、水泥粉煤灰浆体和水泥硅灰浆体粘稠度变化规律,分析了混合料拌和过程中浆体与集料的粘附状况以及振动压实下混合料浆体析漏情况,提出了适合振动压实工况的无砂多孔混凝土组成设计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在混合料拌和过程中,随着浆体贯入度的增大,浆体在集料上的裹覆量先增大后减小,贯入度在20~40mm时的裹覆能力较强;在振动压实条件下,浆体不出现析漏且试件完整时,浆体贯入度在20~25mm之间;设计的孔隙率为21.8%的无砂水泥混凝土,试件内部孔隙均匀,28d抗压强度能够达到22.8MPa,抗折强度达到3.4MPa。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进装配式空心板桥横向受力性能,设计了在铰缝结合面上利用连续钢板代替间断钢筋和改进铰缝结构与填充材料的2种铰缝改进措施,采用局部模型试验计算了铰缝结合面的法向和切向强度,提出了采用间断钢筋和连续钢板的铰缝结合面抗弯、抗剪承载能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局部模型试验值与公式计算值的误差不超过10%,表明所提出的抗弯、抗剪承载能力计算公式可以准确地计算采用连续钢板的铰缝结合面承载能力;未采用结合面钢筋的深铰缝,结合面法向强度为1.29 MPa,为弱侧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的39%,结合面切向强度为0.45 MPa,为弱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1.5%;采用间断钢筋和连续钢板的铰缝结合面法向强度较未采用结合面钢筋的铰缝分别提高了98%和73%,结合面切向强度分别提高了71%和78%;普通混凝土浅铰缝结合面法向强度为1.30 MPa,为弱侧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的40%,结合面切向强度为0.33 MPa,为弱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1.1%;采用UHPC填充深、浅铰缝的结合面法向强度较普通混凝土填充深、浅铰缝分别提高了13%和21%,结合面切向强度分别提高了64%和94%。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硫酸钠和石灰石复掺的方法对磷渣水泥进行改性研究。研究表明:磷渣掺量大于40%时,磷渣水泥初凝时间达到8h以上,强度降低明显。磷渣在比表面为510m2/kg时,初凝时间最长,后期强度最高。复掺硫酸钠和石灰石能有效降低磷渣水泥凝结时间,在硫酸钠掺量为3%,石灰石掺量为5%时,水泥的3d强度达到15.23MPa,28d强度达到38.44MPa,而水泥的初凝和终凝时间分别缩短了136min和153min。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测定大巴沟隧道排矸石的物理力学指标,发现其为质量很好的花岗岩。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力学性质,将其粉碎后,作为粗骨料配制成高强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并测定其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等力学指标。利用均匀设计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优化,可得到在此试验条件下,排矸石高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可达到90MPa,钢纤维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达到9.378MPa,具有推广利用价值和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以甘肃渭源—武都高速公路木寨岭隧道开挖揭露的砂质板岩为对象,开展了砂质板岩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和点荷载强度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高度异常数据剔除和置信区间强度统计,获得了砂质板岩单轴抗压强度、点荷载强度以及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与岩石试验相关规范和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推荐换算公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饱和砂质板岩单轴抗压强度服从正态分布,平均值为56.3 MPa, 95%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为49.20~63.50 MPa;饱和砂质板岩点荷载强度与正态分布不完全一致,平均值为7.36 MPa, 95%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为6.50~8.22 MPa;饱和砂质板岩点荷载强度与单轴抗压强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性;岩石强度受各试件内部节理裂隙的方向、填充物、宽度和长度等的影响,强度数据总体离散性较大;饱和、烘干状态下砂质板岩单轴抗压强度与点荷载强度的换算系数分别为7.72和8.72,均明显小于大多数研究中15~30的换算系数,原因在于砂质板岩内部赋存有层理或不同角度的节理裂隙等缺陷,单轴抗压强度受试件内部节理裂隙的影响较大,导致其强度平均值偏低,而点荷载强度受试件内部...  相似文献   

17.
水泥用量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水泥掺量的变化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水稳定性、抗剪切性能及高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泥既可作为优质的细集料,又是一种碱性水硬材料,能够与沥青反应生成黏度和强度更高的物质,因而能有效改善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当水泥掺量由0增加到3%时,混合料的孔隙率降低了1.2%,残留强度比则增加了22.15%,养护7d后的动稳定度提高了65%左右,而作为黏结层时,与面层及基层的黏结力分别提高了0.88MPa和0.54MPa。  相似文献   

18.
超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端部弯折型、端部扁平型和波浪型3种钢纤维分别配制抗压强度大于100 MPa的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 纤维体积掺率分别为1.0%、2.0%、2.5%和3.0%。通过立方体抗压试验和梁抗弯试验, 研究钢纤维形状和体积掺率对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流动性、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断裂能和弯曲韧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纤维体积掺率为1.0%~2.5%时, 端部扁平型钢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弯强度、断裂能和弯曲韧度最佳; 纤维体积掺率为3.0%时, 端部弯折型钢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弯强度、断裂能和弯曲韧度最佳; 纤维体积掺率为2.0%时, 端部扁平型钢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力学性能最佳; 纤维体积掺率为1.0%~3.0%时, 波浪型钢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高, 但抗弯强度和断裂能最低。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镁合金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及其力学性能,采用真空电子束焊接工艺对厚10 mm的AZ31B镁合金板材进行焊接,分析电子束对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检测了电子束对接接头静载拉伸性能和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AZ31B镁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均得到了改善:焊缝区晶粒明显细化,焊缝区Mg、Zn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0.12%和0.28%,Al、Mn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0.24%、0.14%,焊缝区为单相α-Mg,无明显的低熔点β-Mg17Al12脆性;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为242 MPa,能够达到母材的抗拉强度;在脉动载荷(R=0.1)、2×106循环次数下,其接头的疲劳强度为91 MPa,能达到母材的7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