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家兔反射性下颌运动为痛反应,观察了不同条件下各类传入纤维的电针镇痛作用并探讨其产生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 1.各类传入纤维在不同条件下的电针镇痛作用仍然是兴奋的纤维越细镇痛作用越强。 2:粗纤维 (Ⅰ、Ⅱ类纤维) 的作用具有明显的节段性特征;而细纤维 (Ⅲ、Ⅳ类纤维) 的作用是超节段性的,它主要是通过激活内源性吗啡样镇痛系统而发挥其镇痛作用的。 3.高频电针可明显减弱细纤维的传入活功,使Ⅲ类纤维的作用减弱或消失,Ⅳ类纤维的作用虽不减弱但有应激成分的参与,因而是不适用的。 4.我们建议:在针剌镇痛和针剌麻醉实践中采用近节段,低频率、高强度电针剌激有可能取得最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痛刺激躯体神经引起清醒家兔反射性下颌运动作为痛反应的客观指标,观察用模似电针以兴奋支配“足三里”穴的腓神经的细纤维所致的镇痛效应,再用特异性鸦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观察对细纤维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电针兴奋Ⅲ类、Ⅳ类或ⅢⅣ类纤维对反射性下颌运动,其波幅下降平均在76%(Ⅲ类),73.9%(Ⅳ类)、79%(ⅢⅣ类),而电针加纳洛酮,其波幅下降平均在10.6(Ⅲ类)、12.5%(Ⅳ类)、10.7(ⅢⅣ类),两者相比,差异极为显著,这就表明电针兴奋细纤维所致的镇痛效应,可以被纳洛酮所反转,其反转率占实验列数的88.9%(Ⅲ类)、81.8%(Ⅳ类)及93.9%(ⅢⅣ类)、提示细纤维所致的镇痛效应与内源性鸦片样物质有关,即细纤维所致的镇痛作用主要是针刺镇痛的性质,而不像是应激所致的镇痛。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我们一系列工作证明,镇痛冲动的传入纤维以细纤维为主,而且纤维越细镇痛作用越好。但是,这一工作是将痛刺激与电针刺激加在同一神经上进行的,因此,它只是一种同神经或同/近脊髓节段的效应。远脊髓节段的镇痛传入纤维是否也遵循这一规律还不清楚。有人曾经观察到不同  相似文献   

4.
一、用0.2%的奴佛卡因溶液作用于兔的腓神经,并限制受药物作用的神经长度在2毫米左右,可在一定时间内选择性阻断ⅢⅣ类纤维,而绝大部分ⅠⅡ类纤维仍保持传导功能。二、在奴佛卡因阻滞前,电针兴奋腓神经中全部ⅠⅡⅢⅣ类纤维,可使反射性下颌运动的幅度抑制91.7%;在阻断ⅢⅣ类纤维后,同样强度的电针仅使下颌运动幅度抑制29.3%,抑制作用持续的时间也缩短。因此认为细纤维的镇痛作用大于粗纤维的镇痛作用,在细纤维和粗纤维同时被兴奋的情况下,细纤维在镇痛信号的传入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级刺激、直流电阻滞、Novocain阻滞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大鼠后肢腓肠(皮)神经、腓肠肌神经及拟承山穴区ⅠⅡⅢ类传入纤维诱发的脊髓背根电位(DRP)。结果表明:上述皮、肌神经及穴位区ⅠⅡⅢ类纤维均可诱发负DRP;皮神经DRP主要系Ⅱ类纤维所诱发;肌神经及穴位区DRP主要系Ⅲ类纤维所诱发。本工作为突触前抑制理论与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6.
实验在分析诱发VRP传入纤维类别的基础上,以DRP和VRP为指标,观察了牛蛙视叶下行冲动对脊髓活动的影响。发现:1、刺激坐骨神经诱发的脊髓VRP有早、晚两个成分;早期成分由Ⅰ、Ⅱ、Ⅲ类传入纤维兴奋引起;晚期成分由Ⅳ类传入纤维兴奋引起。2、刺激牛蛙视叶可诱发脊髓DRP。3、刺激视叶对刺激坐骨神经诱发的脊髓VRP早、晚期成分均有抑制作用。该抑制时程长,且早期成分的抑制和DRP在时程上有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视叶能以突触前抑制的形式参与躯体感觉传入的离心控制,影响脊髓反射活动,并可能涉及镇痛机制。  相似文献   

7.
实验记录并分析了蟾蜍坐骨神经上的复合动作电位;计算了各类纤维的传导速度。记录了分级刺激所引起的DRPs,分析了粗纤维传入在引起DRPs上的作用。实验证明了Ⅲ、Ⅳ类纤维传入均引起的负的DRP,并着重分析了Ⅳ类纤维兴奋引起的C—DRP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4 种常见的不同镇痛方法对子宫切除术后应激反应的抑制程度,以选择较为合理的镇痛方法。方法 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将48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组(Ⅰ组);芬太尼静脉镇痛组(Ⅱ组);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硬膜外镇痛组(Ⅲ组);曲马多静脉镇痛组(Ⅵ组)。观察麻醉前、手术后2、24、48、72 h血糖、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4种镇痛方法均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②在抑制术后高血糖和术后应激方面Ⅰ组和Ⅲ组好于Ⅱ组和Ⅵ组,尤以Ⅲ组为优。结论 硬膜外镇痛可以更有效的降低术后高血糖反应,抑制术后应激反应,以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组为更优。  相似文献   

9.
<正> 各类纤维传入的兴奋进入脊髓,都可以造成初级传入纤维末稍的去极化(PAD)。该PAD在脊髓背表面呈现为DRP。根据不同纤维引起不同的DRP的特点,将A类纤维和C类纤维兴奋时的DRP分别称为A-DRP和C-DRP~4。janig~5研究确认,粗、细神经纤维在脊髓水平有明显的会聚现象。这样以来,在脊髓内部究竟哪一类神经元接受了各类纤维传入的冲动而产生DRP,就不能仅仅根据外周神经干中哪一类纤维兴奋末判断。为解决这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穴位电针剌激参数与大白鼠背根电位(Dorsal Root Potential简称DRP)的关系。结果提示,当电针刺激强度为4T~10T、频率为40~80Hz时,穴位电针引起的DRP振幅较大、时程较长。此时Ⅱ类纤维大部分或全部兴奋、Ⅲ类纤维部分或大部分兴奋。用不同间隔的双刺激实验结果对频率剌激引起的DRP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对穴位电针剌激参数、DRP峰值和时程与镇痛效果的关系,以及电针镇痛的传入纤维类别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钨丝微电极法以内关穴为典型观察参与针感冲动传导的纤维类别及其与针感性质的关系发现: 1.电针内关穴时可以兴奋Ⅰ、Ⅱ、Ⅲ及Ⅳ类传入纤维。2.该Ⅳ类传入纤维的动作电位的性质与皮肤交感传出C电位不同。它是电针穴位时所诱发的。3.初步观察到针感性质和传入纤维类别间有一定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电刺激蟾蜍肌神经、皮神经和穴位区均能引起DRP。皮神经DRP主要由Ⅱ类纤维引起,肌神经DRP和穴位DRP主要由Ⅲ类纤维引起。肌神经和皮神经Ⅲ类纤维引起的DRP均为负DRP,肌神经的Ⅲ—DRP大于皮神经的Ⅲ-DR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观察全麻患者插管前静脉给予尼卡地平或美托洛尔后心率变异性 (HRV)的变化。方法  9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30例 ,Ⅰ组为对照组 ,Ⅱ组为尼卡地平组 ,Ⅲ组为美托洛尔组。在诱导前 2min ,Ⅰ组静注生理盐水 10mL ,Ⅱ组静注尼卡地平 2 0 μg·kg-1,Ⅲ组静注美托洛尔 4 0 μg·kg-1,其余操作均相同。结果 与Ⅰ组患者的心率相比 ,Ⅱ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Ⅲ组显著降低 (P <0 .0 5 )。Ⅱ组和Ⅲ组患者的平均血压在插管前后均显著低于Ⅰ组 (P <0 .0 5 ) ,而这两组间无差别。与Ⅰ组患者相比 ,LF及LF/HF在Ⅱ组升高 (P <0 .0 5 ) ,Ⅲ组降低 (P <0 .0 5 ) ;HF在Ⅱ组无明显变化 ,在Ⅲ组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插管前静注尼卡地平不能有效抑制插管时交感应激反应 ,反而增强了这种作用 ,而美托洛尔则相对能够有效抑制这种反应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室近几年对引起背根电位(DRP)的传入纤维类别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分析,兹综述如下一 60年代初就已公认,DRP的主波DRV可作为突触前抑制的客观指标。此后,各国学者以猫为对象,相继对引起DRP的传入纤维类别进行了分析,对粗的有髓传入纤维(Ⅰ、Ⅱ类)引起的是负DRP,其幅度随刺激增强、纤维的参与增多  相似文献   

15.
结合京承高速公路二期工程中的桥梁桩基检测实例,针对低应变反射波法Ⅰ、Ⅱ、Ⅲ、Ⅳ四种桩身完整性类别作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Ⅲ类桩、Ⅳ类桩的曲线,对出现Ⅲ类、Ⅳ类桩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报道采用改良的全血化学发π法测定硒对饲以克山病病区粮大鼠白细胞吞噬氧化活性的影响.选用SD纯系大鼠,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分别依次用克山病病区粮,病区粮加硒和非病区粮喂养1个月后,测定3组大鼠的肝硒水平分别为58ppb(Ⅰ组)、628ppb(Ⅱ组)、736ppb(Ⅲ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白细胞数/L,×10~(-9))结果分别为14.07±1.268(Ⅰ组),11.76±1.049(Ⅱ组)、13.89±0.791(Ⅲ组),3组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彼此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化学发光积分值(cpm/白细胞)结果分别为7.267±0.855(Ⅰ组)、10.324士1.026(Ⅱ组)、13.061士1.589(Ⅲ组),经统计学处理,Ⅰ组和Ⅲ组之间差别非常显著p<0.01,Ⅰ组与Ⅱ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而Ⅱ组与Ⅲ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硒对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影响;但低硒大鼠白细胞的吞噬氧化活性低下,补硒可提高白细胞的吞噬氧化活性。此为克山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典型三跨隔震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采用Bouc-Wen滞回恢复力模型,模拟LRB(lead rubber bearings)的力-位移非线性特性,建立了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多质点系集中质量有限元计算模型,编制了运用Wilson-θ逐步积分法求解增量形式的土-结构体系非线性运动方程的时程分析程序.利用程序并结合算例分别对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与按照墩底固结假设的两种桥梁模型进行了隔震前后的时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Ⅰ、Ⅱ类场地土上,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与按照墩底固结假设相比,前者得到的地震响应峰值较大,但峰值相差不大.Ⅲ类场地上,前者的地震响应峰值比后者大得多,不能忽略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在同一场地类型下,隔震率对是否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并不敏感,但Ⅰ、Ⅱ类场地上的隔震效果要明显优于Ⅲ类场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缓激肽 (BK)对大鼠心肌梗塞 (MI)后心肌胶原生化改建的影响 ,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心肌胶原的影响是否与抑制BK的降解有关。方法 复制大鼠MI模型后 ,第 3天开始给予依那普利(5 0 0 μg·kg-1·d-1) 4周 ,测定左心室非梗塞区组织的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的比值 (Ⅰ /Ⅲ ) ,并与依那普利 +BKB2 受体阻断剂HOE 14 0 (5 0 0 μg·kg-1·d-1由微渗透泵给入 )组、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 (AT1)阻断剂Losartan(3mg·kg-1·d-1)组及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依那普利、Losartan组的胶原含量及其Ⅰ /Ⅲ比值均较对照组降低(P <0 0 5 ) ,而Losartan组的胶原含量及其Ⅰ /Ⅲ比值又低于依那普利组 (P <0 0 5 ) ,依那普利 +HOE 14 0组的胶原含量及Ⅰ /Ⅲ比值较单独用依那普利组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BK能抑制大鼠MI后左心室胶原的生成及降低胶原Ⅰ /Ⅲ比值 ;ACEI阻抑左心室胶原生化改建的作用机制是既抑制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生成又促使了心肌局部BK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将体重150g~200g的SD大鼠随机分成4组,Ⅰ:对照组,Ⅱ:去垂体组,Ⅲ:肌肉移植组,Ⅳ:第Ⅲ脑室移植组。Ⅱ、Ⅲ、Ⅳ组术后30d的死亡率分别为50%、16.7%、30%,60d的存活率分别为11.8%、66.7%、60%。结果提示:垂体移植可提高去垂体大鼠的应激性,并延长寿命。在2个半月的时间内,Ⅰ组体重增加158.6±57.2g,Ⅱ组减少38.5±11.2g,相反在肌肉和第Ⅲ脑室移植垂体后Ⅲ组体重增加47.0±34.3g,Ⅳ组增加54.8±36.2g。这说明:植入二部位的垂体可分泌几乎等量的GH,但其量还远未达到正常水平。Ⅰ组体温波动于38.1±0.13℃,而Ⅱ组降低1.8℃,但在移植垂体后,Ⅲ、Ⅳ组的体温均有回升。冷应激试验表明:Ⅰ组的体温均在1.5h内恢复,而Ⅱ组在6h尚未恢复,但Ⅲ、Ⅳ组的体温均在大约2.5h内得以恢复。Ⅲ、Ⅳ组肾上腺、性腺的重量较Ⅱ组明显增加,但仍较Ⅰ组有所减少。在形态上,Ⅱ组的肾上腺、性腺均严重萎缩,但在Ⅲ、Ⅳ组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在肌肉内未找到移植的垂体,但在第Ⅲ脑室都可看到成活的垂体,其细胞形态正常。RIA技术测定表明:Ⅲ组血中的TSH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降低高速公路出口匝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研究不同类型出口匝道的安全性能。根据出口匝道在分流区与高速公路主线的衔接形式以及匝道车道数,将其分为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类型Ⅳ四类;建立了出口匝道事故数、事故严重程度与匝道类型以及其它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分析事故数及事故严重度与不同匝道类型的关系,对四种不同类型匝道的安全性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从事故总数及事故严重性预测方面(从好到差),类型Ⅰ类型Ⅲ类型Ⅳ类型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