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道港口》2014,(3):197-202
文章应用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下的大范围泥沙数值模型,模拟计算了连云港港徐圩港区防波堤不同布置方案的泥沙回淤情况,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口门位置、港区布置形式、无用水域面积是影响港区回淤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进行港区布置时,为了达到防淤减淤的目的,应尽量将口门向外海延伸,采取措施阻止含沙较高水流直接到达港池,以及减少港区无用水域面积等。  相似文献   

2.
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连云港区回淤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港区的泥沙主要来源于近岸浅滩泥沙,在风浪潮流共同作用下泥沙悬扬、搬移,悬沙沿程逐渐落淤,造成港池航道淤积,港内淤积呈现口门处最大、口门内淤积厚度逐渐减小的分布趋势。通过数学模型计算,确定了旗台、庙岭及墟沟港区的月淤积强度;另外,大风或台风天气情况下,港区的淤积会加重,可参照研究结果对各港区回淤强度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3.
钦州湾老人沙规划围海方案处于口门涨落潮通道的浅滩上,围垦会对钦州湾海域水动力和泥沙环境产生影响。借助于潮流泥沙物理模型试验,模拟整个钦州湾海域潮流情况,对规划方案流态、潮流场变化、港池航道泥沙淤积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模型试验研究表明,在钦州湾涨、落潮通道浅滩处口门围海,虽然利用地形地貌顺水流布置,仍会造成通道内水流重新分配及湾内纳潮量减少,规划方案对钦州湾纳潮量影响均减小4%左右,港池航道平均回淤强度在0.19 m/a内。虽然优化围垦方案南端岸线形状可减少分汇流影响,但在钦州湾口门围垦还应慎重。  相似文献   

4.
何杰  辛文杰 《水道港口》2010,31(5):449-453
采用经过水沙验证的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模拟了大港湾水域的水沙运动特点,计算了港池泥沙回淤量。模拟结果表明,港池泥沙来源主要为大港湾后方浅滩落潮流挟沙;港池口门处的防波堤对减轻港池泥沙回淤的效果并不显著,港池后方修建围堰可使港池回淤量减小2/3;围堰阻挡了浅滩泥沙进入港池的通道。同时大港湾形成的半封闭港池具有流弱、沙少、回淤较轻的特点,经过相应的工程措施可成为一个优良的港湾。  相似文献   

5.
在淤泥质海岸建港,泥沙回淤是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文中应用波流共同作用下的大范围泥沙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连云港港徐圩港区建设期不同布置方案下的泥沙回淤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徐圩港区在建设期的回淤中,内航道所占比重较大,主要与港区水域面积有关。因此,在环抱式港区的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早地实施港区内的规划围垦项目,以达到防淤减淤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实测水文和地形资料,开展洋山深水港一期~三期港区的回淤特征和回淤机理的分析,研究表明:洋山海域含沙量冬季高、夏季低,港区冬春季回淤强度略高于春夏季,回淤形式以悬沙落淤为主;一期港区流态平顺且潮流动力强,回淤强度相对较低,仅0.04m/a,二期港区紧邻汊道的分流、汇流口,潮流动力减弱,不利于泥沙输移,回淤强度可达1.32m/a,三期港区涨、落潮流在此扩散和汇聚,回淤强度也有0.47m/a,但是由于口门束窄,水深较深,港区基本无须疏浚维护。  相似文献   

7.
环抱式单口门港池水体交换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沿海港口的环抱式单口门港池可起到防浪和减少泥沙回淤的作用,但此种港池布置对于港区内外水体交换是不利的.在港池1:2门朝向正对波浪情况下,港池水体随涨潮流增加、落潮流减小而出现港池内水位涌高,导致港池内外水体交换量减小、港池水环境容量下降.以浙江台州温岭港为例,在单纯潮流及波流共同作用两种水情下,通过模拟规划方案下港池内外水质点运动轨迹变化及计算口门通过潮量的变化来探讨该类型港池对污染物输移及水体交换方面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以越南某沿海海港防波堤工程为例,介绍该工程自然条件和泥沙来源,建立波流共同作用下的泥沙数学模型,模拟计算港区不同防波堤布置方案的泥沙回淤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沿口门向外,年淤积强度呈近岸大、外海小的趋势分布;建设南北防波堤方案的港内年均淤积量明显减少;当港池航道开挖深度为6.5 m时,全港淤积量最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铲湾港区泥沙沉积特性的研究,以及对骤淤的计算、港池施工期回淤的估算和港池施工后回淤分析,计算出深圳大铲湾港区年淤积强度,对港池疏浚施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泥沙问题是连云港港北翼的赣榆港区和航道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文中在进行自然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MOHID二、三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该港区实施后的潮流场及港池、航道泥沙回淤进行了计算模拟,对不同工况潮流流态、航道横流及对周围海区影响范围进行了分析,不仅给出不同工况下港池和航道的年回淤值,还对9711号台风作用下港池和航道的骤淤情况进行了计算预报。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提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模拟乐清湾港区的水动力泥沙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方案2码头布置好,水流较为平顺,港池回淤强度不大,工程量及营运成本相对较低,对周边水流环境影响小,通过工程措施可进一步改变码头前沿流态;大风浪作用下港区的3日悬沙回淤厚度在0.1m左右。  相似文献   

12.
从通航水流条件、码头泊稳条件以及港池航道泥沙回淤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论证天津港大港港区口门防波堤在现有2 km出水堤基础上,延伸2 km半高堤(堤顶高程3.5 m)的方案的可行性,为港区口门防波堤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余珍  张玮  任慧  唐磊 《水道港口》2011,32(1):43-47
以新通海沙围垦工程挖入式港池为例,针对长江口潮汐河段挖入式港池回淤问题,采用数学模型模拟了港区水流泥沙运动。结合相关河段实际回淤调查,研究了港池内水流条件分布与回淤分布,对港池回淤进行了估算。分析结果表明,港池内淤积分布形态与港池内水流分布规律相似,回淤估算结果与实际工程调查结果相符,可为潮汐河段挖入式港池的回淤预报和减淤措施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石浦港航道工程潮流泥沙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工程海区自然条件,建立基于不规则三角形网格考虑波浪作用的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充分验证的基础上,研究各航道方案影响下的潮流泥沙运动规律,并分析大范围海域潮流特征、进港航道口门位置流态特征、航道内横流、对周围港区影响、对潮位影响和对石浦港5个口门分流比的影响等,预测各方案泥沙回淤与莫拉克台风过程下的骤淤情况。  相似文献   

15.
防波堤     
用于防御波浪、泥沙、冰凌入侵,以使港口有足够的水深和水面平稳的水工建筑物。对于保护港池岸线不受冲蚀、防止港池淤积也有一定作用。防波堤的建设会改变原海岸线的动力平衡,在进行防波堤平面布置和口门选择时,要尽可能减少港池内的回淤,要力求使口门朝向与风浪、流的方向交角最小,  相似文献   

16.
概述长江口外高桥六期码头工程河段的河势及水流泥沙条件,并对临近的外高桥一、二期港池泥沙回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吴淞口至横沙水道的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分析工程实施对水流的影响.最后通过半经验公式结合数模结果对本期工程码头港池、调头区及引起的周边泥沙回淤进行预测估算,结果显示:工实施对码头上下游一定范围内水流有影响,其中码头桩基附近平均流速最大减少30%左右.外六期码头港池的年平均泥沙回淤强度为1.85~3.30 m/a,年回淤量约27.6万m3,调头区的年平均泥沙回淤强度为0.65~1.15 m/a,年回淤量约11万m3.  相似文献   

17.
以盐城港大丰港区为例,建立苏北淤泥质海岸挖入式港池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量化分析大丰港挖入式港池的实施对周边海域水动力泥沙的影响,以及港池内自身的泥沙回淤。研究表明,在保证规划港口码头岸线数量不变的基础上,优化港池水域面积可减少回淤总量,降低挖入式港池年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18.
根据洋山深水港区近期(2009年~2013年)的现场观测资料,通过对多年实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和数值模拟,深入研究了洋山港海域冲淤变化和四期港区泥沙淤积情况。其结论显示:大小洋山主通道海域海床总体稳定,西北部局部的冲刷环境为四期港区港池航道的增深创造了有利条件,预测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港池和航道的年回淤强度为1.0~2.0 m,接近二期港区的实际淤强,计算回淤量为457~881万m3,二期工程港池和外航道的成功开挖,表明港区的增深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崔长会 《中国水运》2010,(5):109-110
根据广州港南沙港区历史水文地质资料、南京航道工程局现场观测资料和相关科研成果,对南沙港区1#~6#泊位和港池疏浚工程施工期泥沙回淤风险及回淤应对对策进行分析研究。识别出了南沙港区的主要风险因子是台风风险因子,提出了与南沙港区实际相结合的泥沙回淤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分析南通港吕四港区东灶港作业区一港池通用码头一期工程海域水动力及泥沙运动特点和海床冲淤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对工程实施后的流场变化以及港池、泊位的潮流特征进行模拟分析,计算预测工程实施后泥沙回淤情况,为方案优化比选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分析得出了工程实施后,港池及码头前沿流速较小,港池内的泥沙回淤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