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对二次供水三种模式即水箱变频供水模式、无负压供水模式和稳压补偿式无负压供水模式分析比较后得出稳压补偿式无负压供水模式具有节能环保优势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重点阐述了所建议选择使用和推广的稳压补偿式无负压供水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情况,定性定量地证明了这一供水技术能满足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节能、环保和居民生活用水可靠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用水的卫生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户对于二次供水污染的投诉越来越多,相关的卫生规范不断修订和出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新型二次加压供水设备——无负压供水设备在国内供水领域诞生了,并在实际使用中得到人们的高度认可,继而在铁路给水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无负压(无吸程)管网增压供水设备非常适用于铁路小区的供水情况,充分体现无人值守、节能、节地、节水、防污染等诸多优点,从而确保安全、优质、不间断地供水。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将城市供水作为水源热泵系统的水源,实现建筑供水、供冷、供暖三联供的可行性,调查了城市供水与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在水源取水口、水温、水质、水量要求上的一致性,并提出了水源热泵与城市供水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形式。以日供水量为20万t的城市供水厂为例,理论分析了系统在夏季和冬季的节能潜力,对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在夏季和冬季的一次能源节约率分别为40.8%和18.3%。通过将水源热泵与城市供水系统相结合,实现城市供水、供冷、供暖三联产,在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是可行的,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4.
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对铁路给水系统的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水技术方案也需做出相应条调整。以目前铁路沿线车站常用的几种供水方式总结归类,从节能的角度探讨各个供水方案的节能效果以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住宅建筑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入户难、抄表难、收费难也长期困扰着供水部门。为提高我国城乡用水的管理水平,实施“一户一表,分户计量”的用水制度,采用水表集控改造方案,即通过改造楼房内部管线,将各户水表迁出室外,集中管理,使水表便于抄收和维修管理,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比较了3种水表集控改造的方案,重点提出了新的建筑供水系统——减路式单管道多路供水系统。该系统用一根立管(多通道管)来完成并排多根立管供水的任务,较好地解决了供水系统中管路数量和管材耗量多、占用面积大、施工周期长等缺点。  相似文献   

6.
结合铁路给水所运行特点,分析了全自动恒压供水设备在中小型给水所中运用的可行性,并通过试点运行和数据测试,对全自动恒压供水设备在用水要要求不同的给水所的运行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月山污水处理站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更新改造,将生活污水与生产废水一并引入污水处理站,经过物理、化学及生物、消毒处理,达到GB/T3007—2000《铁路回用水水质标准》,然后进行中水回用,既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又达到了节能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中人们节能意识不断提高。高层房屋建筑供水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供水设备的能耗越来越被使用者所重视,寻求在节能方面有所突破。本文通过介绍无负压供水设备的定义,补偿罐等设备的计算方法、设备选型,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无负压设备的型号。通过实际项目对变频供水设备及无负压供水设备运行情况及耗能情况分别进行监测、记录,通过统计数据并对记录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计算等对变频供水设备和无负压供水设备耗电量进行对比,直观体现无负压供水设备在节能方面的优势。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无负压供水设备在高层房屋建筑中具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风空调系统是地铁车站的能耗大户,其用电量约占地铁车站用电量的60%。为了解决地铁节能问题,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相关单位开展了地铁通风空调系统包括风机盘管、送排风系统、全空气风系统及冷冻水系统节能测试调试工作,并依据相关标准规范,对各系统的相关参数进行实测和调试,对节能调试过程中设计、施工、设备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措施,提高了通风空调系统的效率,减小了能耗,最终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0.
郑州东站给排水设计中涵盖了给水、排水、消防的全部内容,其特点为采用了储能罐式真空卸污方式,卸污系统能耗低,易于改扩建,适用性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给排水控制系统中,采用标准化的功能终端设备和网络传输通道,降低系统复杂性,提高系统可靠性,有利于终端设备运营维护。根据自来水的供水压力,针对用水点不同水压需求,采用分压供水方式,减少加压供水量,降低设备运行能耗;新型旅客列车上水设备的使用降低上水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上水效率,节约了水资源;分区消防方式的选用,减少了消防设备的配置,节约了工程投资;直饮水设施配置为旅客健康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