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有效利用贵州省工业废渣资源,积极探索废渣应用于公路工程的合理性、适宜性,选取贵阳市具有代表性的粉煤灰和磷渣,对二灰磷渣基层材料及水泥粉煤灰磷渣碎石基层材料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磷渣适宜作为细集料使用,精心设计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磷渣碎石基层材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内球磨方法,对破碎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进行处理后得到的再生集料的表面薄弱层进行处理,获得抗破碎能力强、吸水率低的加工再生粗集料和大量的球磨粉料。通过抗压强度试验、不同浸水时间的无侧限抗压试验及冻融循环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稳定全球磨加工再生集料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抗水稳定性及抗冻性能,并且在试验路段的基层中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铁尾矿砂及尾矿砂加入石灰水泥后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石灰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铁尾矿砂掺加石灰、水泥后,其强度随着龄期而增长,具有半刚性材料的特性,用石灰、水泥稳定尾矿砂作为路面基层材料具有很好的路用性能,同时用石灰和水泥稳定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已被较多地应用于路面基层,但在港口工程中鲜有应用。结合某港口码头堆场基层施工,进行水泥稳定碎石生产配合比设计的研究,分别从目标配合比确认、集料生产级配调试、水泥含量-EDTA关系曲线、延迟曲线和强度-含水率曲线等几个方面阐述港口工程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确认了施工阶段集料级配、水泥剂量、含水量、碾压延迟时间等生产参数,为该堆场的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废弃食用油作为再生剂,研究废食用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获得再生沥青混合料中废食用油的合理掺量范围。研究过程中,将废食用油、回收沥青混合料(RAP)、基质沥青和新集料重新拌和,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车辙试验和浸水汉堡车辙试验检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分析废食用油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RAP的掺量为30%~40%,废食用油的掺量为10.5%~12.5%时,废食用油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及高温稳定性,能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6.
振动压路机的振幅是影响道路压实效果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室内路用材料振动压实试验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振动压实仪,对在不同振幅振动压实条件下。粉土和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压实效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粉土和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等不同路用材料有不同适用的振幅范围,粉土合适的振幅比水泥稳定碎石的振幅要大。  相似文献   

7.
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至宜都洋溪一级公路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和底基层配合比为研究目标,对集料级配和水泥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对原设计级配做适当的调整,建议增加粗集料的含量,推荐底基层的水泥剂量的设计值为3.0%,基层水泥剂量的设计值为3.5%。  相似文献   

8.
徐广汉 《中国水运》2007,5(10):105-106
对水泥旧混凝土路面板再生集料进行了重新配制成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实验研究。通过与普通碎石集料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对比,分析评价了道路旧水泥混凝土在新拌制水泥混凝土应用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介绍了亳州市城市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控制要点和施工工艺流程,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进行了细集料掺配石屑的配合比设计。试验段施工及检测结果表明,细集料掺配石屑的配合比设计更加优化,外观更为密实。  相似文献   

10.
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山区重交通抗车辙路面基层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较小的收缩性能,较好的水稳性且与沥青面层结合良好。通过研究不同级配、不同水泥剂量和不同成型方式,根据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试验结果,依据强度满足要求、抗裂能力最佳的原则,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优化的结果为:在振动击实及振动法成型试件条件下,级配选用B,水泥剂量为3.5%~4.5%,水泥稳定碎石在龄期14~28d时,能达到设计强度。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如何控制好水稳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分析了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前的材料控制方法,针对某个工程实例分析水稳碎石基层的集料级配设计.研究了施工中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准备方法,提出了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2.
废弃水泥混凝土再生利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红兵 《中国水运》2007,7(2):97-99
阐述了当前欧洲各国、美国、日本及中国等国家对废弃水泥混凝土的再生利用研究现状。分析了废弃水泥混凝土的再生利用的研究发展方向,并简要阐述了再生水泥混凝土的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不同含泥量水泥稳定风化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研究对象,在风化砂中掺入0%、5%、10%、15%、20%、25%的粘土及3%、4%、5%、6%、7%水泥制作试件,并分别养护7、14、28d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通过具体试验数据分析其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稳定风化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增长,且在水泥掺量为3%~6%之间增长速度较快,当掺量超过6%时增长速度相对放缓;当粘土掺量为5%左右时,无侧限抗压强度值达到一个峰值,后出现明显的减小趋势;各掺量下无侧限抗压强度均随养护龄期的增长而增大,且增长的速度越来越慢;综合考虑道路基层各指标的要求,本文建议水泥掺量为5%~6%,粘土掺量不超过5%。  相似文献   

14.
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作为码头堆场道路工程中最常见的基层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对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压实度要求高,压实度能够直接影响到码头堆场道路的平整度,同时还能够影响到码头堆场的使用,因此本文重点阐述码头堆场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施工压实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同时根据其影响因素分别研究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建筑垃圾的利用率,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破坏,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再生骨料免烧砖的配合比进行了研究。经过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得出了影响免烧砖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试验研究结果,并结合当地原材料供应与市场需求,得到了再生骨料免烧砖的配合比。研究为当地建筑垃圾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混合料室内试验,探讨不同配比下外掺粉煤灰的在室内理想状态下失水规律研究干缩特性,掺加粉煤灰对强度的影响控制路基强度标准,延迟时间找到早期强度形成时间区间,比较不同剂量粉煤灰的干缩特性,选择为避免或减少集料早期和后期的裂缝的最优掺合量,得到许多有意义结论,可以指导路段试铺试验和基层混合料的运输、铺筑、碾压、养护施工。  相似文献   

17.
在码头堆场道路工程中可以选择多种基层结构,但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该结构自身具有较高的压实度,这是因为码头堆场道路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具有直接关系。文章主要分析了码头堆场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施工中影响压实度的因素,包括材料、机械和下承层表面平整度三方面,进而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希望能为相关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由于温缩机理和干缩机理引起的基层开裂和因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所引起的沥青面层损坏原因以及裂缝成因进行分析,并分别从路用材料、路面结构组合、施工技术以及现场再生维修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针对半刚性基层损坏而导致路面破坏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水泥碎石基层的集料进行了筛分等各种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底基层为悬浮—密实型、基层为骨架—密实型的配合比,在此基础上根据试样的最佳含水量及标准密度确定了底基层、基层的水泥剂量,通过室内、外实验检测,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路涛 《中国水运》2007,7(8):211-212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道路维修产生的废弃沥青混合料,如何回收利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本文介绍旧沥青材料的再生利用方式及发展厂拌再生技术的必要性,并测算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