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表沉降量作为判定地基卸载时间的直接技术指标,其计算的准确性已成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难题之一。为研究某软基施工过程中加固效果的动态变化情况,采用Hermite插值法将现场地表沉降实测数据转化为等时间间隔,并基于转化结果建立了GM(1,1)模型和对应的时间响应函数,以预测不同时间下的地表沉降量。分析计算结果表明:GM(1,1)模型的计算精度等级为1级,对不同时间下的地表沉降量能进行较好的预测;同时,为今后解决类似复杂沉降预测问题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刘东军 《中国水运》2014,(6):103-104
工后沉降量大小是反应加固地基效果的直接技术指标,其计算必须以估计度的分析与计算为依据。为判定某软基施工工程的施工效果和确定停泵时间,文中以真空预压过程中土体的实测沉降量为依据,建立了土体沉降量双曲线预测模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精度评定。结果表明:双曲线预测模型精度等级为一级,可用于对土体沉降量预测;同时,抽真空开始后的第120d,软基土体固结度能达到预期目标,该真空预压工程施工方法是合理的,预测结果可为后续工程施工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沈树茂  周林根 《水运工程》2017,(S1):109-112
基于抛石斜坡堤提出一种工后沉降量预测方法,通过e-p曲线和钻孔探摸方法预测工后沉降量,结合实际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工后沉降预测。以洋山深水港区某抛石围堤航标灯建设为例,运用该方法进行预测,在实际工程中得到较好的印证。  相似文献   

4.
利用已有实际资料对工后沉降进行合理的预测是控制工后沉降量的关键。实践表明,预测时不同的工后首次沉降速率对预测模型的选择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到预测的精度。文中针对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和工后首次沉降速率,对现有工后沉降的预测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不同的沉降速率区间,采用不同的沉降预测方法,以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5.
针对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在沿海码头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应用较广,同时针对该技术固结效果预测计算研究较少的背景,本文以以温州乐清湾某码头为研究对象,本文借助ABAQUS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实例码头工程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后地基承载力特性进行分析,预测码头最终沉降量。研究结果显示,实例工程地基最大沉降量达到1.89m,固结度达到93.5%(大于90%),地基整体连续10d沉降速率小于1.0mm/d,加固效果较好,大于规范要求以及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大面积深厚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如何预测塑料排水板未打穿部分的沉降量是工程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难题。依托鱼山围垦工程地基处理过程,结合施工开始至交工后一段时间内的沉降观测资料,对典型区域的沉降及沉降历程进行详细分析,将实测沉降数据推算出的最终沉降量与理论计算出的最终沉降量进行对比,并对深层塑料排水板的加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定深度以下的塑料排水板的排水效率迅速衰减,导致固结速率落后于理论计算的速率;用双曲线法结合实测资料反算最终沉降量时,应对板下区的沉降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7.
刘海民  范洪浩 《中国水运》2014,(1):324-327,331
文中对比研究了大面积吹填软基处理工程中沉降预测问题,分析探讨了基于实测数据推求未知时间内的沉降预测方法,以统一的评价指标灰色关联度进行了三类方法的特点和实用性。利用基于有限差分法的FLAC3D数值计算方法,结合工前土工试验数据,预测了未知时间内的沉降,探讨了该方法的推广价值,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东人工岛现场实测数据,利用双曲线法对地基土长期变形进行预测分析,简化局部地层分界线,选取Burgers本构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对软弱土体的主固结沉降和蠕变量进行计算,得到了东人工岛软弱土体工后5、10、50、120 a的蠕变沉降量。同时,通过有限差分法确定了蠕变计算时Kelvin模型与Maxwell模型的黏滞系数和剪切模量。通过与实测沉降数据进行对比,软弱土体的蠕变沉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9.
在利用灰色GM(1,l)和Verhulst模型预测真空预压加固吹填土地基的最终沉降量时,建模序列直接影响预测结果的精度。结合某吹填土地基加固工程的沉降监测数据,探讨监测序列长度、建模序列长度对上述2种模型最终沉降量预测值及预测精度的影响,总结出不同模型预测地基最终沉降量时建模序列的选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上述2种模型预测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误差均小于1.0%,灰色GM(1,l)模型的适应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摘要:针对某大型填海造地工程,基于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整个场区的固结沉降的数值分析,分析填海造地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沉降,绘制整个场区的工后残余沉降图并预测其沉降发展趋势。限于国内实验仪器的测量精度误差,针对一维沉降影响较大的力学参数进行必要的敏感性分析,得出一维计算中主要参数对沉降结果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太沙基固结理论的一维岩土固结沉降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得到整个场区的工后残余沉降分布。该计算分析方法对于预测填海造地工程场区的沉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苏俊剑  龚永康 《水运工程》2015,(12):144-147
连云港徐圩港区某抛石围堤工程项目,需进行围堤下软基沉降观测及固结度计算。砂被和排水板施工后围堤尚未出水,抛石后围堤在最低潮位出水时安放沉降板所得的累计沉降量有缺失,所得固结度偏小,因此提出采用工前工后钻孔探摸法确定软基实际沉降量可得到与工程实际相符合的固结度。同时,采用钢筋笼骨架+袋装碎石的围护方法在抛石施工前安放沉降板,可得到相对正确的累计沉降量和固结度,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舒志明  聂坤超  王航 《水运工程》2020,(S1):159-163
针对孟加拉Mirsarai护岸工程的沿海软土地基,采用排水板软基固结沉降法进行处理,对塑料排水板材料特性、堆载方案、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排水板打设后堆载过程及满荷后沉降量随时间变化的监测数据,利用双曲线、Asaoka、指数函数法等固结沉降模型进行拟合,预测地基沉降趋势,得出最终沉降量。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拟合度均较高,预测出3个里程的最终沉降量分别为161.04、381.68、369.80 mm。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对火山灰沉积结构性软土的加固效果,选取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典型结构性软土,进行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时的地表沉降、地下水位等监测分析,对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火山灰沉积结构性软土加固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真空联合堆载预压下土体沉降变形明显,效果显著,地表最终沉降量达4m左右,卸载时沉降速率为0~0.5mm/d,满足工后沉降的要求,说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对火山灰沉积结构性软土的加固效果显著。另外经过加固处理后,火山灰沉积结构性软土的孔隙比、压缩系数和渗透系数等物理力学指标均有较大的改善,能够满足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14.
以曲线拟合法为主,研究了预测模型的速率与沉降的特征,指出了Gompertz模型、Usher模型等增长曲线预测工后沉降存在的不足,改进了二次三项式预测模型,提出了计算幂函数模型参数的简便方法。结合高速公路长期的工后观测资料,分析了常用方法的适用性和预测精度,并对工后沉降预测模型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真空预压法在缅甸蒂洛瓦地区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对地基处理过程中的监测与检测,表明该方法对本场地软土地基加固效果良好,为本地区同类工程优化设计、节约成本积累了经验。通过对比理论计算的沉降量与实测沉降曲线推算的最终沉降量,可知理论计算时沉降经验系数取值至关重要,本地区沉降经验系数取值为0.9时,理论计算沉降量与实测沉降曲线推算的最终沉降量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根据实测沉降过程线推算最终沉降量S∞及固结参变量β是排水加固工程的常规分析方法,但国内研究其与实际值的差异及其误差趋向的文章并不多见。文中通过对有830 d沉降观测资料的某预压加固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得到了该工程主固结时间及相应的实际最终沉降量S∞,证明了固结度表达式Ut=1-αe-βt中的参变量β在固结过程中并非常数。分析结果表明,用"三点法"反分析计算最终沉降量S∞和参变量β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是偏于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水道港口》2022,(1):109-113
文章基于某新建集装箱重力式沉箱码头工程,在对码头各施工阶段的沉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减少工后沉降的措施:在沉箱安装前对基床整平预留沉降、对沉箱安装后进行堆载预压、上部结构分层浇筑、面层预留沉降量和采用可调轨道柔性固定系统等;并结合沉降理论计算值和监测值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测数据拟合对码头运营使用期沉降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叶飞 《水运工程》2022,(5):9-13
针对斜坡式海堤工后沉降和越浪量问题,以温州浅滩一期围涂斜坡式海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海堤工后断面堤顶沉降量和断面形式。通过典型断面模型试验获得了不规则波作用下海堤工后平均越浪量,分析了越浪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南围堤和东围堤各断面堤顶沉降量是不均匀的,沉降和泥沙淤积导致断面形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2)采用波浪斜向入射系数对海堤工后平均越浪量进行修正,南围堤和东围堤典型断面影响因素变化导致越浪量发生规律变化,海堤工后越浪量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检验澳门东填土区浅部土体地基处理效果,在充分研究场区吹填砂前后地基土层特性、地基处理设计方案和施工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对监测及检测结果中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软黏性土和吹填砂经地基处理后力学强度明显提高,工后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地基处理效果显著;根据长期实际沉降监测值能够对最终沉降量做出更准确的预测或通过选取合理的沉降经验系数m s,使地基沉降量估算值与目标值更接近,以便指导本地区同类项目的地基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根据广佛江快速通道工程软基路段分布特性,局部路段采用了塑料排水板结合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直排处理方式,重点介绍该工艺的工序方法、控制要点、固结和沉降监测分析、效果论证等内容。通过现场对沉降监测断面的沉降值、荷载时间的分析,利用双曲线法推算最终沉降量及固结度,结果表明,堆载.预压区平均固结度值与平均工后沉降量值满足卸载条件,推算工后沉降满足一般路段≤030m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