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梳理了船对船过驳作业两船靠泊产生碰撞能量的计算原理,根据水上LNG行业标准给出了碰垫快速选取和碰垫碰撞能量校核的方法,通过对某东南亚锚地LNG船对船过驳作业碰垫进行分析研究,验证了碰垫快速选取表和碰垫碰撞能量校核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船靠船(STS,ship to ship)过驳作业是液态货物卸载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沿海各港口受航道或码头泊位前沿的水深限制,或其他特殊作业要求,经常需要船舶海上船靠船货油过驳作业。本文首先介绍了船靠船的定义、过驳区域的选择和船靠船的理论方式,随后介绍了STS操作需要的详细准备工作,以OCEAN EMERALD(海洋绿宝石)轮某航次为例对船靠船过驳作业的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说明,随后对操作要点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了STS操作的注意事项,以达到船靠船过驳作业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艘10万m3和一艘5万m3的LNG运输船过驳安全问题,分析两船碰垫选型、过驳软管选取、总管与软件连接,采用FLACS对过驳期间安全距离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两船匹配良好,具备过驳条件,过驳期间需设置大于225 m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内严禁其他船只进入。整个评估过程充分考虑了LNG深冷易燃的特性和LNG运输船的特点,针对性地降低了过驳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正0引言随着全球航运业的发展,船舶趋向大型化、现代化和种类多样化,船舶的装卸方式不再只是传统的码头作业,而是出现海上船靠船作业。例如:油船在海上进行货油过驳作业,加油船在海上给货船进行燃油补给作业,冷藏运输船与远洋渔船在海上进行冷藏渔获转载,货船与货船在海上进行物资过驳转载作业。在海上进行船靠船操纵的风险比靠离码头增大许多,笔者以2艘冷藏货船之间海上低速航行动态靠离、漂航驳载作业为例,介绍海上船靠船的操纵方法,以最大程度避免或降低船舶之间不必要的碰撞  相似文献   

5.
针对LNG运输船在应急过驳作业中的船型匹配问题,分析国内典型到港LNG运输船现状,确定在LNG应急过驳作业中受载船的可选船型;分析典型应急过驳作业2船的兼容性,提出17万m3 LNG卸载船匹配方案,匹配结果表明,对过驳两船船型、舱型及舱容、低温软管、碰垫及系泊等方面的兼容性分析结果表明,匹配进行应急过驳的两船兼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徐阳光  汤清之  何夏茵 《船舶》2021,32(4):107-115
公务船在海上执行任务过程中,会进行人员换乘或物资补给,两船靠帮后的人员换乘和靠帮补给是最直接的方式,而在两船靠帮过程中,碰垫的选择对安全靠帮起着重要作用.该文旨在通过分析研究运输船常用的靠帮碰垫计算和选型方法,根据公务船靠帮作业的特点,并结合碰垫的类型,给出公务船碰垫的选型计算方法,同时对两船靠帮时碰撞能量计算公式的选择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内港口发展很快而航道条件受限,码头建设跟不上。出现个别港口需在海上进行大型船舶船靠船过驳作业。针对大型船舶在海上靠离泊作业的特点,提出在作业和作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安全作业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天然液化气(LNG)船对船过驳作业中拖轮对系统稳定性影响,指导过驳作业安全开展,基于三维势流理论的数值计算分析方法,利用加盖阻尼法在两船间添加驻波抑制单元以提高船舶水动力参数的计算精度,在与同类型试验结果比较验证后,进一步开展LNG船舶在海上锚泊过驳时采用不同拖轮配置方式下的船舶水动力性能以及过驳系统泊稳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风浪流作用于船首条件下,在受载船配置拖轮或在两船分别配置拖轮的方式可减小两船在船长方向相对运动以及艏摇运动的幅度,形成了快速预报不同配置场景下的船舶运动以及设备受力情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艘10 000 m~3 LNG加注船为一艘VLOC加注LNG作业时的两船兼容性问题,分析两船间碰垫配备、两船船舶尺度、加注软管和软管吊起吊能力,结果表明,两船兼容性良好,具备加注作业基本条件,评估过程可为LNG加注行业规范标准编制和实际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上原油船对船过驳作业存在多种风险因素,有必要系统运用风险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辨识。本文结合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实际情况,依据过驳作业流程划分风险辨识单元,明确了人员、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的五大风险辨识对象,初步构建了一种适用海上原油过驳的风险辨识方法,为行业内进行风险辨识提供思路和结构的参照。  相似文献   

11.
梁斌  朱永凯  张海涛  周毅  李萌  张荣 《船海工程》2022,(2):86-88,92
分析LNG船系泊过程中船舶和岸站基础数据的输入,风、流的选择,船型模型的选择,缆绳材质选择以和码头碰垫及LNG船船舷受力等,总结使用OPTIMOOR系泊软件的分析思路、数值输入及注意事项,以期能准确地模拟船只在系泊过程中各缆绳的受力,得到真实可靠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唐兆军 《世界海运》2013,36(1):36-37,45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进口的需求量也相应越来越大,我国目前的能源对外依赖程度已达到56%,石油进口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石油运输主要依靠海运,尤其是VLCC的运输,船靠船作业完成的油运比重也越来越大,频次越来越多。为了安全顺畅地完成海上过驳作业,提前做好操作计划、做好作业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作业前先进行  相似文献   

13.
船对船驳载作业,当两船旁靠并排装卸货时,为了避免两船直接碰撞造成危险,需要在相互旁靠的两舷之间设置足够吸收其冲击能量的橡胶护舷和附件。介绍了护舷设备组成、OCIMF规则的推荐布置、碰垫的理论选取方法,并以55000DWT自卸船为例,介绍了实船碰垫的选取和安装。对船舶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引言 目前我国港口生产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能源供应及需求的不断增加,作为海上原油运输的船舶大型化趋势不可避免,但由于各港口航道水深受限制及汕码头建设的相对滞后,港口采用锚地油轮过驳(过驳作业:在锚泊中,将原油从一船舶输送到另一船舶所进行的一系列作业)的作业方式会越来越多,而且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会是主要的作业方式,因此,做好锚地油轮过驳的安全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正>0引言我国沿海各港口受航道或码头泊位前沿的水深限制,满载吃水超过22 m的VLCC能直接进港靠泊的港口不多。由于港外航道水深不够,限制满载VLCC的进港,因此必须进行海上油品过驳减载作业,这种海上过驳减载作业通常只有在船靠船操纵完成并且两船稳定连接后才能进行。根据实践经验,在受风浪影响明显的开阔水域进行海上过驳减载作业时,采用在航作业比采用定点锚泊作业更安全。在定点锚泊作业中,由于受海上回转流  相似文献   

16.
海上船舶过驳作业(shiptoship)早已存在。最初是由于码头泊位紧张或船舶进港航道水深不足,船舶必须在锚地等港外水域过驳作业完成卸载作业,或作为减载措施减载后才可进港。尤其是液体货物由于货物装卸载仅需要船舶自身的设备就可以独立完成,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得到发展并延续至今。随着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支撑其发展所需的大量能源,需要从国外运输进口,海上石油运输是能源进口最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小型单体和双体风电运维船通常采用船首顶靠风机基础的方式进行登乘作业,而大型专业运维船一般通过补偿步桥进行登乘。不同登乘作业方式的窗口期均与运维船的耐波性能密切相关。基于船舶耐波性理论,对不同类型风电运维船在典型海域登乘作业的全年及各月份耐波性窗口期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大型专业运维船登乘作业窗口期最长,小型双体运维船次之。该研究可为风电运维船登乘作业窗口期分析和风电场运维方案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0引言超大型重载散货船傍靠空载锚泊船进行锚地过驳减载的作业方式,能缓解码头生产中泊位紧张的局面。嵊泗绿华山锚地减载后的船舶可以直接靠泊上海港和长江沿岸港口,既节省航程,又产生极大的社会经济效应。大型重载散货船在靠泊时处于低速、大漂角和舵效差的运动状态,而空载锚泊船在风、流、锚链的合力作用下处于相对运动状态,因此大型重载散货船靠泊空载锚泊船比靠固定码头的难度和风险  相似文献   

19.
余陈  王春晓 《珠江水运》2023,(9):101-103
介绍了LNG船舶运输及安全风险,概述了船岸作业特点及海事监管依据。通过分析LNG船舶船岸安全管理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从船岸检查制度落实、海事监管能力、法规制度和应急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远海作业锚泊定位大型抓斗船时域耦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环境复杂、作业水深较大的远海开敞海域进行作业时,大型抓斗船需采用锚泊定位方式,且船体运动响应受风浪影响较大。同时,在抓斗提升和旋转过程中,抓斗运动速度快,提升质量大,抓斗出水时全船所受载荷发生瞬时变化,加上复杂环境载荷的作用,对船舶安全具有很大影响。以适用于远海开敞海域、采用锚泊定位方式的200m3级大型抓斗疏浚船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船舶的水动力计算模型,对其运动响应RAO和载荷RAO进行了计算分析。考虑船舶主体、抓斗及锚泊系统之间耦合作用的影响,对抓斗作业时提升和旋转过程中船舶运动响应和锚泊线张力进行时域动力分析,得到了该船动力载荷结果,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