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船艇智能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船艇测试验证技术需求增大。考虑到虚实融合测试验证技术的发展潜力,文章对其在智能船艇上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综述。明确智能船艇虚实融合测试验证的概念,从基于功能和基于场景的智能船艇虚实融合测试验证技术2方面对研究现状进行介绍。最后,就现有研究中存在的场景构建失真、环境作用量化和虚拟船艇模型性能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下一步技术发展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无机房电梯曲技术特点,讲述了在安装检验过程应注意的事项,以确保电梯可安全、可靠运行,确保出现停梯困人时紧急救援工作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电梯乘客交通流预测是电梯智能群控调度的前提,有效提高电梯乘客交通流的预测精度能够使电梯智能群控系统更加合理派梯,从而缩短乘客候梯时间,减少电梯不必要的停靠次数,节约电梯运行的能源消耗.针对电梯乘客交通流时间序列小样本特征,根据等维新息原则,提出一种改进的灰色GM(1,1)模型对电梯交通流分别进行周期特性及发展变化趋势预测.综合考虑电梯交通流的周期特性及发展变化趋势,将两组预测数据进行最优加权组合预测.通过交通流数据最优加权组合预测与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相比较表明,在实际获取的乘客交通流数据量较少的情况下,最优加权组合预测的预测误差更小.将两种预测方法的结果进行群控调度,仿真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方法使智能群控系统更加合理派梯,缩短了乘客乘候梯时间,节约了电梯能耗.  相似文献   

4.
《舰船科学技术》2014,(12):103-106
增强现实也称混合现实,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真实环境与虚拟物体融合叠加到同一个画面或空间中,是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技术,在多个行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对增强现实系统中的虚实配准技术、显示技术、虚实融合技术、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增强现实技术在船舶制造、舰船仿真、船舱驾驶等方面的应用和潜在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开发超高层电梯的过程和技术难点,通过理论论证和实梯试验,并一一得到解决,最后成功开发出电梯公司第一台超高层高速乘客电梯。  相似文献   

6.
针对船舶引航梯的安全检测问题,提出基于Adaboost及Haar特征的引航梯安全检测方法,以某船引航梯检测为例,构建引航梯的图像特征,借助Haar特征的抗光照、旋转等性质,提取引航梯缝隙特征,选择Adaboost方法对提取到Haar特征进行训练及融合,并引入积分图加快检测速度。结果表明,检验结果与实际结果吻合较好,可实现船舶引航梯中微小裂缝的检测和识别。  相似文献   

7.
刍议加强船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典型案例,从船员职业道德的角度入手,探讨、分析船舶事故中的人为矢误问题,阐释人为失误与船员职业道德的关系,最后提出要加强船员职业道德教育,以减少人为失误,增强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8.
研究一种以虚拟兵力与实装兵力相结合的试验与测试技术,主要论述虚实兵力混合试验技术体系、信息交互控制技术和一种可用于该技术的编队队形保持算法。虚实兵力混合试验技术为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试验测试评估提供理论支持和测试方法,为真虚拟兵力加入系统试验提供方法,以保证在投入最小规模兵力条件下实现试验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高波 《水运管理》2011,33(7):30-32
为减少海上事故发生率,将海上事故的发生原因分为人为错误群和非人为错误群,针对人为错误群的产生根源,提出建立适用于船舶的安全文化,以减少船舶意外事件的发生,并从影响船舶安全文化的各项因素,如感知因素、组织因素、行为因素等出发,提出构建船舶安全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梁志 《珠江水运》2006,(Z1):108-109
据统计,水上交通事故80%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本文就是想通过深入分析水上交通事故中的人为因素,提出如何控制船员不安全行为的对策,从根本上消除人为的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安全无小事。保障海上船舶安全是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近几年的海上船舶事故调查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客观因素--不可抗力导致的;另外一个就是主观因素,也就是人为原因所致。比如说船员的技术水平不够扎实,遇到紧急情况缺乏足够的实战经验;工作态度不认真,望不够,缺乏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改变工作作风,积极主动寻求解决方案,提高船员的责任心与专业技术能力,从源头上预防船舶事故的发生。本文笔者就工作实际出发,谈一下应该如何有效地规避海上航行的风险,最大限度的保障船舶的安全行驶,将事故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船舶事故防范和安全控制系统在船舶航运安全相关信息集成的基础上,实时快速计算船舶的安全航速,实施安全控制,并重点研究了杜绝人为操作错误而引发事故的方法,对操纵指令进行识别和判断,提高船舶的安全性。此文对事故防范和安全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实现方法和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国家航标管理机构深入落实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一体化融合发展要求,为船舶安全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保障,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提出了较多保障措施,船舶通航安全依然存在潜在的风险问题。通过对个别辖区海上事故案例分析,当安全隐患浮现不及时排除,当遇到突发事件后就演变成事故。从识别风险源,到对风险源加以防控,这将关系到管理责任。  相似文献   

14.
党锐 《舰船科学技术》2020,42(14):58-60
受复杂地质条件影响,海域中存在航行事故频发区域,而传统船舶航行路径优化中,虚拟现实技术只注重模拟海域基本特征,导致选取的船舶航行路径集中在事故频发区域,因此重新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船舶航行路径优化中的应用。本文研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海域三维模型,统计历史事故频发区域界定船舶航行安全区域,结合船载信息融合技术确定最优路径,重新优化船舶航行路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效果相比,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绕行事故频发区域,选取的船舶航行路径最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研发一套适用于能源动力过程控制实验的虚实融合实验教学系统,可进行液位、流量、温度等过程控制实验的虚实结合的实验项目,为能源动力实验教学提供虚拟现实技术与实物实验装置进行虚实融合的实验教学系统,因此也就诞生了虚实融合过程控制实验技术研究这一课题,即本课题。本文通过研究过程控制的内容,分析过程控制的组成与认知,学习了工程控制的虚拟化操作,三维软件建立模型,并最终使用unity3D良好的完成的过程控制的虚拟化设计。针对过程控制建立的虚拟化场景,通过研究过程控制实验中液位、流量、温度的实验项目进行分析,对水流过程、水箱液位变化、锅炉温度变化过程仿真。这些仿真的过程有利于实验人员、管理人员、学生等相关从业者更加清新明了的理解过程控制,并提供了可视化程度更好的过程控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海军实兵演习过程再现系统是演习评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客观、完整、科学地再现演习全过程,可以为演习评估提供手段和依据。系统设计立足现有装备和技术条件,在对演习过程再现主要内容和基本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虚实结合、统分结合及双方同步再现3种方法来实现。演习过程再现系统由演习情况设置、演习数据采集与录入、演习数据分析与处理、演习过程模拟、演习过程再现显示、演习过程再现控制、模型与数据管理7个部分组成,分演习准备、演习实施和演习总结3个阶段运行。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船舶辅机拆装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的优势,开发一套虚实结合的船舶辅机拆装系统。该系统基于可穿戴设备HoloLens及三维实时驱动引擎Unity3D,实现单人及多人协同的船舶辅机虚拟拆装。该研究还解决船舶辅机虚拟仿真模型的优化、人机交互、多人协同中访问冲突与实时场景同步等问题,使船舶辅机虚拟拆装更加智能、便利和贴近现实。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航运院校采用真实船舶动力设备系统操作训练存在占地面积大、成本高且缺少实船环境的缺点,本文以船舶压缩空气系统为例设计出一种虚实结实的动力设备操作训练系统,建立了压缩空气系统的三维实体模型和设备的数学模型,通过Unity3D实现了船舶压缩空气系统的场景漫游和虚拟操作功能,采用PLC控制技术实现了空压机组的控制功能,解决了PLC控制器与Unity3D之间数据交互问题,最终实现了通过实物控制箱控制虚拟的空压机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铁运梁车现场施工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了一种实时联动控制的新方法。其特点是采用串行通讯的方式实现对运梁车速度、转向模式等信号的采集与输入,通过在VRML中建立虚拟样机运动的Java Script函数,真实模拟高铁运梁车的换挡直行、转向两种运动状态,实现数据的处理与传输,完成虚拟样机的联动控制。该技术已实用于高铁运梁车的安全预警系统中,解决了传统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误操作问题,使高铁运梁车的施工过程更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20.
如果信息系统中每一个使用者都是经过认证和授权的,其操作都是符合安全要求的,网络上也不会被窃听和插入,那么就不会产生人为的攻击性事故,就能保证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这是不需要证明的公理,是信息系统安全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