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于如何推动和实现货运行业的能源效率和减排力度,同时维护并加强货运行业自身的经济活力,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出路.其中始于2004年的美国SmartWay交通运输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在欧洲、亚洲、拉美和非洲,绿色货运的各种项目设计和发展,都在以SmartWay作为参照. 亚洲绿色货运发展始于中国,从2008~2010年的广州市绿色卡车试点项目,到2011年启动且正在实施中的广东省绿色货运示范项目,进而到于2012年4月正式启动的由中国交通运输部的道路运输协会牵头的中国绿色货运行动,中国全国范围内绿色货运发展之路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城市配送是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造成城市环境和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政府交通管理部门为了减少货运车辆对城市交通的干扰和缓解交通拥堵,对驶入城区的货运车辆实行交通管制政策,城市货运交通管制政策包括限行时间窗和限行区域两个表征指标.本文在分析城市货运交通管制条件下城市配送优化问题主要因素和问题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货运交通管制情景下城市配送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对模型目标做了单一化处理.最后,本文给出模拟案例分析,对不同城市货运交通管制情景下的城市配送优化综合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城市货运交通管制政策可以有效降低货运车辆对城市中心购物环境和城市交通的干扰,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但也会增加城市配送成本和环境污染,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城市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
从城市GDP、交通基础设施、货运量、货运车辆调度、能源和环境6 个要素出发,构建城市货运交通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比实施共同配送前后对城市货运交通拥堵、运输费用及货运系统节能减排的效益变化,寻求解决路径. 以济南市为例,确定模型参数及方程,动态仿真实施共同配送的效益. 结果表明:随着载货率提高、平均运距的增长,实施共同配送的边际收益呈递减趋势,配送时间的昼夜错峰调整也有显著影响;在决策区间载货率[70%, 80%]、平均运距[70, 80] km、配送时间昼夜比例[6∶4,7∶3]下,共同配送总体效益最优;节能减排效益仍存在挖掘的潜力,通过提高新能源货运车承担的货运比重,每20%的增加将带来货运系统节能减排平均30%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从城市GDP、交通基础设施、货运量、货运车辆调度、能源和环境6 个要素出发,构建城市货运交通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比实施共同配送前后对城市货运交通拥堵、运输费用及货运系统节能减排的效益变化,寻求解决路径. 以济南市为例,确定模型参数及方程,动态仿真实施共同配送的效益. 结果表明:随着载货率提高、平均运距的增长,实施共同配送的边际收益呈递减趋势,配送时间的昼夜错峰调整也有显著影响;在决策区间载货率[70%, 80%]、平均运距[70, 80] km、配送时间昼夜比例[6∶4,7∶3]下,共同配送总体效益最优;节能减排效益仍存在挖掘的潜力,通过提高新能源货运车承担的货运比重,每20%的增加将带来货运系统节能减排平均30%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正>我省自2011年开展世界银行绿色货运示范项目以来,先后有15家物流企业共计1600多辆货车通过遴选加入示范行列。据测算,此举每年可节约燃油逾2400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4万吨以上,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世界银行绿色货运示范项目由省交通运输厅牵头,会同省财政、发改、公安、环保、经信等部门共同实施。项目利用全球环境基金赠款,通  相似文献   

6.
大城市配送难问题极难解决,现有研究在量化分析以及作用机理方面稍显不足。从问题定义及城市配送网络的结构认识入手,以中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为研究对象,针对人口和商业密度、城市配送量等需求因素以及物流设施规划与布局、城市交通资源承载力、货运交通管理等供给因素,揭示中国大城市配送难问题的形成原因。基于城市配送需求与供给能力的动态演变过程,解析城市配送难问题的作用机理。最后,从强化需求管理、创新城市配送组织模式、改进货运交通管理、完善城市配送体系等方面提出缓解策略。  相似文献   

7.
货运车辆的运行已对城市的局部地区产生了一定的交通影响和环境污染,为掌握城市商业中心区的货运交通运行规律和配送行为特点,论文首先分析商业中心区的总体交通特征,接着对商业中心区的货运交通运行规律进行调查分析,进而剖析并总结商贸物流所产生的配送行为与交通特征,进一步对现行城市货运组织管理政策和措施进行评估,并对共同配送策略的实践意义进行了初步思考。这些分析为城市制定相关的货运交通组织管理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论文以上海市黄浦区局部路网为调查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货运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对城市货运的研究范围及我国城市货运规划目标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大中城市开展城市货运规划可预先控制城市货运对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城市货运规划应以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为前提,以此开展城市货运调查、需求预测、货车通道规划、货运站场规划、配送装卸点规划、货运交通管理规划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基于上海市货车出行特征调查,以限行时段进入市中心配送的货车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配送方式属性特征、出行链属性特征和配送企业属性特征的多项Logit和巢式Logit模型以研究城市货运车辆选择行为.根据参数估计可知配送成本、配送时间、装载率、配送点数和通行证满足度对选择行为均有显著影响.经模型比选,利用较优的巢式Logit模型评估上海市货运通行政策,结果表明,通行政策调整可有效促使面包车的配送出行向小型货车转移,且针对不同配送点数的出行链,面包车配送出行的转移量具有显著差异.最后,提出改善“客车载货”现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适用范围、通道形式、通行能力、经济可行性、承载工具能耗等几个方面,对城市货运交通组织目前存在的3种模式——地下物流、城市快速货运通道、配送物流进行分析,综合比较3种模式的优劣势特征,以期为城市货运交通组织模式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