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研究智能船厂的系统架构和船舶智能制造技术评价要素,从基础层、车间层、企业层3个层级提出船舶智能制造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为造船企业开展自评价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钢壳三维作业生产设计、钢壳智能化加工制造、工厂物联网建设和钢壳焊接管理等方面入手,探讨BIM技术在上述各方面的实施方法,实现BIM技术在船厂钢壳智能制造中对模型设计、交付、智能生产线集成、网络安全、物联网建设、人员设备监控、焊缝地图等功能的实际应用,为船厂在钢壳施工中所使用的设计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与BIM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促进钢壳制造在BIM管理平台中的有效管控。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评价体系是一个多维的系统,不仅要对道路养护技术水平进行评价,也需要对日常养护水平、安全畅通、路网质量等要素进行综合评价。文中综合考虑了影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各要素,建立了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三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评价实施的逻辑过程,即养护管理要素评价-养护要素预测-养护决策。  相似文献   

4.
智能船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指标体系是船舶测试验证的基础。文章对船舶智能化水平的支撑功能进行研究,将其分为感知、认知、决策和执行等4个阶段,并对各阶段能力的形成要素进行系统分析。此外,建立多维度的指标体系,可涵盖船舶智能化水平评价的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的方式对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文章提出的指标体系可为智能船舶的测试验证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深中通道项目经验,介绍了沉管隧道管节端钢壳的结构,阐述了不同类型端钢壳的施工工艺流程,提出了端钢壳制造和安装的精度控制方法,为沉管隧道制造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钻石模型、要素禀赋理论和价值链理论,从产业宏观竞争力和企业微观竞争力两个维度,构建了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结构模型由2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和31个四级指标构成,涵盖了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资源要素、市场要素、产业规模水平、相关及支持性产业5个方面,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经营水平、市场化能力、研发创新能力、资源禀赋和国际化程度6个方面.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构造了评价指标成对比较矩阵,进行了评价指标的向量计算和一致性检验,完成了指标的赋权,并深入分析了指标的特点和内涵.  相似文献   

7.
在对航运现代化的构成要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航运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权重的确定进行研究,并对广东省航运现代化的水平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造船模式和智能制造基本特征出发,提出船舶智能制造模式的定义、内涵、核心要素及体系架构,为船舶行业和造船企业推进船舶智能制造模式、构建船舶智能车间和智慧船厂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根据船舶行业标准《船舶建造技术水平评估方法》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以及综合模糊评价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建立船舶建造技术水平评价模型的方式。基于专家调查结合层次分析理论形成了一种用于解决船舶建造技术指标权重确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战场对抗特点,提出了舰载武装直升机突防概率系数和人员操作水平系数,对ADC模型进行改进。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和构建舰载武装直升机对岸火力支援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并阐述了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要素。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了两种系数对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船厂对船体平面分段结构优质、高效制造的技术需求,以船体平面分段中间产品加工为功能对象,进行船体平面分段智能制造流水线装备的研发制造,突破流水线总体设计、智能化焊接、系统集成控制等关键技术,形成一条包含拼板装焊、纵骨装焊、中组立制造等多工位的智能化流水生产线。通过工程应用实现船体平面分段由传统生产模式向以智能装备为标识的智能制造模式转变,可显著提高船体结构加工制造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李翼  吕建军  周陶然  甄希金 《船舶工程》2021,43(6):前插15-前插21
船舶智能制造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的深度融合,在船舶建造全生命周期内灵活实现不同的决策目的,并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产业革新的过程.针对船舶制造业的特点,通过分析船舶智能制造上层关键技术和关键能力要素,搭建船舶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体系.该体系是释放船舶智能化制造转型红利的核心手段,是构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研发与应用体系的先决条件,可有效引导符合当今时代发展趋势的智能化转型路线和节奏,推动船海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智能制造是舰船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必然之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为舰船智能制造发展带来了技术支撑,通过将无线传感网络应用到智能制造的设计、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中,可实现对制造环境的全面监控,自动评估制造效率,辅助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以提高舰船制造的智能化水平。本文基于互联网环境分析舰船智能制造架构,提出舰船智能制造中生产系统的具体应用,并以生产线能力评估为例分析舰船智能制造的评估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舰船智能制造系统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舰船制造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舰船的建造特点以及制造可靠性的概念,分析了舰船建造过程中产生缺陷的主要原因,提出提高舰船制造可靠性的方法,并据此提出舰船制造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使湖北省水运竞争力有利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运的需求、助力实施"绿色港口"理念,在分析湖北省水运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水运竞争力水平虽经历一定时期的波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要素的建设和维护等,其水运竞争力逐渐增强,呈稳步提升态势,其中社会经济要素、水运要素、水运市场、技术创新、政策和生态环保因素发展较快、较平稳,对增强湖北省水运竞争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沿海港口位于海陆交界地带,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提高港口建设的生态适应性。本文以沿海港口建设期生态适应性评价为目标,通过分析生态港口内涵及实现生态港口建设的途径,设置了评价指标体系要素层。根据港口建设期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及环境保护措施,设置了一级指标层和二级指标层,形成生态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杨新娟  庄宇 《船舶工程》2006,28(4):60-63
根据船舶行业的特点和企业信用要素理论,从财务和非财务两个方面建立了船舶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而结合企业信用评价的特点,构造了相应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船舶企业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智能制造和工业4.0是我国目前大力提倡的制造业发展方向,所谓智能制造是指利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简化工业生产过程的劳动力行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业制品的质量。船舶工业在我国工业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船舶制造供应链涉及范围很广,因此,提高船舶工业的智能制造水平有重要意义。物联网是近年来的热门研究对象,它利用传感器和互联网将工业生产的终端联网,实现了点对点的通信。本文首先介绍物联网的基本原理,然后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和XMPP通信协议,设计了一种基于传感器网络的船舶智能机械制造物联网架构。  相似文献   

19.
徐宏伟  王学营 《船舶》2021,32(1):17-21
随着《中国制造2025》提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的制造强国战略目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智能制造工程正在各个产业迅速推进。但作为制造强国基础的智能工厂并不仅仅局限于智能制造,还应该包括智能设计、全范围的智能物流和智能管控等。其中智能设计是缩短产品研制周期的关键,通过智能设计产生最优化的数据、高正确率数据是缩减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的关键。文章简要剖析智能设计在船舶行业的应用,基于现状展望智能设计的发展方向,并分析了发展智能设计所需的数据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20.
油库综合安全评价的AHP-Fuzzy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基于油库安全和事故状态分析,将油库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分为人的行为、设备设施的状态、管理和环境四个要素,提出了油库安全事故致因新模式.其次,简要分析了AHP和模糊综合评价2种系统评价的方法特点,结合两种方法建立了油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提出了多级AHP-Fuzzy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