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詹斌  孙标 《中国水运》2006,3(1):151-152
从湖北省内河船型的现状出发,在总结和分析湖北省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航道和船闸等通航设施为条件,以船舶运输量和港口发展为基础,明确湖北省内河船型标准化的指导原则,提出湖北省主要内河及通航水域实现船型标准化的发展目标,确定船型标准化的工作思路以及实现船型标准化的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船舶操纵模拟器在桥梁/船闸通航方案论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运用船舶操纵模拟器进行通航方案论证的方法,结合内河水域桥梁/船闸通航方案中进行试验,通过模拟不同环境因素对通航安全的影响,分析模拟试验的结果,提出提高通航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珠江水系     
《珠江水运》2011,(21):2-3
世界最大内河单级船闸竣工通航10月31日,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河单级船闸——西江航运干线广西桂运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实现竣工通航。解,它的建成使广西桂平枢纽闸过往吨位由1000吨级提升到3000吨级,年总通过能力将达到4200万吨,有效解决线船闸通过能力不足、制约腹地经济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规范内河标准船型研究开发,建立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的长效机制,我部制定了《研究开发内河标准船型指导意见》,现予发布,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二○○四年一月九日研究开发内河标准船型指导意见 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对于提高航道船闸等通航设施利  相似文献   

5.
船闸口门外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标准的初探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本文对船闸门口区与内河航道的通航水流条件标准做了回顾,分析计算了连接段顶推船队推力与阻力的对应关系,收集了有关枢纽工程的通航水流条件,为制定连接段的通航水流条件限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内河水域通航水流条件复杂,尤其是在船闸引航道口门区,进出闸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最重要的问题。文章建立的模型考虑了船舶在船长方向上不同的水流流速,提升了船舶操纵模拟的精度,并将其应用到了旗杆咀船闸改造工程中,利用数值模拟与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船闸上、下游引航道的通航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方案,提出了改善通航条件的方法及平面布置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
《中国船检》2006,(3):60-60
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是航运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对推动内河船舶技术进步,保障水路运输安全,提高航道和船闸等通航设施利用率,提高内河航运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指导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建立推进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的长效机制,实现2003年全国交通厅局长会议提出的全  相似文献   

8.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2,(3):255-255
据报道,依托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建设的我国首个内河枢纽通航技术研发基地不久前在宜昌挂牌。该基地将围绕提升内河枢纽运行维护水平、安全保障能力开展关键技术研发,重点研究船舶过闸交通组织与枢纽联合调度技术、通航建筑物检测和安全评估技术与设备开发、船闸运行与船舶过闸安全状态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9.
李真  朱洁 《水运管理》2022,(8):19-21
为加快淮安内河航道发展,以航道、水位和船闸等3个要素为抓手,指出淮安内河航道建设存在航道建设相对滞后、航道通航水位较为不足、港口运营集约化不足、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从加强淮安内河航道建设和推动淮安内河航运产业发展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珠江水运》2008,(6):67-68
从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内河航道分会获悉,经过50多年的建设发展,截至2007年底,我国内河航道的通航总里程已经达到13.3万公里,位居世界内河第一。据介绍,2007年,我国继续加强内河航道建设,全年共整治内河航道建筑物3296座,主要过船建筑物(含上行、下行)过货量达19亿吨,分别比上一年增加119座和1.72亿吨(不含三峡船闸)。目前,长江、珠江、淮河水系河段均可通航,  相似文献   

11.
船闸是连接内河和外海的重要通航建筑物,闸内水位变化幅度大,过闸船帕类型多样,造成船闸对防冲设备性能的要求很高。聚氨酯护舷作为一种新型的防冲设备,它合理的选型、布置和安装能够有效的避免过往船舶和闸室岸壁的碰撞损伤,降低船闸的日常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12.
《水道港口》2015,(4):329-333
并列多线船闸的交通组织对于保障船舶的安全、快捷过闸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闸区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长洲枢纽四线船闸的通航环境特点,分析了并列多线船闸的运行机制和闸区交通组织特点,研究了长洲枢纽并列四线船闸的交通组织原则及规则,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研究成果可给内河多线船闸的运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港  邓健  刘少勇  曾笑涵 《水运工程》2022,(12):196-203
为了提高内河船闸调度水平、缓解船闸堵航情况,以我国内河水运梯级开发中最为广泛的单级单线船闸为研究对象,运用Arena仿真平台构建了船闸通航仿真模型,以汉江兴隆船闸为例,对单级单线船闸船舶过闸问题进行仿真。在此基础上,为了评价相关要素对船舶待闸时间的影响,开展了大量单因素和多因素影响下船舶过闸敏感性试验。采用数据拟合方法研究了单因素作用下船舶待闸时间变化规律和预测模型,采用BP神经网络构建双因素作用下的船舶待闸时间预测模型。检验表明船舶待闸时间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结合过闸预约制和预测模型提出了船闸优化调度策略,可为管理部门开展船闸科学调度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4.
已建枢纽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急流碍航改善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过去国内内河枢纽建设往往多以防洪、发电等效益为主,航运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出现了一批碍航闸坝。以已建沅水五强溪枢纽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改善措施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了已建五强溪船闸碍航原因,并提出了采用浮式导堤方案解决已建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急流碍航的工程措施,为今后拟建枢纽的开发建设和其它已建类似碍航枢纽下游航道通航条件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大治河西枢纽二线船闸工程总体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利勇 《水运工程》2020,(4):120-124
受已建建筑物、用地指标、外河无锚地、内河有跨河桥梁等因素限制,大治河西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布置条件较为复杂。通过综合考虑枢纽水流条件、船闸通航条件、设计船型特殊性、停泊条件、相邻建筑物安全及施工条件等方面因素,确定合理的船闸横、纵轴线布置方案,得出合适的闸首、闸室、引航道设计尺度,采取内外引航道非对称布置形式,避免节制闸引排水对船闸通航安全的影响,解决外河无锚地条件下船闸进出闸停泊锚泊需求,实现了节约用地与减轻施工影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总结推进工作现场会议于10月12日在重庆举行。中国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称,按照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的总体要求,中国下一步将全面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长期以来,中国内河船舶船型杂乱、平均吨位小,导致航道和船闸等通航设施的利用率与通过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成为制约内河航运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于全虎  张平 《船舶》2020,(2):1-8
为提升江苏内河集装箱运输船舶标准化水平,实现船型与船闸、航道等通航基础设施发展相匹配,通过梳理内河标准船型主尺度标准和通航管理规定的修订情况,结合京杭运河江苏段集装箱营运船舶的调研,在船舶主尺度、舱室布置、船体结构和新能源动力的应用等方面分析江苏内河集装箱船标准船型的设计要点,完成48 TEU、64 TEU和96 TEU标准集装箱船设计。虽然受限于内河航运关注船舶成本的现状,标准集装箱船的设计更多采用传统基础船型设计思路,但研发运用先进技术、满足内河EEDI的绿色节能型船舶是标准船型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船闸     
庄辑 《珠江水运》2008,(12):62-62
利用厢形闸室水位变化以升降船舶的水运工程建筑物。它是通航建筑物的一种型式,用于克服航道中的集中水位落差,将船舶自一水位河段提升或下降至另一水位河段。船闸建于内河航道的水利枢纽中,为控制河口或港池口门外的潮差有时也需建船闸。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从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获悉,三峡通航管理局承担组建的"内河枢纽通航技术研发基地"已被交通运输部专家评审认定。此前,内河枢纽通航科技研发首次纳入交通运输部科技发展规划。据介绍,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将立足三峡、葛洲坝枢纽通航管理,面向中国内河枢纽通航行业,建设国家第一个内河枢纽通航技术科技研发基地。研发基地将围绕提升内河通航枢纽运行维护水平,开展枢纽通航安全和通航建筑物健康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液化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优势和内河LNG船广阔的发展前景,结合武汉上游长江航道的通航条件,从航道水深、过弯半径、桥梁通航能力和船闸限制等方面,分析了不同航道对船型尺度的影响。推荐了武汉上游航道LNG运输船各航段适宜的船型尺度,提出了船型结构、船体线型、货舱型式、推进方式等船型特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