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国智  陈帅 《珠江水运》2022,(12):88-90
针对船闸机电设备在设计、施工和运维过程中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生命周期的船闸在线运维管理系统。该系统以设计期建立的信息模型(BIM)为指导,以运行期的在线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运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实现设计阶段方案分析核算、建设阶段可视化交底和运行阶段的各类数据分析。在目前西江流域已建设的船闸应用表明:在船闸机电设备生命周期过程中,可实现建设、运维一体化衔接。系统对于提高设计、运维质量和效率,降低运维的成本,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水运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小、污染少等优势。船闸是保障水运航道安全和高效运行的关键节点,针对船闸的传统机电运维方式存在的耗费人力、效率低、响应不及时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理论的船闸机电远程故障诊断模式,为船闸机电设备的智能化运维提供一种新思路。利用船闸机电设备历史运行数据,通过对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学习,以设备实时状态数据为输入,自动分析故障征兆,实现故障早期预警、自动确定故障类型、快速定位故障根源、提供各可疑项概率分析,为维护人员的维修工作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3.
针对船闸金属结构在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中的特点,结合大源渡二线船闸等湘江沿线大型船闸实例,基于BIM技术,对方案设计、计算分析、优化设计、施工图设计、可视化技术交底、施工可视化指导、现场安装施工模拟、成本精确计量、运维数据资料管理、3D指导与学习管理和设施维护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与论述。结果表明:在船闸金属结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BIM技术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与充分利用,对于提高设计、施工、运维管理信息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质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船闸机电设备养护工作的常见模式,通过分析其优缺点,提出了对船闸机电设备进行预防性养护,并对预防性养护的实现方法、思路、技术手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船闸的维护是指为了保证船闸及其设施达到规定的标准和技术要求,保障船闸畅通运行而进行的各项工作,随着船闸养护现代化发展的推进,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技术应用于船闸维护工作,实现船闸养护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本文结合京杭运河苏北段船闸维护的相关实践经验,分析了精细化管理在船闸维护组织管理、实施管理和考核管理中的应用,实现船闸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为同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船闸承担着防洪和通航等重大任务。传统的船闸安全管理方法实时性、直观性不足,且对于危险的响应速度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难以满足船闸现代化运维管理要求。基于数字孪生概念,提出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船闸安全管理智慧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基于数字孪生的船闸安全智慧管理系统,旨在提高船闸安全管理的智慧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主机房的安全系统,主要是火气探测和消防系统,是FPSO主电力系统甚至全油田海上设施的安全保障,为此提出以精细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资产的经营和使用效益的管理思路。通过建立有效的运行维护制度,规范设备操作流程,定期对各个关键设备的使用状况、安全性能、运维费用和运行效率做好评估,完善一套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进而实现完善主机房原有火气探测和消防系统的目的,消除了可能导致恶性事故的安全隐患,保证了FPSO主电力系统和整个油田设施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可应用于设计、施工和运维等所有阶段。主要通过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得以实施,是实现施工建造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船闸工程的施工管理,通过BIM技术实现了船闸工程各参建单位的信息共享,使船闸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实现了质的跨越。  相似文献   

9.
文中通过分析苏北运河船闸集中值守模式的过闸操作流程、船舶过闸安全以及值班员人员操作习惯,采用疲劳测试实验,提出了苏北运河船闸集中值守的人员配备、安全管理、工作时间等制度,研究成果在淮阴1号船闸中得到成功应用,成为苏北运河船闸集中值守模式推广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0.
2月20日起,广西长洲船闸对船闸机电设备类、航道工程类及辅助设施进行为期50天的年度检修,以进一步保障西江干线水路运输通道安全畅通,在此期间长洲水利枢纽一线船闸停航维修,二线、三线、四线船闸正常通航。船闸岁修期间,梧州海事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批示,扎实开展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对重点水域进行通航安全整治,对成品油船和港区施工船舶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及时消除船舶安全缺陷,派出海事执法人员在船舶流量最集中的过闸时期实行现场指挥,防止发生船舶碰撞、船舶抢闸、船闸堵塞等情况,并持续做好为船舶提供气象、水深、航道变化情况等安全航行信息的服务工作,叮嘱船员做好开航自查及船舶复工前相关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安全、船舶安全、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1.
洪民 《中国水运》2009,(10):6-7
本文就如何对船闸进行养护与管理,使其能够适应水运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通航需求进行了探讨。主要从改进船闸养护管理工作方法、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养护管理中的难点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如何进一步提高船闸的养护与管理水平,降本增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家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国防科技行业的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档案作为记录国家各种秘密的一种重要载体,档案的安全保密直接关系到科研企业和国防的信息安全。本文以企业档案“收管存用”全生命周期中涉及的安全保密风险为出发点,从信息和载体角度论述档案安全保密管理的重要性,提出涉密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风险防控,保障档案安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型船闸金属结构的特点和发展瓶颈,结合京杭运河、赣江、湘江、西江等近20个大型船闸金属结构设计的应用,采用BIM技术进行了船闸金属结构的辅助设计、结构计算和优化、工程表达方式、工程数据提取、运维资料、推动专业发展和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和论述。研究结果表明:BIM技术对于掌握船闸全寿命周期核心技术、提高船闸金属结构的通用性和互换性、推进船闸金属结构的标准化和系列化、推动行业发展和完善专业理论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水道港口》2015,(4):329-333
并列多线船闸的交通组织对于保障船舶的安全、快捷过闸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闸区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长洲枢纽四线船闸的通航环境特点,分析了并列多线船闸的运行机制和闸区交通组织特点,研究了长洲枢纽并列四线船闸的交通组织原则及规则,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研究成果可给内河多线船闸的运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船闸的管理是河道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保证河道正常通行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船闸的管理应该做到安全管理,保证船闸放行快捷、河道通畅以及船只通过船闸的高效性等,要做到这些,首先就需要从对船闸的管理以及对从事船闸管理人员的管理入手。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船闸在运维管理过程中存在实时性与直观性不足的问题,建立一种新的基于数字孪生的船闸信息管理方法。运用BIM技术与WebGL技术,提出船闸三维数字信息化场景构建方法。通过分析船闸多源化异构数据实体关系,构建船闸多源异构数据库。基于建立的三维模型场景与多源异构数据库,制定一种三维虚拟仿真场景与多源异构数据库相互调用机制,基于B/S架构,研发基于数字孪生体的船闸BIM数字档案管理平台,实现船闸全景漫游、空间网格管理、档案信息查看、实时仿真互动等功能,为船闸运维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持,提升船闸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高雄 《水运工程》2002,(5):1-3,23
回顾总结20年船闸运行管理实践和经验;提出船闸运行管理的总目标是确保安全畅通、促进航运发展,技术改造是保障安全运行的措施,建立与完善协调机制是电齐同发展的基础等观点。  相似文献   

18.
在BIM技术运用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理念,首次提出BIM+理论进行船闸工程的建设。通过BIM技术与3D打印、三维水流数值模拟、互联网等技术的有机结合,进行船闸工程的规划分析、设计优化、施工组织及运维管理等工作,实现了基于BIM+理论的船闸工程建设新模式。工程实践表明,该模式简单高效,破解了船闸工程复杂结构建设的难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三河船闸拆除重建工作,分析长期超负荷运行、严重老化的三河船闸在其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设计标准与航道条件不配套、制约金宝航道效益发挥等问题,从5个方面阐述三河船闸拆除重建的必要性:是解决船闸自身安全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保障过往船舶通航安全的需要;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充分发挥金宝航道功能的前提;是管理部门提档升级的前提。为确保船闸运行安全,提升航道通行能力,充分发挥金宝航道的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三河船闸的拆除重建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船闸工程金属结构研发设计方法存在周期长、质量控制难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行业水平发展。融合BIM技术、参数化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实现了船闸工程金属结构模块设计。作为模块设计的核心功能,参数化驱动设计、三维-二维关联设计功能是对船闸工程金属结构设计技术的革新,完善了船闸金属结构设计技术体系,大幅提高了设计成果质量和工作效率。基于知识工程和专家系统的船闸金属结构设计数据库贯穿船闸工程金属结构的全生命周期,具有资源共享、继承性强等特点,对推动知识流动和技术创新平台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