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伟  杨冠川  叶佳雯 《水运工程》2017,(11):186-189
海堤从外海堤脚至内侧护堤之间的滩涂围垦空间,既是陆地边缘,也是水的边缘。外侧可构建滨海景观,内侧结合随塘河形成亲水景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内侧平台的防护林及景观有机结合,可构建人们休闲旅游的"黄金绿带"。结合台州某海堤生态提升工程,提出海堤生态提升总体技术方案,重点对海堤内坡种植景观防护林对海堤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种植平台高程、尺度布置等主要技术参数,为类似海堤生态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当前水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本文在水环境破坏的成因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水生态环境修复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总结了国内外水生态环境修复的成功案例,对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及水系规划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流域综合治理对于湿地水环境改善、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水动力数值模拟是预测修复效果的重要手段。基于斧头湖湖泊形态、水文条件、地形地貌特征与流域治理工程方案,通过MIKE 3建立湖泊流场并进行水动力模拟,对比分析圩垸拆除前后水动力特性及变化情况,预估圩垸拆除对湖泊流场产生的影响,验证工艺流程的合理性,并为全湖水质变化分析提供借鉴。数值模拟方法在流域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中的有效应用,可从整体上优化湖泊生态恢复方案。  相似文献   

4.
城市河道治理应基于生态理念,限制河道治理过程中发生的水质污染、项目工程周边大气环境污染等,维护河道水中的生物多样性,并基于实践工程内容,加强关键河道整治工程的应用范围。研究中以案例分析法,针对多向生态修复技术,提出了生态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并选取老虎坑水综合整治工程,从水质污染及检测的角度,提出了城市河道整治中的生态设计理念的分析与应用,并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理论和实践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立足盐城市水环境现状,依托水生态文明建设背景,合理运用水环境基底改善技术、水环境动力调控技术、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水环境强化净化技术和水环境景观营造技术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构建盐城市"活"水、"净"水、"美"水、"亲"水的水环境发展模式,营造盐城市生态的水环境和水景观,促进盐城市水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嘶马弯道位于扬中河段上段,是河势控制重要导流岸壁段,深水贴岸,为著名的崩岸险工段。经多年整治,河势总体基本稳定,但局部河势仍存在不利变化态势。嘶马弯道深水逼岸,江岸持续冲刷。为保障防洪安全、河势稳定、航道通畅、岸线利用、水生态安全及用水安全,迫切需要防治江岸坍塌、消除防洪安全隐患、维护岸线稳定。本文针对目前嘶马弯道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长江崩岸治理工程泰州杨湾~高港段工程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7.
生态水利理念是护坡、生物学以及生态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水动力对水生态系统的作用机制以及水生态健康的水力调控技术。除此之外,水动力条件对物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生态系统中物种构成、生态功能效应、水生态系统演变对水力的影响等都属于生态水利理念研究的内容。进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理念的影响研究,本文开展生态水利理念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研究,将深入探讨生态水利理念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模拟调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叶伟娟 《中国水运》2010,(6):133-134
对当前生态堤防提出的背景、建设必要性、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和生态效益进行了系统探讨分析,并对龙泉"水利西进工程"生态堤防提出的设计理念进行了阐述并给出"水利西进工程"生态堤防的典型设计断面图实例。  相似文献   

9.
生态护岸结构应用于工程建设,可以和传统工程措施相辅相成,稳固洲滩、平顺水流,并可以加强工程建设中对沿线环境和景观的保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水槽试验的方法,研究生态膜袋护坡结构水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河道呈现不同程度的黑臭现象,城市黑臭河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遵循"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结合国内外河道治理工程及治理技术的经验,对控源截污、水质净化、水动力改善及生态修复等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工程应用进展加以总结,并提出黑臭河道治理需根据黑臭成因、污染程度和治理目标,因地制宜制定综合治理技术路线,在治理思路上,实现由"重技术投入、重末端治理"向"技术与机制建设并重、末端治理与源头治理共举"的转变,以期为我国城市河道污染深化治理及水环境质量提升和功能恢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于薇 《珠江水运》2022,(7):80-82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西湖湖面保护为实例,分析了西湖上船舶污染来源,介绍了水域管理处在船舶污染防治中的各项举措.并就实际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工作思路,以便尽可能的降低船舶经营对西湖水生态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效保护西湖水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梳理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航运发展现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了建设人水和谐的美丽长江对策及建议,以期为促进"黄金水道"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河道治理工程,分析传统硬质护坡的缺陷及弊端,阐述植物型生态护坡的优势及特点,探讨了植物型生态护坡的作用机理。结合国内河道治理的工程经验,系统分析了国内常用的几种植物型生态护坡技术,提出每种技术的工艺特点及适用性。依托具体的河道治理工程实例,从工程造价、抗冲刷能力、整体性、地形适应性、适用特点等多角度,评价植物型生态护坡技术不同工艺的优缺点。结果表明:1)植物型生态护坡是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水-土-植物共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2)其作用效应机理包括水文作用效应和力学作用效应。3)目前国内河道治理工程中常用的植物型生态护坡技术,其适用范围及应用特点各不相同。4)松花江流域某二级支流的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采用空心六角块植物型生态护坡与格宾块石植物型生态护坡材质,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及推广性。  相似文献   

14.
生态护坡在水利工程中应用日益广泛,不仅具有硬化护坡工程的固岸和防治水土流失的护坡基本功能,且能削减污染源、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生态护坡常用措施主要有生态混凝土护坡、自嵌式挡土墙、生态联锁式护坡、生态格网护坡等,各具工程特点,工程建设中应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措施甄选。  相似文献   

15.
西江航道船闸管理是由对"人"的管理、"船"的管理、"船闸"的管理和"水"的管理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的。目前,由于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的缺陷导致西江船闸管理中水生态保护职能的缺失,而解决这些缺陷的思路是从思想上树立全方位参与的水生态保护的意识和从制度上拓宽船闸管理者参与水生态保护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李凌 《水运工程》2017,(8):97-100
对传统护滩结构和新型生态护滩结构进行对比,并对新型生态护滩结构——"生态型护底+异形网箱堤身"的特性及其适用性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对新型生态护滩结构施工工艺进行研究,提出适合该结构施工的工艺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为新型生态护滩结构在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鄱阳湖季节性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恶化、洪涝灾害频发等问题突出,给湖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影响。本文在分析总结鄱阳湖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按照问题导向,从全局和长远出发,通过改善水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修复水生态、完善防洪体系、加强河湖监管等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应对江湖关系变化影响,提高鄱阳湖水安全保障能力,永葆鄱阳湖"一湖清水",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城市内河涌水交换能力弱、自净能力差、污染源排放无规律、污染程度严重等特点,通过理论分析、数学模型模拟以及技术集成,探索和研发一套可适用于黑臭河涌长期有效的生态修复技术,实现了黑臭河涌"水-微生物-沉积物"的"三相"立体式原位生态修复,达到了消除河涌黑臭的目的。为城市黑臭河涌的治理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对长江口九段沙湿地生态变化的影响,于2017、2019、2020年对九段沙湿地附近水域的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进行调查。通过对比施工前后九段沙湿地区域水动力条件、水质、沉积物的监测数据,研究工程对非生物环境的影响,并采用生物多样性分析、遥感解译等手段分析工程对生物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水动力条件、水质和沉积物因子在施工前后存在一定波动,但无显著变化;浮游、底栖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植被面积呈逐年扩增趋势,说明南槽航道一期工程的实施不会对九段沙湿地生态现状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且对湿地多样性的增加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赵凯  王效远  阚得静 《水运工程》2021,(10):281-285
主动式钩连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能护滩结构,首次应用于长江深水航道一期工程中,该结构的防冲促淤效果显著。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和实验室检测分析的手段,对主动式钩连体周围的水生态和水环境多要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主动式钩连体可改善水生生物生境,提高生物多样性,表现出较好的生态环境效应,对于航道整治工程的生态恢复具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