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介绍双船抬浮打捞作业的施工方法,研究打捞作业中起重系统基座的受力形式,并根据受力特点设计抬浮作业起重系统中使用的两种基座——反力架及滚轮支架,采用有限元计算对其结构强度进行校核并辅助进行结构优化。"世越"号打捞工程的实际检验结果验证了结构强度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世界海运》2017,(9):17-22
"世越号"沉船打捞采用托底钢梁双驳船抬吊整体起浮方法,当"世越号"被提升到吃水9米时将和两条抬浮驳"招商重工1号"和"招商重工3号"一起转移进半潜船,由半潜船进行整体起浮出水。在整个过程中,"世越号"将与两条抬浮驳组成超大型结构,操作起来非常困难。以"世越号"打捞工程为例对双驳抬吊沉船浮装半潜船工艺进行详细介绍,内容包括拖航移位、沉船进档和重量转移三个作业环节,此工艺尤其适合大吨位沉船的整体打捞。  相似文献   

3.
将被动式深沉补偿系统应用到沉船抬撬打捞方法当中,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过程中由于风浪流对抬浮驳船的作用造成的动态载荷,从而有效地控制所有抬吊索具处于安全载荷以内,不至于发生索具断裂现象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本文以采用加入了深沉补偿系统的沉船抬撬法而成功完成世越号沉船的打捞作为案例,对升沉补偿系统如何应用于沉船抬撬打捞中,如何进行升沉补偿系统的静态性能计算,如何实验测试升沉补偿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以及在实际抬撬作业当中升沉补偿系统的实施要点均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对液压千斤顶抬浮力打捞船进行设计。阐述几种传统的打捞方法和液压千斤顶抬浮打捞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介绍12000t抬浮力打捞船的总体布置特点和定位系统,为同类型船的开发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定全  刘雨  寇雨丰 《船舶工程》2022,(5):59-64+117
为研究双船抬吊法在深水区域大吨位沉船整体起浮打捞作业中的应用,以采用双船抬吊法整体打捞300 m水深处的12 000 t沉船这一案例中用到的多体打捞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多体耦合水动力性能和提升吊缆动力载荷特性研究。采用三维频域格林函数法计算多浮体的耦合水动力特性,对提升吊锚链在不同沉船提升高度和不同环境载荷方向下的动载受力特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与水池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显示二者吻合较好,表明该方法有效,可为实际工程中打捞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道港口》2019,(5):611-615
韩国世越号沉船打捞是举世瞩目的大工程,上海打捞局应韩方要求制定了托底钢梁整体起浮的人性化打捞方案,起浮过程中的状态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沉船打捞起浮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状态监测方法,主要包括船体状态监测系统和托底钢梁倾斜监测系统两部分,详细描述了两个监测系统的实施和初值标定方法。船体状态监测技术与钢梁倾斜监测技术在沉船起浮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重点分析了艏向Heading、纵倾Pitch和横倾Roll的监测结果,并展示了钢梁倾斜监测软件界面。该技术的应用保障了打捞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并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7.
《世界海运》2017,(9):1-6
"世越号"客船沉没于韩国全罗南道珍岛郡附近海域,当地天气多变,水深达到45米,打捞作业环境恶劣,为安全把"世越号"从海底打捞出水,首创双抬浮驳提升、半潜船起浮出水打捞方案。由于沉船侧倾在起浮过程中无法提供足够的稳性,根据半潜船静水力曲线计算结果提出半潜船改装方案。通过GHS专用软件模拟半潜船起浮"世越号"完整过程,不仅对半潜船稳性进行校核,对实际起浮作业也可以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0引言在沉船打捞施工中,有很多不确定及不利因素,结合现场情况制订切合实际的救助方案至关重要。笔者通过"辽河一号"轮在复杂海域环境下的出浅过程,为今后类似的救助打捞工程提供参考。1工程概述1.1工程背景"辽河一号"轮是坐底式风电安装船,其设备性能在国内处于领先行列。2016年9月4日,该船在距离江苏省盐城市大丰港东南方向约20 n mile的  相似文献   

9.
"奥圣65"轮于2008年12月21日在天津港外锚地沉没。上海打捞局组织专业船舶经过52天的施工,圆满完成整体打捞任务。天津海事局给予了"沉船扳正起浮安全协调工作都十分圆满"的评价,交通运输部领导亲笔批示并对工程技术人员表示感谢。本文从该工程的技术难点和工程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技术人员从事救助打捞或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世界海运》2017,(9):23-27
"世越号"的打捞采用双驳抬吊的方案,成功地将沉没于44米水深的"世越号"从海底提升至出水13.5米位置,为后续的沉船成功上半潜船创造了条件。同时为应对该施工海域水深和海况条件,在每一套提升系统当中创造性地加入400吨的升沉补偿缓冲油缸。对整个"世越号"双驳船抬吊施工要点进行阐释,为以后类似的打捞工程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长荣 《航海》2012,(1):36-39
好几位船长向我介绍打捞专家赵孟信的传奇经历,他一生从事很多重大的救助打捞工程,从打捞江阴封锁线沉船,到探测"跃进"轮,尤其是浩大的"阿波丸"打捞工程。笔者在釆访他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从他开始进入打捞局,一直到他退休,将他打捞理想、打捞人生、  相似文献   

12.
为更明确大型抬浮力打捞工程船的应用前景,概述打捞工程船分类,从打捞作业和市场经营两个角度对大型抬浮力打捞工程船的应用需求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抬浮力打捞是传统打捞方式的有力补充,大型抬浮力打捞工程船通过液压千斤顶提升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大吨位沉船打捞能力,同时,大型抬浮力打捞工程船在大型货物运输和海洋工程领域也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3.
"科斯塔·康科迪亚"号邮轮打捞工程是泰坦公司目前为止工作量最大的一次打捞工作,由于邮轮吨位大、打捞工地水域条件等限制,泰坦公司历时近两年时间才完成了这项工程。在工程中,泰坦公司使用了拉力千斤顶、水下支撑平台和特制的浮箱,在起重船配合下对邮轮进行了扳正、起浮,最后成功将该邮轮拖到指定地点。在该打捞工程中提出的一些打捞思路和使用的打捞技术以及运作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对我国救捞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航海教育研究》2011,(1):63-63
全面梳理和总结中国救捞60年发展宝贵经验的《救助工程》、《打捞工程》、《海洋工程技术基础》等8本救捞专业教材已编写完成,并即将出版。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宋家慧在救助与打捞工程专业教材编委会上表示,这套教材还将改编成救捞系统广大员工的岗位培训教科书,以提高救捞队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救捞事业是党和国家构筑的海上德政工程,以救助人命、保护环境、服务社会、保障安全为宗旨,突出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执政为民的理念。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是我国唯一一支国家专业救助打捞队伍,承担着海上人命救助、船舶和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海上消防、清除溢油污染等重要使命,是海上德政工程的重要践行者之一。救捞事业诞生以来,几经重大海难的考验和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船抬吊打捞系统对大吨位沉船进行整体打捞是一项高难度高危险作业,对打捞系统及打捞过程进行风险评估至关重要.基于故障树分析法对双船抬吊打捞系统进行分析,确定打捞系统的逻辑树与二级子系统,分析二级子系统的失效模式,并绘制打捞系统的故障树.根据打捞工程危险源识别报告、失效数据库估算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通过故障树定量分析得到打捞系统发生故障的概率是0.002 16,属于中等偏高风险,平均无障碍工作时间约为463.97h.最后通过计算分析确定了基本事件的风险值,并为风险值较高的基本事件提出风险控制方法,为打捞作业安全保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围绕人命救助、环境救助、财产救助和抢险打捞、特殊政治军事保障任务等救助打捞核心业务,面向我国管辖海域内的救助、打捞、飞行三大业务领域,以支撑国际一流现代化专业救助打捞体系的加快构建为最终目的,从运行监测、应急指挥、通信保障、数据资源、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管理机制等方面,对中国救助打捞2015—2020年通信及信息化能力建设进行规划研究,提出规划水平年内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并对远期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朱绍凡 《世界海运》2020,43(3):31-35
海上救助打捞行业是高危行业,为更好地保障海上人命和财产安全,必须确保自身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是安全生产监管的治本之策,通过双重预防机制在救助打捞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将防线关口前移,强化预防预控,加强隐患排查治理,能够保障救助打捞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救助打捞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就救助打捞安全管理工作中如何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给出一些建议,供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圆满完成体制改革 开创救捞事业新局面 交通部救助打捞系统始建于1951年,是我国唯一的水上专业救助打捞队伍。2003年2月,在国务院领导的直接关心下,交通部会同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中央编办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救助打捞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交人劳发[2003]60号)组织开展了以加强救助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打捞发展的体制改革,实行救助、打捞分开管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以东莞市虎门港沙田港区三期工程沉箱侧滑没顶的打捞为案例。介绍钢盖板封仓法打捞沉箱的钢盖板设计、临界水位计算、打捞过程控制要点。通过打捞案例证明,钢盖板封仓打捞沉箱工艺成本较低、实施可行性强,具有较好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