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的推进以及城际交通带来的区域出行便利化,长三角城市群城际交通发展面临新的趋势和挑战。通过深入研究长三角地区城际交通与区域经济增长、区域要素流动、区域空间结构演化以及区域间相互作用等内容,分析各阶段城际交通发展模式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协调性,包括在规划层面以多层次城际交通引导区域要素流动、在空间层面亟待提高城际交通与城市空间匹配度、在组织层面跨区衔接难度大以及网络整体均衡性不足等。  相似文献   

2.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数字中国、交通强国、新基建战略叠加,在此背景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了交通基础设施、管理服务模式深刻变革。面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新形势以及智能交通发展新需求,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阐述了新一轮国家智能交通发展顶层战略。提出推动交通设施设备升级、交通治理能力提升、城市运营组织柔性协同、物流运输高效安全服务、出行服务品质化提升、产业生态多元化发展等六大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导向和路径任务。聚焦智能交通发展瓶颈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推进重点建设、推动升级、鼓励示范、创新应用等四类重大行动示范,由点及面推动形成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新格局,实现未来5~15年中国智能交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深圳交委、巴士集团和滴滴出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以巴士集团与滴滴出行合资成立的滴滴优点科技公司为载体,携手搭建全市开放性的综合交通大数据平台,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优化深圳市民出行体验,共同打造智慧交通产业发展生态圈。在当前传统行  相似文献   

4.
基于旅游交通出行链的山地旅游交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定义旅游交通出行链的基础上,时山地景区的旅游资源及客源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山地景区所特有的旅游资源垂直带谱分布特征,提出山地旅游交通发展战略及交通模式.可促进山地旅游产业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市居民出行需求日益增长,机动车辆拥有量也随之迅猛上升。北京市1986年和2000年的居民出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5年内,居民交通出行模式发生了变化,公交出行比例比原来略有减少,主要的变化是原来的自行车出行这部分中,有很大一部分转变为机动车出行。本文通过对类似规模的几个国际大都市交通出行结构演变过程的回顾,找出其关键之处在于采用政策策略促使居民出行选择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根据广泛调查和专家资讯,确定了一个北京城市交通出行各种方式的合理比例,作为发展目标;并参考发达国家和一些快速发展的国家和城市的经验,提出了达到这个目标的对策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州市初步建成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为广州市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的时期,广州将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综合门户枢纽功能,强化广佛同城效应,引领珠三角加快产业升级,提升珠三角乃至广东全省的区域综合竞争力.可以预见,未来广州城市空间结构、人口结构、就业分布及交通需求特征等都将发生一系列巨大变化,城市交通发展面临重要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广州市现状交通出行特征进行分析,掌握人、车、路的出行特征及运行规律,研判未来城市交通发展基本走向,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和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影响自行车交通发展的因素,对公众自行车出行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归纳总结影响公众自行车出行的四个主要因素:路权没有保障、出行受到干扰、出行时间过长、自行车停车问题,以及公众选择自行车出行的四大原因:出行方便、经济实惠、节能环保与健身。在此基础上,从城市精明增长模式、发挥自行车交通优势以及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自行车交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形态对居民出行的影响——上海实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海啸  沈青  张明 《城市交通》2009,7(6):28-32,49
了解交通行为与城市形态的关系是创造和引导绿色交通的必要前提。通过收集居民出行行为、社会经济特征和城市形态特征等方面的数据,对上海4个街区进行买证研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逻辑斯蒂克回归模型分析处理数据,探讨街区设计特征与居民出行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传统街区有利于短距离出行和选择非机动化出行方式。指出我国一些大规模社区的开发模式与目前鼓励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相去甚远,因此规划人员应重视传统的有利于自行车和步行的街区模式设计。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立起以公共交通为主体,个体交通为辅的城市出行模式,是缓解我国城市交通拥挤、阻塞的战略措施,是控制交通总量、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保证社会经济后续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在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交通系统中,往往需要多种不同的交通运输模式承担与日俱增的交通出行,而在各类运输工具选择中,要以快速高效的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居民的出行,使上海的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繁荣有序.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节点,连接着城市交通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以及各个系统内部的关节.在以往城市发展过程中,我们对交通客运枢纽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了各种交通方式之间连接不够紧密,从而使得整个公交客运系统运行效率不高.特别是不方便的换乘系统,使得地面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不能形成合力,使公共交通系统吸引力降低,导致高成本、高容量的客运系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