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自行车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状态与骑行者个体属性、骑行强度及骑行环境之间的影响规律, 设计并实施了自行车骑行试验; 选取了相对代谢率、心境状态、自感疲劳程度和任务负荷指数等指标, 分析了骑行者生理、心理与综合负荷感知的特性及规律; 以骑行试验数据为基础, 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了骑行者生理、心理及综合负荷感知模型, 并对模型预测能力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 骑行者个体属性、骑行强度及骑行环境均对骑行者负荷感知有影响, 其中骑行者个体属性因素中, 身体质量指数和基础代谢率作用较为显著, 二者在负荷感知模型中的平均影响因子分别为0.121和0.112;骑行强度因素中骑行时间对于负荷感知影响最大, 其平均影响因子为0.139;骑行环境因素中交叉口数对骑行负荷感知影响最为显著, 其平均影响因子为0.137;各个变量对心理负荷与综合负荷感知的影响趋势相同, 对生理负荷与综合负荷的影响趋势不相同。可见, 关注部分因素以及骑行者心理负荷对于提高骑行服务水平具有一定作用, 研究结果可应用于改善自行车骑行设施环境。   相似文献   

2.
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骑行特性及安全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机动车在信号交叉口骑行涉及安全及通行能力的问题.借助交通行为分析理论,采用摄像机和骑行实验计测系统,针对23名实验者分别进行了非机动车交叉口骑行实验研究,并对骑行者的骑行感受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对被试者的骑行行为分析表明,骑行者感知的主要威胁来自与左侧机动车的冲突.骑行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验证了调查问卷的结论.对非机动车过街的速度、加速度特性分析,论证了非机动车采取二次过街通行方式比直接左转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上海市摩拜单车一个星期的骑行数据,从时间角度深入挖掘骑行数据背后隐藏的行为模式和规律. 统计结果显示,工作日和周末的骑行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工作日呈现两个明显骑行高峰时段,周末的骑行分布则比较均匀. 在区分工作日和周末的基础上,根据骑行行为对每日的骑行者进行分类,每组骑行者均表现出独特的骑行开始时间和骑行时长. 基于周中的一天与骑行开始时间,以及周中的一天与骑行时长这两个组合分别计算赫希曼指数 (HHI),证实共享单车骑行高度的时间规律性;周中的一天与骑行开始时间组合的HHI值具有更大的标准差,显示了共享单车的灵活性. 对共享单车骑行模式的探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的持续改善,吸引更多出行者使用绿色交通方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网约配送员危险骑行行为的发生率远超普通电动车骑行者问题,通过路段观测的方法,收集并记录网约配送员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及3种典型危险骑行行为(占道骑行、逆向骑行和使用手机);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探究网约配送员危险骑行行为特性.结果表明:男性的危险骑行行为发生率要高于女性;年长组危险骑行行为发生率更高;不佩戴头盔的网约配送员会有更多的危险骑行行为;非机动车道密度、机动车道密度与速度因素对不同的危险骑行行为也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交通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针对网约配送员特殊群体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及安全培训措施提供借鉴,也有利于道路交通安全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事故对骑行者伤害程度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分析电动自行车骑行者事故伤害程度的影响因素.收集某市2013-2015年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数据,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从中选出与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相关的22个影响因素.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对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受伤严重程度进行预测,并对相关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电动自行车骑行者的视觉行为特征,明确其对电动自行车行驶安全的影响,采用德国SMI IVIEW X帽子式眼动仪对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在包含机非混行、行人非机动车混行、机非隔离3种类型的固定路段开展了眼动实验,获取了骑行者在不同的道路环境中的眼动参数,包括眼动时间、视角分布、注视持续时间和注视点分布等。根据数据结果,结合现状电动自行车路段行驶状况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建议: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尽量将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分离,设置合理的非机动车道和路边停车带,减少机动车对非机动车骑行的影响;同时应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分离,减少电动自行车和行人之间的冲突隐患。  相似文献   

7.
梁康之 《城市交通》2004,2(4):55-58
交通影响分析(Traffic Impact Study)是把规划发展项目对道路网的影响情况提交给政府有关部门,评价报告应该考虑通行能力、交通信号和安全问题。报告将被用于决定是否需要改善临近的接口,并为政府提供需要改善的地段数据。主要介绍了美国马里兰州公路管理局和马里兰州的蒙哥马利郡公共事务及交通部交通影响分析的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交通信息负荷量和交通信息变化的非机动车骑行过程,分析了骑行行为的安全性.针对不同的交通信息负荷量下非机动车骑行者的骑行行为,从骑行的安全感和舒适度出发,借助交通行为分析理论,设计了非机动车行车实验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分析了非机动车的速度和加速度特点,并根据自行车速度不稳定、波动频率高,而电动自行车速度相对稳定,但速度高、加速度大的特点,得出电动自行车安全性差的结论,验证了实验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材料技术和电池技术的革新使电动自行车具有轻便、续航里程长的优势。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出现进一步增加了电动自行车的使用量。针对电动自行车的发展,不同的城市给出了不同的鼓励或者限制政策。这些都急需对新时期的电动自行车骑行特征有比较定性、定量的了解和掌握。以西安市为例,对样本范围进行界定,选择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获取样本,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从骑行者个人属性、骑行行为特征、骑行路径道路环境三方面进行研究,最后得出国内类似西安这种城市电动自行车的主要骑行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为深化对其接驳轨道交通的理解,基于深圳市ofo共享单车大数据,研究接驳轨道交通的骑行流量与建成环境因素的关系。在计算各轨道交通车站骑行接驳范围的基础上,通过描述性分析并采用空间回归模型诊断影响接驳骑行的建成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居住和办公楼板面积、土地利用混合程度、非机动车道长度、轨道交通车站的地面出入口数量对接驳车站的骑行流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轨道交通车站与组团中心的距离、车站为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车站服务范围内的其他车站数量对于接驳骑行流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现有公共汽车站和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建设完善的地区,骑行接驳轨道交通车站的流量仍然很高。提出未来的城市规划及管理应充分考虑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资源的调度分配和配套建设,以构建更加灵活稳健的公共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11.
行人和自行车混合行驶是一种常见的非机动车交通组织方式,然而目前对于其混合流动力学的研究十分有限。本文基于社会力模型,提出一种面向行人-自行车混合流的混合流社会力模型(MFSF)解析行人-自行车混合流的运动机理,修正了以往研究中的自行车模型,通过实际道路上行人和自行车混合流的观测数据校准模型,构建仿真平台,最后使用仿真平台重现单向道路中行人和骑行者的自组织现象。根据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流量-密度基本图的对比分析,验证了 MFSF模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可以看出,MFSF模型可以再现行人和自行车混合流的自组织现象。当行人与骑车者的比例相同时,行人和骑车者的密度越低,骑车者的车道宽度变化就越小;当行人与自行车比例变化时,骑行者的比例越大,骑行者占用的道路越宽,且骑行者的车道宽度越不稳定;如果行人输入显著减少,则自行车者车道宽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交叉口交通冲突是造成交通拥堵和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着重研究直行非机动车和右转机动车之间的冲突,探究影响非机动车避让行为的因素,包括骑行者的性别、年龄、冲突点位置以及机动车车型等。对实际交叉口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非机动车避让行为与上述因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避让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选取16PF量表中的3个人格因素进行问卷调查,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读骑行者的避让行为选择。最后,据此提出改善交叉口骑行环境,提高非机动车穿越交叉口安全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全面梳理城市道路路段自行车服务水平影响因素,采集不同类型城市道路路段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等自行车骑行服务水平影响因素数据及骑行者心理感受,通过心理感受与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确定路段自行车服务水平模型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支持向量机建立了不同道路隔离形式下的路段自行车骑行服务水平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4.
现有针对二轮车事故后果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讨论骑行者总体伤害,少有针对骑行者具体身体部位的受伤情况相关研究。为揭示各身体部位受伤之间的关联性及致因,基于中国深度事故数据(CIDAS)中2 799起二轮车事故,以二轮车骑行者头部、胸部、上下肢等7个主要部位伤害严重程度为因变量,选取44个主要自变量以表征碰撞前行为、碰撞位置等信息。采用带随机参数的多变量模型进行研究,以更好解释各受伤部位严重程度间的关系及数据中未能观测到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二轮车骑行者性别及年龄、车辆属性、碰撞前二轮车驾驶行为及二轮车被撞位置均会对二轮车骑行者不同部位的伤害造成显著影响;头部、胸部及下肢在二轮车事故中是最脆弱的3个部位,值得进一步研究;中年二轮车骑行者在头部伤害模型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参数,即中年二轮车骑行者会对二轮车骑行者头部伤害严重程度存在异质性影响;加强汽车及二轮车的安全设计从而保护二轮车骑行者胸部和腹部极有必要;佩戴头盔不仅能够保护头部伤害,对于保护上肢伤害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公共自行车可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并且缓解城市交通“两难”。从骑行者视角出发,以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和机动性为主要指标,对公共自行车主要的三大设施(公共自行车站点、公共自行车以及锁止装置)进行服务水平等级划分。通过公共自行车的借还数据,运用SPSS对骑行者的骑行距离、骑行时间以及骑行客流的定量指标进行确定;而对各等级现状类及实际情况等的定性指标则通过调查问卷法进行确定,分别制定五个等级的分级标准。最后运用加权法确定各设施的总体服务水平,并针对单一站点公共自行车设施及区域型公共自行车设施分别建立整体服务水平评价模型。以公共自行车轨交塔园路站及其所属区域为实例得出其服务水平均为B级。  相似文献   

16.
自行车交通是一种健康、绿色、环保的交通出行方式,合理地规划自行车出行路线对于满足骑行者多元化出行需求、构建安全规范的城市交通出行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真实骑行者路径选择行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Open Street Map的城市自行车网络的构建方法及基于其上的多判据自行车路径优化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求解该模型的一种基于聚类的最优多判据路径规划方法.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及方法能够生成满足骑行者真实需求的多判据路线方案.  相似文献   

17.
<正>3月5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人民大会堂接受采访时透露,出租车改革指导意见或将于今年上半年出台。指导意见将尽力协调好出租车使用者、经营者及互联网经营者,找到三者的最大公约数,尽快让我国出租车管理走上正常轨道。出租车需采取总体管控杨传堂说,出租车的总体管理由各城市政府承担主体责任,交通部具有指导责任;交通部对"专车"等互联网打车软件的态度是"鼓励创  相似文献   

18.
近日,北京市首条自行车“高速”——回龙观至上地6.5公里的自行车专用路开通试运行。专用路将直接服务于沿线约1.16万通勤人口,30分钟内可从昌平回龙观骑行至海淀上地软件园。专用路沿线设置服务区,为骑行者提供如厕、驻车休息等服务。  相似文献   

19.
利用自行车骑行实验计测系统,设计了自行车速度和转弯半径实验方案,实时采集自行车在不同转弯半径下的速度.利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显著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转弯≤10 m时,对骑行速度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据此对骑行速度与转弯半径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骑行速度和转弯半径相关回归曲线和方程.实验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中国自行车空间设计的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历史街区优先发展慢行交通的理念,以自行车骑行速度为因变量,归纳整理出自行车道宽、自行车流量等7个道路环境因素,建立了各因素对历史街区自行车骑行速度影响概率的Logistic模型。结果表明:自行车道宽、自行车流量与行人数量是影响骑行速度的主要因素,其中,自行车道宽每增加1.0 m,骑行速度受到影响的概率最大减少0.352;自行车流量、行人数量越多对骑行速度的影响概率越大,单位小时单条道路每增加100人可使影响概率最大提高0.250。当自行车道宽大于3.5 m(双向)且单条道路的行人数量小于500人/小时,骑行速度受到的影响较小,骑行环境趋于最优。可见,该模型能较好地揭示影响历史街区自行车骑行速度的主要因素,并可为街区慢行交通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