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规范穿着救生衣是导致商船船员落水后死亡(失踪)的主要因素,而非规范穿着救生衣既有技术不足、法规滞后、管理不善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不良习惯和个人不愿穿的主观原因。为提高船员规范穿着救生衣的积极性,应加强船员安全教育、完善法律法规、提升多方监管合力和实施救生衣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薛忠林  徐敏 《航海》2011,(3):58-62
船舶发生海难,船员弃船逃生,发生伤病求治等事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救援转危为安,取决于海上气象、海况条件的优劣,救助力量的专业水平,也取决于遇险船员的求生技能.遇险船员训练有素,救助过程中能熟练配合救助力量,将大大缩短救助时间,增加获救机会.本文针对海上拖救、海上人员转运、弃船逃生、火灾中与外援船舶的协作方面的救援,阐述...  相似文献   

3.
滕建新 《航海》2021,(1):68-70
本文通过对双喷泵救助船舶应急操纵的研究和探索,阐述了船舶的操纵原理,为救助船员在救助作业中提供了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行船三分险",船员除了舷外作业、绑解扎作业、吊缸作业、备洗舱作业等过程中存在的显而易见的危险之外,还存在相对隐匿、容易忽视的致命危险,船舶封闭舱室作业就是其中之一。文中针对一起典型的船舶封闭舱室作业人员伤亡事故案例进行了深刻剖析,阐述了在封闭舱室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引起船员对船舶封闭舱室作业的高度重视,对防止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油田守护船上船员生活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提升船舶的作业效率,要求船舶具有较好的耐波性。以某油田守护船为例,通过为其设计矩形减摇水舱,减小船舶的横摇幅值,适当增大横摇周期,减少甲板上浪,提升船舶的耐波性。阐述矩形减摇水舱的力学模型和设计原理,并根据设计原理给出该型船舶的可自动调节液面矩形减摇水舱设计方案;通过减摇水舱模型试验和船模水池试验,论证减摇水舱对提升船舶耐波性的真实有效性。通过在船舶试航过程中对减摇水舱系统数据进行收集,证明该型船舶的可自动调节液面矩形减摇水舱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陈元弟  王金波 《航海》2021,(1):49-51
海上救助工作充满了危险与艰辛.大风浪中救助遇险人员更是困难重重.救助过程中往往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给救助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本文结合大风浪中救助实例,进行总结和分析,谈谈大风浪中救助即将沉没船舶遇险船员的经验,供业内参考.  相似文献   

7.
赵学成  王庆果 《航海》2011,(1):56-58
在海上的人命、财产、环境救助过程中时刻存在着风险,"没有危险,就没有救助,因为危险,才有救助".在实施救助的过程中,危险不仅威胁到遇险船,对救助船同样存在威胁,所以如何有效地规避潜在的风险并使遇险的人员和船舶获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损失,成为海上救助的重中之重.本文作者结合近年来海上救助指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海警救生衣因其特殊性,既要满足维权执法、协调作战的需求,又要满足海上救援抢险中救援对象的使用,这就要求所配备的救生衣不同于海军救生衣和普通船用救生衣。文章对救生衣整体性能、战技指标等性能参数进行讨论,在国标及国际救生规则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救生衣各项参数进行修订,以符合海警部队日常使用。  相似文献   

9.
减摇鳍、减摇水舱在恶劣海况救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海运》2016,(2):37-42
针对恶劣海况对专业救助船舶迅速出动及现场作业的不利影响,结合实际救助作业体会,探讨新型救助船舶减摇鳍和减摇水舱的组合使用方法,创造相对平稳的救助作业环境,保证救助船舶快速抵达、安全作业,提高救助效率。以"北海救117"轮的减摇装置为例,分析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和锚泊、航行、现场救助作业等几种状态下的船舶减摇方法和效果,以实现合理应用减摇鳍和减摇水舱,改善航行与救助作业环境,达到科学救助、安全救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0引言近年来,中国的专业救助队伍在保障海上人命、财产和环境安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实际海上救助过程中,除万不得已外,通常遇险船员选择留在母船是最为正确的待救方式,而海上拖救是海上人命和财产综合救助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笔者着重讨论深水区域漂航遇险船和救助船在风、流影响下的运动趋势,以及两船不同相对位置控制优缺点,探索安全的接近方案,为船员救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沈刚  黄东行 《航海》2023,(1):70-73
救助艇在浅水、岛礁等区域救助作业中存在较大风险。本文中主要浅谈救助艇在浅滩、岛礁区水域的作业风险点,救助艇使用前中后,对安全风险进行预防预控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风浪条件下救助船操纵训练的要求,有必要开发针对救助船的操纵模拟器。相比于传统的通用船舶模拟器,救助船模拟器原型机系统中引入六自由度平台运动系统,基于UDP协议传输船舶姿态数据实现实时体感模拟功能,可以模拟船舶在大风浪条件下剧烈摇动的操船环境,提高模拟训练的真实感。此外,系统中引入救助作业模拟模块的思想,可以更好地评估、训练船员在恶劣海况下配合其他救助人员完成救助任务的能力,提高执行海上救助任务的成功率与效率。  相似文献   

13.
论海难救助报酬的估算与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外有关海难救助的国际公约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以及相关案例中的做法,针对海难救助中救助报酬数额的确定,救助报酬在共同救助人之间以及救助船东、船长和船员之间如何分配进行讨论,并提出我国应在有关法律中确认船长、船员的救助报酬请求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风浪条件下救助船操纵训练的要求,有必要开发针对救助船的操纵模拟器。相比于传统的通用船舶模拟器,救助船模拟器原型机系统中引入六自由度平台运动系统,基于UDP协议传输船舶姿态数据实现实时体感模拟功能,可以模拟船舶在大风浪条件下剧烈摇动的操船环境,提高模拟训练的真实感。此外,系统中引入救助作业模拟模块的思想,可以更好地评估、训练船员在恶劣海况下配合其他救助人员完成救助任务的能力,提高执行海上救助任务的成功率与效率。  相似文献   

15.
《航海》2008,(4):16-16
澳大利亚一公司近日推出迷你新型海上救生仪——Mobilarrm V100甚高频位置显示无线电信标。该仪器与传统的个人无线电信标相比,比传统的救生装置速度更快、效率更高。Mobilarrm V100为全自动位置显示无线电信标,能够向信号接收范围内的所有船载甚高频电台和陆基接收器发送落水船员的呼救信号。船员工作时,可将迷你新型海上救生仪带在救生衣上,一旦落水,救生仪会自动发出求救信号,  相似文献   

16.
张楠 《港口装卸》2024,(1):36-37
针对散杂货码头使用自卸车、门机、抓斗配合作业的工艺在装船过程中出现的物料洒落较多、环境污染较大等问题,设计一种全新的干散货装船敞口自卸箱,给出了敞口自卸箱设计要点、敞口自卸箱使用辅助工属具设计和敞口自卸箱作业过程。应用表明,该敞口自卸箱在保证作业效率的前提下,可有效减少作业过程中的物料洒落。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近一年的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合格证(Z02)知识更新培训,发现很多船员对货船吊放式气胀救生筏释放方法不熟悉。同时,通过对其单臂回转式吊降放设备性能调研,发现部分船舶在设计上存在问题,致使该设备在PSC检查中被指存在重大缺陷,严重的导致船舶被滞留。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避免船员在操作使用和PSC检查中出现问题,从而保障海员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以4700kW新型多功能海洋救助/三用拖船为例,简要介绍了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在该船型的基本性能、特种作业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开发研究工作和设计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救助快艇"北海救321"轮(见图1)是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装备的新一代20米级救助基地配套工作船,列编以来已参与多次重大救助任务,在救助海上人命财产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型救助快艇设计最高航速为25 kn,船长21.44 m、型宽6.70 m、平均吃水1.42 m,可在近岸和浅水区进行救助作业;具有良好的耐波性和安全性,可在4级海况以下进行救助作业、5级海况以下安全航行;主要用于沿海水域20 n mile、离基地50 n mile以内巡逻  相似文献   

20.
孙莉 《江苏船舶》2023,(6):1-3+10+5
为解决大型布缆船设备多、甲板布置空间不足的问题,对125 m布缆船进行优化设计。首先,根据布缆船工程作业需求,提出了甲板作业区域设备合理布置方案;其次,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校核了电缆托盘舱段区域的结构强度;最后,结合船员海上生活的特点,从噪声、通风、防火、娱乐等角度对船员的居住区域进行设计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优化设计方案可有效解决大型布缆船甲板作业设备多、难以布置的问题,且作业区域局部结构强度满足《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22)的要求,同时大大提高了船员的船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