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疏浚工程施工区存在大量石块时,常导致耙吸船在施工过程中频繁堵耙、堵泵。为此,对不同类型的防石格栅进行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钢丝绳格栅最适合多石区域的施工,能大幅减小堵耙几率,提高生产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2.
冯晨  吴永彬 《水运工程》2020,(12):222-227
随着世界疏浚业和环保要求的发展,耙吸船未来将面临更多长运距、深远海的工程。针对此类工程中运载航行成本大幅提高的问题,以“通途”轮为例,依据绝对经济航速和相对经济航速的理论,采用柴油机负荷特性曲线和耙吸船的施工特点,分析运载航行过程中负荷、油耗量、产值、成本等多项指标之间的关系,依托关系曲线形成耙吸船在不同工况下运载航行时的实船计算模型。结果表明,计算模型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耙吸船在长运距、深远海工程中的经济性,提高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3.
郭子华 《水运工程》2017,(S2):75-77
为解决自航耙吸船在航道疏浚特别是冲淤变化大、施工中无法精确测量水下土方的难题,依托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长鲸6”在长江南京以下 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施工中进行研究,采用自动土方计量仪进行耙吸船疏浚精确计量,探讨自动土方计量仪原理并总结应用。  相似文献   

4.
疏浚工程中由于航道的多样性,经常会遇到航道空间尺寸无法满足耙吸船常规施工要求的情况,特别是大型耙吸船由于其船舶尺寸大,操控难度高的特点,使得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更加高。施工区域受限分为单侧受限、多侧受限,不同的受限区域有必要通过对环境、设备和施工方法综合考虑,优化施工工艺来提升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本文以巴拉那瓜疏浚工程中的Surdinho区段为例,阐述了受限区域的施工优化路线。  相似文献   

5.
耙吸船是疏浚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船型之一,适合开挖淤泥、黏土甚至碎石等土质。坦桑尼亚某港口的土质主要是珊瑚胶结砂,其标贯击数达50击,挖掘易成块;且表层存在大量轮胎、渔网及船锚等杂物,堵塞耙头严重。耙吸船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杂物及珊瑚胶结砂成块堵耙的问题,两者堵耙工况完全不同,无法单一处理。通过现场多方面技术参数分析,采取制作专用清杂工具、耙吸船设备改造以及施工工艺改进等措施,达到提升耙吸船施工效率的目的,可为耙吸船疏浚多杂物、易成块土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板桩码头施工过程中结构稳定性及质量控制要求,结合以色列阿什杜德南部港项目板桩码头疏浚吹填施工,找出板桩码头疏浚吹填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避免了疏浚吹填过程板桩偏位、吹填区域淤泥聚集、泊位水域超挖、欠挖等主要质量问题.针对具体问题,对施工耙吸船做相应适应性改造:耙吸船直吹施工替代装舱施工及高压冲水改侧冲水,可以解决水深小于耙吸船满载吃水区域及邻近板桩区域开挖的问题,避免调遣其他设备进场施工,节约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7.
董光辉 《水运工程》2013,(4):184-186
耙吸式挖泥船溢流施工作为疏浚施工重要的方法之一,其施工效率的提高与装舱时间有关.确定最佳装舱时间及生产模式,需要对施工区土质、装舱时间、装舱效率、施工区域漂流出的土方量等要素进行分析计算,并加以工程实践验证.依据确定的最佳装舱时间组织生产施工,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针对厦门机场二期工程大型耙吸挖泥船外海取砂工效提升的目标,通过分析不同采砂区装舱溢流土质特性和现有取砂工艺问题,总结导致不同采砂区取砂装舱施工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提出针对不同土质特性的外海取砂装舱施工优化工艺,并经实船测试和应用。结果表明,不同土质的取砂装舱工艺存在差异,对于易沉积、溢流损失小的土质条件,提升舱内平整度能够有效增加装舱土方量;对于难沉积、溢流损失大的土质条件,提升挖泥能力是提高取砂装舱效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王照田 《港工技术》2010,47(5):30-32
以湛江港30万t级航道疏浚工程为例,详细分析航道疏浚工程中施工垄沟形成过程,特别是大型耙吸船疏浚垄沟的形成过程,并探讨施工垄沟的形成原因以及可能对竣工验收产生的巨大风险。最后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及预防措施,以改进疏浚工程的质量通病。  相似文献   

10.
针对耙吸船在俄罗斯布朗克工程中疏浚多石底质工况时,频繁出现块石堵泵、堵耙口等严重影响施工生产的难题,对耙吸船泥泵通道的通过能力及耙头格栅进行研究。采用泥泵相似性原理,从泥泵叶轮球面通道尺寸、叶轮切割对泥泵性能影响、叶片切割长度计算、叶轮切割操作等方面进行分析,调整泥泵叶轮通径以适应多石底质复杂工况。通过实施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多石底质下耙吸船小流道叶轮施工效率低的难题,单船过泵量平均提高44%,装舱生产率平均提高17%,周期生产率提高11. 5%。  相似文献   

11.
针对耙吸船疏浚施工引起的悬浮物扩散问题,建立了三维水沙数值模型,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耙吸船疏浚施工导致表、底层水体含沙量骤增,其中耙头扰动引起的再悬浮泥沙不易扩散至水体中层,其影响主要集中在海域底层水体,而装舱溢流产生的悬沙羽主要集中在表层,不易扩散至中下层;耙吸船施工引起的悬浮物扩散影响范围在施工后前3个小时不断增大,之后不断减小,至第6个小时影响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12.
以大型耙吸式挖泥船设备作为基本对象,围绕其机电一体化管理措施展开探讨,充分考虑到了不同环境下疏浚设备的施工需求,综合耙吸式疏浚船的实际特点,进一步探讨了此类型设备的特性以及操作系统等,最终给出相关的建议,旨在提升大型耙吸式挖泥船设备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3.
张刚 《珠江水运》2011,(12):80-82
长江口1 2.5米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建设工程航道工程设计标高以上土层为粉细砂层,工程基建期施工工期短,工程量小,施工区域长度短,沙包浅点分布零散。大型耙吸疏浚船舶如何在此类扫浅工程中发挥作用,提高施工效率,为此类扫浅工程施工起着借鉴作用。本工程投入一艘5000m~3耙吸疏浚船舶"航浚5002"轮施工,根据试挖情况和泥样采集整理数据,及时更换疏浚机具,调整施工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京唐港区砂源为粉细砂,颗粒较细且不易沉淀,采用传统的吸砂船进行水下取砂溢流量极大、效率极低且装舱量少,无法提供可靠的砂源且取砂造价过高。通过增加主管分流装置对平板驳进行改造,结合同期航道疏浚的耙吸船连接管道进行吹砂,通过溢流沉淀,将耙吸船泥舱中的海砂吹至砂船船舱内,再用于防波堤筑堤冲砂。试验表明,耙吸船联合改造平板驳装舱砂船每日可提供砂源约0.93万方。将航道疏浚与防波堤冲砂施工有机结合,同时节约了吹填区围埝建设和取砂船单独水下取砂的费用。  相似文献   

15.
大型耙吸船在黏性土质条件下施工易出现耙头堵塞以及泥舱疏浚土板结、固化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研究施工设备改造及施工工艺优化。通过引入具备水下泵等先进设备的超大型耙吸船"浚洋1"、强化高压冲水设备、改造耙头等来降低耙头堵塞影响。采用"泥沙垫舱+黏土装舱"的施工工艺,以淤泥及少量沙土作为疏浚黏土与泥舱间的润滑剂,减少黏土在船舶泥舱的滞留,缩短船舶抛泥时间,提高船舶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6.
张群 《水运工程》2014,(7):163-165
浅区疏浚一直是内河航道维护疏浚的难题。当内河航道水深不能满足自航耙吸船空载施工吃水要求时,耙吸船将无法进行上线下耙疏浚施工。为了解决该问题,将最新研制的艏冲装置系统安装于耙吸船船艏,并利用艏冲装舱施工方法成功解决了浅区疏浚的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疏浚工程建设过程中,组织6艘装备ADCP的水文测验船,在国内首次采用多固定断面法对耙吸作业过程的溢流疏浚土及北槽内贮泥坑、抛泥区涨落潮抛泥过程中的疏浚土扩散情况进行了观测.首次在长江口成功获取了水体中疏浚土扩散场的实测资料,深化了对长江口疏浚土扩散特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改进了疏浚溢流和疏浚土处理的时间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疏浚土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疏浚工程建设过程中,组织6艘装备ADCP的水文测验船,在国内首次采用多固定断面法对耙吸作业过程的溢流疏浚土及北槽内贮泥坑、抛泥区涨落潮抛泥过程中的疏浚土扩散情况进行了观测.首次在长江口成功获取了水体中疏浚土扩散场的实测资料,深化了对长江口疏浚土扩散特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改进了疏浚溢流和疏浚土处理的时间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立金 《港工技术》2010,47(2):21-23
提高耙吸船开挖密实粉细砂的施工效率是疏浚工程界不断探索的问题,而采用最佳装舱时间是提高耙吸船挖砂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结合锦州港301泊位工程港池粉细砂的疏浚施工,通过对有效载重曲线和小时效率曲线的分析,简要介绍最佳装舱时间的计算。  相似文献   

20.
针对马来西亚关丹新深水港疏浚工程抓斗船及泵吸船施工码头前沿狭窄水域浮泥施工效率低、施工工艺复杂的情况,提出采用平板驳辅助耙吸挖泥船施工工艺,通过将平板驳与耙吸船进行绑靠,使平板驳成为耙吸挖泥船与码头水工建筑物之间的缓冲。实践结果表明,该工艺有效规避了耙吸挖泥船近岸作业可能带来的碰撞风险,使耙吸挖泥船在码头前沿近距离施工成为可能,充分发挥了耙吸挖泥船大泥泵施工的优势,简化了施工工艺,大幅提高此类区域施工效率,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