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旧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项目,通过确定旧料的掺配比例,对掺加30%RAP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和普通沥青混合料分别进行配合比设计,并着重分析两种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再生沥青混合料能够满足体积指标,力学性能及各项性能指标,在相同的条件下,掺加RAP的再生混合料的各项性能优于未掺加RAP的普通沥青混合料,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可以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在SMA沥青混合料中橡胶沥青取代SBS改性沥青路用性能方面的可行性.文中采用轮胎胶粉和基质沥青配制橡胶沥青,并制备相应的橡胶沥青SMA混合料,利用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分别对橡胶沥青SMA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SMA混合料高温性能、水稳定性能和低温性能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在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方面,橡胶沥青SMA混合料略低于SBS改性沥青SMA混合料,但是数值相差不大;在低温性能方面,橡胶沥青SMA混合料高于SBS改性沥青SMA混合料.总体上可以说,橡胶沥青SMA沥青混合料具有与SBS改性沥青SMA混合料相类似的路用性能,在工程中,可以用橡胶SMA代替SBS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促进剂BDMA(苄基二甲胺)对环氧沥青及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合理选择促进剂掺量,首先采用粘度试验分析了BDMA掺量对环氧沥青粘度增长规律的影响;然后研究了不同掺量BDMA对环氧沥青混合料常温下强度增长规律及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DMA促进剂掺量越高,温度越高,粘度增长越快;BDMA能有效缩短环氧沥青混凝土施工后的养生周期,施工后能提早开放交通,而待其完全固化后,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有所提高、但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沥青基本性能和动态剪切流变性能的测试,分析研究了一种50目废轮胎胎面胶粉改性沥青的工艺参数和性能指标。研究表明,这种胶粉具有较好的高低温性能和高温存储稳定性,常规性能指标高于一些项目标准,路用性能等级能达到PG76。随着胶粉掺量的增加,沥青的软化点、延度、老化延度、弹性恢复、粘度、DSR值都呈上升变化趋势,此种胶粉掺量16%左右为宜;添加少量SBS的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较胶粉改性沥青具有更好的低温性能和高温抗车辙性能,老化后5℃的延度有明显的提高,路用性能等级能达到PG82。  相似文献   

5.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是一种通过提高沥青路面的劲度模量,来提高沥青路面高温抗车辙性能的新型材料。针对高模量改性剂PR.Modulus干法工艺制备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展开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高模量剂PR.Modulus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可以有效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保持不变,水稳定性能也有所提高。对动态模量试验数据的分析得知,提高沥青混合料弹性模量可以有效减缓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使用高聚物改性乳化沥青胶结料和适宜的矿料,进行了高聚物改性乳化沥青冷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研究,并对冷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弯曲、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性能等路用性能展开评价。研究表明,冷拌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路用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7.
分析总结了几种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的试验方法,并比较其特点,推荐车辙试验作为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结合南方某高速公路路面结构形式,对AC-13、AC-20和AC-25三种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了高温车辙试验,并分析了不同厚度与动稳定度及永久变形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超薄沥青混凝土薄层罩面低温施工,引入一种可以降低混合料拌和摊铺压实温度的温拌改性沥青技术,通过试验研究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和路用性能,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试验证明,温拌改性沥青超薄混凝土与热拌沥青混合料一样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并能在更低的气温下施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超薄沥青混合料可有效改善高等级公路路面行驶功能,但目前国内级配较为单一,相关研究较少,因此需对它的级配、混合料性能深入研究。文中在分析其级配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抗滑能力和高温性能测试,认为超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的最佳含量为70%,提出在4.75mm和9.5mm筛孔之间增加6.7mm筛孔,而且6.7~9.5mm最佳含量为80%,综合得到推荐的UTA10级配。通过水稳、高低温和抗滑耐久性等路用性能试验,证明了UTA10完全满足规范要求,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再生集料作为道路基层材料的路用性能,将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分别按废弃混凝土:废弃红砖=100%:0、50%:50%、10%:90%的掺量掺入水泥稳定碎石中,在水泥剂量分别为3%、5%、7%的条件下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制备试件并对其进行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压回弹模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按照试验设计配合比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的路用性能指标能够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无论在技术、经济还是实践上,建筑垃圾再生集料作为道路基层材料中的再生利用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SMA沥青混合料以其优良的使用性能得以广泛应用,其良好的车辙稳定性和抗滑性能在重交通道路中有明显的优势,文章依据开发区道路改建工程路面施工中沥青混合料应用实践经验,探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在工程应用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废弃石油沥青纸胎油毡中含有大量的高软化点沥青和油胎纸纤维。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废弃石油沥青纸胎油毡对基质沥青物理性能的影响,探讨废弃沥青纸胎油毡用于沥青改性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废弃油毡改性沥青混合料作铺垫。在基质沥青中分别添加3%、5%、7%、9%掺量的废弃油毡进行动态剪切、针入度、软化点、黏度试验。结果表明:废弃油毡的掺入提高了沥青的高温性能,降低了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另一方面也表明废弃油毡改性沥青制备时,不同的搅拌方式对制得的改性沥青性能有着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的疲劳性能是影响泡沫沥青混合料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控制泡沫沥青的用量,采用间接拉伸强度试验和疲劳性能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泡沫沥青用量和泡沫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关系。以期增加对泡沫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水泥替代矿粉对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采用6种掺量水泥替代矿粉,然后进行劈裂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替代矿粉后,最佳沥青用量几乎无变化,大粒径混合料的疲劳性能没有显著的差异。采用水泥替代矿粉可用于大粒径混合料柔性基层。  相似文献   

15.
路面沥青在自然和车辆荷载的作用下会导致沥青中的油分含量降低,沥青质和胶质含量增加,稠度变大,脆度增加;室内试验表明,室内190℃高温烘箱老化36 h沥青与上海地区使用年限为3~5年的沥青性能类似,3.3%掺量的沥再生能够有效地恢复甚至改善老化沥青的基本性能。实体工程试验段说明,沥再生雾封层预防性养护技术能够有效防止路面病害的发展,维持路面良好的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满足路用强度要求的三灰(石灰、粉煤灰、不锈钢尾渣)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为基础,将三灰碎石混合料的抗冲刷性能及模量与传统二灰碎石混合料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合理的掺量范围内,三灰碎石的性能要略优于二灰碎石,确定了其在各种道路等级条件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根据SHRP研究成果,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来测试TLA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的车辙因子,进而评价沥青的高温性能。结果表明,掺加TLA后。对比70号基质沥青,同一温度下,TLA改性沥青的车辙因子增大明显,高温性能得到改善,并且掺量越多,高温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8.
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以其优越的路用性能越来越受到路面工作者的青睐。本文针对沥青混合料路用纤维的物理力学特性、在混合料中发挥的作用及耐久性进行介绍,提出了沥青混合料路用纤维的相关技术指标要求及选用原则。  相似文献   

19.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和水损坏是目前南方湿热地区高速公路路面的最主要的早期损坏形式。依托衡炎高速公路路面工程项目.对50号硬质沥青、70号重交通沥青、SBS硬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能和抗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并对铺筑试验路进行了施工工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50号硬质沥青可大幅度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温抗变形能力、抗水害能力和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酸性集料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差的特点,采用不同抗剥落措施,研究各种方案下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对比试验表明,常规水稳定性试验在评价酸性集料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方面明显缺乏有效性和区分度。而通过增加冻融循环次数、调整空隙率,以n次冻融循环劈裂强度比(TCSR(n))来评价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能力的改进法,可较客观地评价不同抗剥落方案的优劣性及耐久性,并准确地反映路面早期的水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