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21年,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以清洁低碳为发展方向,积极优化港口能源结构、作业工艺,不断加大绿色能源应用、绿色装备升级和节能减排工艺改造力度,持续推进绿色港口建设。推广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2021年以来,集团积极致力于构建清洁用能体系,不断扩大电能、太阳能、LNG、氢能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研究和应用,加快淘汰老旧、高排放港口大型作业机械和传统柴油动力集卡。  相似文献   

2.
绿色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种趋势。介绍了张家港港务集团通过调整码头功能的布局、改造码头装卸工艺流程、利用空气源热泵等一系列的节能改造。最后得出结论,绿色技术创新手段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能为港口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港口绿色低碳发展,分析国内外港口绿色低碳发展现状,提出国内港口在绿色低碳发展中存在港口缺少绿色发展规划、缺少地方性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评价体系、港口间缺乏交流合作、港口与社会之间缺乏协作、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概念认知依然存在局限等问题。结合实际发展和相关政策实施情况,提出解决对策:研究制定港口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建立地方性法律法规及港口评价体系;强化港口间的规模化协作;加强港口绿色低碳发展宣传力度;拓展并深化绿色低碳发展内涵。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2015年9月14日,上港集团携手迪拜环球港务集团、和记黄埔港口控股集团、丹麦马士基集装箱码头公司、新加坡港务集团及鹿特丹港等全球六大港口集团,在上海共同启动全球港口环保周活动。本次活动周以"走向绿色"为主题,旨在提高全球港口环保意识,让更多港口成为"绿色码头"。作为本次活动主办方的上海港,多年来秉承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8月27日,交通运输部印发《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5―2020年)》,提出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强化污染物处置为核心,以完善法规、标准、规范为基础,以推进排放控制区试点示范为抓手,依法推进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工作,努力实现我国水运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5―2020  相似文献   

6.
<正>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港务分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标准》,将港口绿色发展纳入公司发展规划,通过体系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就绿色港口建设进行了结合实际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港务分公司位于日照港石臼港区东港区,1986年投产运营,是日照港集团第一个投入运营的码头公司,随  相似文献   

7.
黄磊 《港工技术》2023,(3):110-113
为推动河北省沿海港口在更好服务国家能源战略要求、满足腹地产业发展需要的同时打造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低碳港口,本文以优化完善港口大宗干散货集疏运体系为切入点,通过深入研究基础设施条件和货物运输现状,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明确发展目标,提出完善港口腹地铁路网络、加强铁路专用线建设、提高铁路货运组织效率、完善货物多种疏港模式、推进港口集疏运绿色发展等发展策略和相关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提出,港口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节点,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海洋环境污染恶化、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公众环保意识提高以及港口可持续发展要求也推动港口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在此背景下,绿色港口成为未来港口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结合国内外绿色港口发展现状,以鹿特丹港、新加坡港和洛杉矶港等世界著名港口为例,  相似文献   

9.
总结分析欧美典型国家在设立船舶排放控制区、推进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和建设绿色港口等方面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国港口实际发展情况,提出我国在制定船舶排放控制区政策、推广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和推进绿色港口建设等方面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港口和船舶的节能减排,推动绿色港口建设,助力交通运输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应采用切实可行的对策。从资源储备、技术发展和政策支持方面展开分析,提出针对沿海港船绿色发展的多能源应用对策。为更好地落实该对策,应重点发展多能源状态监测及能源管理技术,助力我国沿海港船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5—2020年)》(简称《方案》),提出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强化污染物处置为核心,以完善法规、标准、规范为基础,以推进排放控制区试点示范为抓手,依法推进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工作,努力实现我国水运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方案》明确了2020年的工作目标,即船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双碳”相关政策约束,港口的相关评价体系逐步贴近“双碳”目标实现要求。在新的发展战略要求下,内河港口主动适应政策要求,结合发展实际和特点,实现生态、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为了推进内河生态港口建设,本文构建了一套能够系统反映内河港口“生态优先、环境友好、资源集约、能力充分、理念先进”内涵的生态港口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赋予其各项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各国航运业纷纷探寻替代能源,LNG作为清洁低碳能源,显然可以在能源替代方面赢得先机,并在满足国际公约、国内标准要求的形势下迎来LNG燃料动力应用发展的新机遇。节能减排是绿色航运业发展的主题,LNG燃料作为优质高效和经济清洁能源受到广泛关注和看好,但从国内试点LNG燃料动力船舶示范项目推进情况来看,LNG燃料动力船舶环保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6月4日至5日,"全国绿色低碳港口示范技术现场会暨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年会"在福建省厦门市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来自全国港航业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的嘉宾、代表和媒体记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中港协副秘书长丁莉主持,中国港口协会常务副会长陈英明与厦门港务  相似文献   

15.
<正>2022—2030年是加速突破船舶绿色能源的核心技术关键时期,只有充分把握这个关键窗口期,才能为上海建设国际船舶零碳能源服务中心、实现绿色船舶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做好准备目前,全球港航界都在高度重视环保问题。在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论坛发来贺信并指出“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航运业发展新趋势,深化国际事务合作,全力恢复和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发展绿色、低碳、智能和韧性的航运,是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方向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16.
舟山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加快发展港口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舟山港务集团是舟山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舟山港口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舟山港务集团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支持下,迎来舟山港口大开发、大建设的强劲东风,抢抓机遇,奋发有为,乘势而上,港务集团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发展中培育壮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做大做强港务集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舟山港务集团的发展迈上了新跨越。  相似文献   

17.
港口企业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货物装卸和搬运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类装卸搬运设备并耗费大量能源.在能源结构优化、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和污染物防控倒逼港口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深入聚焦"碳达峰"和"碳中和",构建清洁低碳的港口用能体系,对促进港口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三集司")自成立以来,秉承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开展装卸设备节能改造和环保设备更新升级,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提升员工操作技能水平,努力建设绿色港口,打造世界一流强港新标杆,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本文介绍北三集司绿色港口建设举措和成果,以期为大型集装箱码头企业开展绿色港口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逐步减少传统化石能源的应用,发展替代性的低碳、零碳以及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重要路径。随着低碳、零碳燃料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成熟,船舶行业也已开始尝试使用低碳、零碳燃料替代传统燃油。作为船舶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低碳、零碳等替代燃料在当前渔业船舶中的应用也十分必要。文章分析了渔业船舶低碳技术的发展方向,详细介绍了渔业船舶替代燃料的应用形式,探讨了渔业船舶替代燃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低碳港口是指以低碳观念为指导,建设环境健康、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港口,主要解决碳高消耗、高排量、高污染这一矛盾,是低碳经济的衍生品和必需品。低碳港口的主要特征就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简称"三低三高"),侧重于港口的生态功能和港口的可持续发展。低碳港口是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扩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规模、大力使用碳消除技术形成的一种新的港口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低碳港口评价标准缺失的现状,以绿色、节能、降碳、减污为基本出发点,基于P-S-R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创建低碳港口评价的指标体系,涵盖了碳排放指标、能源活动指标、水资源指标、绿色建筑指标、绿色用电指标、环境碳汇指标和管理体系指标7项一级指标和21项二级指标。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和定性指标结合的方式,具有较好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港口特色,可操作性强,对港口降碳减排具有较好的协同性。同时提出低碳港口评价指标权重的赋值方法和判断标准,并依据规范标准、行业发展规划、管理条例和港口历年统计资料,提供了指标评价的基准值。研究成果为低碳港口创建提供了完整、科学的评价依据,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