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起源于一个多世纪前的德国伍珀塔尔,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其技术不断更新并在最初浪琴型的基础上衍生出更为先进的SAFEGE型悬挂式单轨系统,可应用于学校、机场、中小型城市等多种环境。悬挂式单轨在我国被划为中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一种,目前国内尚无已运营线路,对其关键技术和适应性的认识仍较为欠缺。通过对德国、日本主要运营线路的特征和技术参数进行介绍对比,总结出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在走行方式、车辆、轨道、信号、车站、救援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继而通过对其优缺点的分析得出其适用范围,最后指出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
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特点,提出一种大电流防融冰方案。基于焦耳热效应建立了单轨交通系统的T型专用导电轨的热平衡方程,计算其临界防冰电流,并分析温度、风速等环境因素对防冰电流的影响。为验证其可行性,在ANSYS中建立T型导电轨模型并对其进行热分析,结果显示计算得到的临界防冰电流满足实际所需。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悬挂式单轨系统在日本的发展历程和研制应用情况,重点阐述了日式SAFEGE型悬挂式单轨系统中车辆、轨道系统、站台形式等关键技术的功能与特点,为我国悬挂式单轨系统发展提供借鉴和选择。  相似文献   

4.
根据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特征,重点阐述了重庆较-新线单轨车辆的运行条件和技术定位,指出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国内同行开展车辆引进和国内研制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与普通城轨交通相比,跨座式单轨交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车辆、轨道梁和道岔系统这三个方面,文章详细阐述了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三大关键技术特点,并对其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为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对重庆市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进行动载试验,检验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实际动力性能。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车速下重庆市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动力性能的检测试验,研究跨座式单轨交通PC轨道梁的动力特性及其动力响应,并对单轨车辆乘坐舒适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PC轨道梁结构实测动力特性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相符。研究结论:轨道梁结构具有良好的竖向刚度和结构强度;单轨车辆以不同速度通过桥梁时,试验梁横向基频、横向加速度等横向振动性能与铁路桥梁检定规范要求有一定差异;单轨车辆在桥上运行时对轨道梁结构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参照ISO2631、UIC513和GB5595—85评价标准,对单轨车辆乘坐舒适性采用舒适度和平稳性2个指标进行的测试分析表明,运行车辆具有良好的乘车舒适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单轨交通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展猷 《机车电传动》2002,(5):37-39,54
介绍了单轨交通特别是日本单轨交通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单轨交通跨座型车辆和悬挂型车辆的特点;最后,阐述了重庆市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举出了单轨交通跨座型车辆的一些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8.
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根据跨座式单轨交通的系统特征,重点阐述了重庆轻轨较新线单轨线路的运行条件、土建和设备系统的技术定位,指出了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于其车辆过道岔的动力学性能研究目前较少,需对此进行研究。[方法]采用UM(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以车体最大振动加速度、走行轮最大垂向力、导向轮及稳定轮最大垂向力、车体及悬吊梁最大侧滚角为主要评价指标,针对应用于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的倒T形辙叉道岔,进行悬挂式单轨车辆道岔通过性能研究。[结果及结论]倒T形辙叉道岔结构的导向轨面不平顺较大,悬挂式单轨车辆在通过曲线道岔时,很难保证导向轮的导向力不超过安全限值。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导向轨面补偿装置。应用此导向轨面补偿装置后,悬挂式单轨车辆可以以15 km/h的速度安全通过半径为50 m的倒T形辙叉道岔,动力学性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重庆轻轨工程是我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介绍了该跨座式单轨交通的技术标准,并对高架轨道梁桥的孔跨布置、轨道梁设计和制造工艺、墩柱设计形式以及相关技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铁道技术监督》2018,(7):37-37
2018年6月29日,由陕西省西安市质监局立项,西安市轨道办、建委、工信委、发改委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国内轨道专业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制定的"云轨"西安市地方标准发布实施。该标准填补了我国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云轨"是中运量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简称.  相似文献   

12.
道岔是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关键组成之一,其作用是实现跨座式单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转线、折返运行及在车辆基地的调车.通过对折线型道岔平面线形的研究,总结出道岔平面线形的设计方法和关键参数,对设计标准中给出的道岔线形进行验证,并对道岔的线形设计和表达式提出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重庆轻轨较新线引进日本的跨座式单轨交通方式,单轨道岔与通常的钢轨道岔有很大的不同,单轨道岔由4~5节箱型钢梁连接组成,以道岔钢梁整体移动的方法构成单轨列车的运行进路;单轨道岔除了采用单开和单渡线道岔外,还采用三开、五开道岔。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大型跨座式单轨系统建设成本高等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轻量化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为验证该系统工程应用造价指标,以国内某地轻型跨座式单轨项目为例,开展工程设计,进行投资估算,并与同等建设规模的悬挂式单轨系统进行对比,主要结论如下:线路全长11.302 km,共设置4座车站,列车2辆编组载客数约124人,车辆基地总平面采用尽端式顺向布置,供电方式采用10 kV分散供电,中压供电网络采用双环网接线方案,通信采用中心远程监控和操作,信号系统采用不考虑点式ATP降级功能的CBTC移动闭塞制式。该线路投资总额为16.39亿元,技术经济指标为1.44亿元/正线公里,与悬挂式单轨线路同规模、同口径对比,投资总额减少约5.14亿元,技术经济指标减少约0.47亿元/正线公里。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重庆市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系统动载试验的情况。通过对轨道梁结构的动载试验成果分析,得出轨道梁结构在行车及制动工况下的应变、位移、加速度等动力响应情况,测试了单轨系统的自振特性,分析了单轨系统的动力系数。针对测试结果得出有益的结论。通过本次动载试验,为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验收及运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6.
城市单轨交通系统的选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重庆单轨交通系统的结构型式,如跨座式轨道结构型式及特点,单轨交通车辆的结构型式及特点。并分析了选用单轨交通的依据及与其它城市轨道交通,如地铁、轻轨、磁悬浮轨道交通的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17.
以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悬挂式单轨车辆试验线项目为依托,针对悬挂式单轨轨道梁"梁-轨"合一的结构特点,对兼做轮轨走行面的开口箱型轨道梁的加工制造工艺进行研究。介绍了悬挂式单轨轨道梁的结构形式;分析了单轨轨道梁制造过程中的难点,并对制造方案进行比选;系统阐述了悬挂式单轨轨道梁的制造工艺及精度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已有 30 余座城市将跨座式单轨作为城市交通干线进行线网的规划研究工作,但均未对跨座式单轨交 通的智慧化建设有过深层次的研究,仍缺少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智慧化建设的相关指导性文件。为了填补这一 空白,基于跨座式单轨交通的技术特点与应用特点,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为指导,系统性 地研究智慧跨座式单轨的建设方案,包括智慧城轨通用技术在跨座式单轨领域的适应性,跨座式单轨在运行管控、 设计施工、运维管理等方面特有的智能化关键技术和集约轻量化关键技术,以及跨座式单轨的节能环保低碳技术。 提出独具特色的智慧跨座式单轨架构体系,初步规划了智慧跨座式单轨的标准体系和建设路线。  相似文献   

19.
由架空的独轨构成的铁路称为独轨铁路(monorail)。它主要架设在地面交通拥挤的地区,车辆沿架空的轨道运行。独轨铁路接车辆的行车状态可以分为悬挂式和跨座式两类。  相似文献   

20.
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桥桥墩盖梁设计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针对我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结合该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介绍了跨座式单轨交通的桥墩盖梁形式的选择,考虑荷载的种类,支承垫石的设计特点,盖梁钢筋布置的设计特点,排水设计,以及在消化日本单轨技术基础上的技术突破和技术创新,为今后跨座式交通系统的桥墩盖梁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重庆轻轨"较新线"一期工程是首次在我国采用单轨技术,选用的T形桥墩结构合理,适应了单轨的受力特点,荷载的选择符合单轨的各类施工、运营工况.精确的支承垫石参数的设计满足了架设需要,突破了日本"先墩后梁"的施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